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观乡土历史遗址、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开展校外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真正了解乡土历史文化,加深对教科书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创新能力,为乡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历史教学乡土资源教学作用

一、巧用乡土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妙应用乡土历史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如何,既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又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这就需要历史老师从多个层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新编历史教科书虽然设计了许多插图和学生活动,直观性强,形象生动,但所讲的历史知识仍然离学生有点遥远,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乡土历史都是土生土长的,是学生经常耳闻目睹的散发家乡味的历史。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让学生对课程有深刻的理解,善于运用叙述历史事件的方法,给学生以生动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不断扩展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用高台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作为补充内容,扩大课堂教学的知识广度,加深学生理解的深度。比如我在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人口大规模的迁徙”这一节时,巧妙地提出以下问题:“你是高台本地人吗?你知道你的祖上是从哪儿迁来的吗?在什么时候迁来的呢?为什么迁徙而来呢……”很多学生回答,据父母说他们祖上是从陕西大槐树下迁来的,至于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迁来众说纷纭。这时我就巧抓时机,适时而上,告诉学生这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解答的问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一下被激发了,课后很多学生仍兴致勃勃,又通过访问长辈、查阅族谱、网上搜索查找自己家族的渊源,并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对家乡历史向父母做翔实精彩的解说,在父母面前展示其学识,博得家长的夸奖,使其成就感得到满足。同时也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有亲近感,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教学的探究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为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奠定基础。

二、深挖乡土资源,提高学习能力

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如我在结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后,要求学生设计一项“高台历史文化寻踪”活动,让学生把高台古代史中出现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重要地点串联起来,制作一份高台旅游文化宣传名片,推荐给旅游部门。还可以通过访谈调查,让学生寻访高台县域内经历、抗美援朝、“三大改造”和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的老人并请他们讲述高台县在这些历史时期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物产资源、名胜古迹、文化遗址及未来的建设蓝图……面对丰富的乡土资源,学生在与历史课本的整合探究中将面临如何筛选信息,如何筛选对自己解决问题有用信息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团队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信息处理能力的形成和强化过程。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最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并且学会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乡土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对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和实践探索创新能力,形成良好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开发乡土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乡土历史资源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需要,离他们最近、感觉也是最亲切的。“乡亲”的故事最能激发学生潜在的追求,乡土人物本身就是一方水土的骄傲,在教学中要经常穿插一些乡土文化知识,注意调动学生探究乡土文化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拓展学生的历史学习空间。高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山水秀丽,风土人情独特。如我在讲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节历史时,结合历史沿革,引用高台县志的有关史料,向学生介绍魏晋时期高台县骆驼城位于今天甘肃省高台县城西20公里处。始建于东晋陲安元年,是后凉建康郡太守段业建立的北凉国都。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骆驼城不但是北凉初建时的国都,而且是汉代乐涫县、唐代建康军的故址。明代诗人沈青崖过高台留诗道:“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风景绘屯庄。两行高柳沙汀暗,一派平湖水稻香。紫燕衔泥穿曲巷,白鸥冲雨过横塘。当年画舸中流处,谈笑行兵寄羽觞。”这首诗写出了当年高台古城山清水秀,阡陌纵横、人丁兴旺盛世景象,让学生初步了解高台骆驼城的由来,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本有关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避免历史课的空洞乏味。比如讲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高台县中国红西路军纪念馆参观,收集了解红四军不畏艰险、北上抗日的曲折历史资料,把这一经历作为贯穿本课的线索,创设教学情境,拓展教学空间,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习乡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完全可以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有机结合,让学生从感知家乡、了解家乡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从乡土历史中汲取智慧、坚定信念、培养情感,从而为学生形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打下基础。把乡土历史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对增强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历史教学中很注意乡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中学生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家乡的建设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紧紧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回报家乡、报效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如讲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大一统》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参观高台县的许三湾城及墓群旧址,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体会历史的真实性。许三湾城及墓群位于甘肃省高台县新坝镇许三湾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许三湾城及墓群。为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至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遗址。许三湾城及墓群是汉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重要的历史遗址,对研究当地的历史、经济及十六国时期割据政权等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样历史画卷仿佛就在眼前,增进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文情怀。

五、传承乡土资源,培养家国情怀

每个人都有家乡,对家乡总是怀有深厚的感情。“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初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中要求“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乡土历史是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鲜活材料,也是融合乡土历史教学的重要一环。把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应用于历史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家乡人民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认识到自己的祖先在历史上对家乡、对祖国所做出的贡献,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美丽和祖国的伟大。如我在讲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代《陆上丝绸之路》时,让学生在图中找出这条路线经过哪些地方?回答这条路线是否经过我们的家乡———甘肃高台?学生通过阅读与看图发现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就从我们的家乡经过。我再告诉学生丝绸之路自古以来是贯通中西的国际通道,对促进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明进程,发挥极其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这些具体的史实会使学生在感情上和思想上受到震撼,从而更加自觉地热爱家乡和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学习联系起来。目前我国的课程体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三级。因为编写灵活多样性的校本课程,融入乡土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传承我们具有地域特色的家乡文化和中华文明。我校立足地处丝绸之路的现实,整合学科教学内容与乡土资源,编写展现高台历史风貌和文化积淀的校本课程。高台县城关初中乡土文化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乡土教育资源为蓝本,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弘扬传承高台乡土历史。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学生内在的家国情怀,提高家国素养。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认真挖掘乡土教材,把乡土资源恰当地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使之与历史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乡土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历史探究潜能,培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张逸红.通过乡土史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J].历史教学,1998(11).

[2]周建建.初中历史教学与地方史结合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3]江洁敏.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融合[J].新课程(中),2013(8).

[4]宋云.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融合[J].中外交流,2017(47).

作者:刘庆学 单位:高台县城关初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