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迁移理论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迁移理论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通过在一个特定的情境或范围内的认知发展影响学生另一个层次的认知水平提升,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迁移理论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师应优化阅读教学的方式,善于运用迁移理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带领初中生走出固定化的思维框架,为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基于此,本文围绕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明确迁移目标,迁移有的放矢
(一)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迁移内容,主要是指学生在新知的学习中能够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或积累的经验过渡到未知的领域之中,帮助学生降低对新知的学习与理解难度,以消除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的陌生感与畏惧感。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学生在小学时学习过的《少年闰土》为知识迁移的材料,帮助学生从对《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回忆中了解作者,以对作者的了解为新旧知识迁移的连接点,思考作者原名、字、籍贯、身份以及代表作等,让初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感亲近。
(二)技能迁移
技能的迁移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等语言学习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语言能力的迁移。这种技能的迁移需要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引领学生在由表及里的文本内涵挖掘中,实现四项基本技能向较高层次迁移,建立更为完善的语文阅读技能体系。以“诗歌的修辞手法”这一项技能的迁移为例。其技能的迁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明确并掌握诗歌修辞手法技能,能够从诗歌的写作手法分析中,明确运用了哪些具体的修辞;结合诗歌中的诗句内容解释修辞手法运用的艺术效果。第二个层次为:娴熟地运用本节课中涉及的修辞手法,顺利地解决上一环节中的问题。第三个层次为:将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运用到其他体裁的文本中,如散文;分析其他问题,如散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具体段落内容解读该种修辞手法运用的艺术效果。由此,实现了学生从对某一篇特定文章的修辞手法掌握迁移到其他类型的文本阅读以及写作手法分析中,实现诗歌鉴赏以及修辞手法运用技能的迁移。
(三)情感迁移
情感迁移可以说是阅读迁移教学中较难实现的目标。与知识迁移、技能迁移相比,情感迁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想、情感、价值观迁移,既没有章法,也不可量化。立足于迁移理论的视角,制订语文阅读情感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找到情感迁移的切入点,明确某一个确切的情感,如亲情、友情、家国情等,设置主题阅读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情感迁移的目标。如以“亲情”的迁移为主题,教师可以选择《秋天的怀念》与《散步》这两篇文章进行组合阅读,帮助学生在群文的阅读中兼顾不同作者、不同文章中的“情”与“意”,从作者与家人散步的细节中更加深刻地实现情感的迁移,从而达到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
二、加强文本联系,迁移自然发生
文本是语文阅读迁移的载体,在阅读迁移中教师可以寻找文本之间具备的相似性,从而促进阅读迁移活动的自然发生,引领学生在阅读迁移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具体的迁移方法主要为以下两点。
(一)相似文本之间的迁移
迁移理论认为相似文本之间会存在一些相似的点,把这些相似点类目化以完成从一个文本到另一个文本的阅读迁移,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如,相似作者、相似文体或相似时代背景等,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类目。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之间存在的类目化特征,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技能、情感的迁移,帮助学生在具体相似性特点的文本阅读迁移中深入地理解文本主题,掌握文体体裁特点,增加对写作背景的了解程度。以“小说类”的文体阅读为例。这类体裁的文本阅读,更加注重对人物细节以及对人物整体形象的描写。教师可以在“小说类”的文本阅读指导中,侧重于同类型、同主题的文本迁移,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如,教师选择了《孔乙己》与《铁匠》这两篇文章,设置如下几个问题,引领学生在相似文本阅读中形成思维迁移。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其中的“脏”“破”说明了什么?在对铁匠的描写中,作者用“首屈一指的大个儿”“肩头长满了肌肉疙瘩”“烘染得黝黑”分别说明了什么?
(二)相似情境之间的迁移
迁移理论认为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迁移。学习者可以透过情境的感知激活其内心深处的情感,并促进学习者在记忆中提取关键信息,以自身的情感经验去感知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实现语言知识的积累、技能的锻炼以及情感的迁移。相似情境之间的迁移,需要教师从阅读主体的情境中去挖掘与探索。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写中设置了单元话题,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主线大致相同,教师可以借助单元主题内容创设情境。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有《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文章,教师可以围绕“季节”为主题,创设情境。第五单元中有《猫》《鸟》《动物笑谈》《狼》等文章,围绕单元主题,教师就可以创设以“动物”为主题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单元主题的相似情境迁移中,熟悉、记忆每一篇课文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宽阔的学习视野。
三、重视拓展延伸,升华迁移效果
课文阅读的迁移只是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迁移中的一部分,迁移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读”的浅显层面上,教师应指导学生从“读”迁移到“写”,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读”与“写”的深度融合,以写作的有机延伸,升华初中语文阅读迁移教学的效果。阅读与写作的迁移,主要具备真实性、典型性以及生动性的特征。所谓真实,是指对真实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真情实感的流露。如《老王》中,作者用看似“荒诞”的语言描绘出了老王送鸡蛋和香油时的情境,反映出了作者真实的想法。所谓典型,是指作者在写作中的某一处具有代表性,如细节的描写不多但精。以《台阶》为例。作者通过对父亲“洗脚”“踩黄泥”的描写,反映出了父亲的勤劳。所谓生动,是指作品在写作语言的运用上要做到让读者身临其境,在文本的阅读中犹如置身其中,目睹一切。如《卖油翁》一文中作者用“睨之”“但微颔之”几个词,生动地刻画出了卖油翁的表情与动作,将卖油翁的心理与态度刻画得惟妙惟肖。在这些文章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完成仿写的任务,要求学生学习文本中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形象、动作、表情等,尽量做到生动、形象。由此带领学生从阅读中的语言知识积累过渡到写作中的语言知识运用,实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进一步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迁移范围,帮助学生获得了迁移阅读学习效果的提升。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明确的迁移目标,是实现有效迁移的先决条件,可以促进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实现对信息的深加工。同时教师应结合文本内容帮助学生自然地迁移知识与情感,并在拓展性的迁移中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邱陞中学语文教师。
作者:许金珍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邱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