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翻转课堂是具有新时代信息特征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方式来体现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重塑了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文章通过育人理念、开放性教学形态,能力培养与过程评价等要素,探析翻转课教学模式较于传统方式的主要优势,阐明了地方高校实施翻转课教学模式的必然性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对构建翻转课教学模式的实施机制进行分析。
引言
大学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大学的首要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1]。2017年10月8日,在给中国人民大学80周年的贺信中提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5]。总书记给我们所有高等学校敲响了警钟,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情操等不可忽视;同时我们培养的人才不单单是由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要着眼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现如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1],这就是高等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时代的变革,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模式等也在发生变革。传统教育模式比较适合于培养研究型人才,如果想培养出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必须变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时代的产物,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但是它是“舶来品”,在中国从2011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究,但是至今还没全面推广开来。下面将从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的比较角度来讨论一下翻转课堂的必然性,以及全面推行翻转课堂的艰巨性。
一、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自古以来,中国的老师一直扮演的是“传道、授业”的角色,教师尽可能的遵从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等,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在课后通过做作业完成知识的内化。在传统课堂上一直履行的是“教师本位”的做法,而学生只能单向性的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学全程师生互动活动较少,大多是实现知识的目标。传统课堂上学生之表现:地方院校的学生入学成绩偏低,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低下,自主性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弱,离开高中教师、家长管押式监督后,到了大学突然放松了,对自己要求也越来越低了,只要及格就行。因此在地方高校中的传统课堂上,常常看到,教师在上面呕心沥血、肝长气短的传授知识,有少数学生能跟着老师思维去理解新的知识点,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木木的记忆着教师所传授知识,剩下的大约半数同学偷偷玩手机、打瞌睡、神游四方。课后时间大部分花在看视频、打游戏、微信等。只有部分同学认真写作业,教师批作业时就那两三个版本。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在课前,课前学生根据老师下的任务单和微课资源,以及在线课程等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而课上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探究、实践活动[2]。主要分为五个阶段,一个是课前预习阶段,这个阶段是翻转课堂的基础,也是翻转课堂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阶段必须要有任务书,学生围绕任务书进行学习和搜索、整理资料;第二阶段至第五阶段都是在课上进行的,第二阶段是教师答疑和论述阶段,教师首先解答学生课前学习中遇到的疑问,然后学生论述任务书上的部分任务;第三阶段是课堂讨论阶段,在教师引导下确定探究、实践活动步骤;第四阶段是学生探究、实践过程,教师巡回指导;第五阶段是探究、实践成果分享展示,并分析图1翻转课堂模式探究、实践成败原因。
二、翻转课堂全面实施的必然性
传统课堂重理论、师生互动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能力培养,师生互动多,下面从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的比较来看翻转课堂全面实施的必然性。
(一)传统课堂少德育教育,翻转课堂多德育教育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德育教育不是独立的,应该渗透到“智育”的教育活动之中。传统课堂少德育教育:在地方高校中,德育的教育主要以辅导员、班主任、马列课老师的教育为主,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偏少。这个主要是由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决定的,一节课45分钟,教师几乎就讲了45分钟,少有和学生的互动、接触时间,因而就没有了发现学生思想出现偏差的机会。翻转课堂多德育教育:在翻转课堂中由于师生互动活动多,教师更贴近学生,更能贴近学生的心声,如果发现学生思想道德异端,为了避免以后问题变大,不良行为成习惯就难以改正,教师都是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翻转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是随机融入到课堂中的,不是教师刻意的,因此这种德育教育对学生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另外翻转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极大。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耐心的引导、优良的言行举止等“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中。在翻转课堂中,由于师生的交流剧增,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更大了,增强了学生对行业、对学校、对国家的热爱。
(二)传统课堂重知识的获得,翻转课堂重能力的培养
传统课堂重知识的获得:在传统课堂上,如果多设师生互动,那么理论部分内容很难讲完,为了将知识系统性、理论性的讲解完,教师不停的讲,不停的往里“灌”,教室里几乎只有老师一个声音,师生互动少,学生思维很容易处于休眠状态。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参与机会少,而且传统课堂的考核评价标准是以笔试为主的。因此无论从课堂的主导来看,还是从考核评价标准来看,传统课堂重知识的获取,对于其能力培养偏少。翻转课堂重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是引出式教学,翻转课堂中经常看到学生了悟、顿悟的表情。翻转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翻转课堂的全过程。课前预习和按照任务书查阅文献、搜集资料活动中,提高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查阅文献能力,从文献中汲取所求能力;课堂论述阶段锻炼了学生表达、总结能力;课堂讨论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探究、实践阶段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结果分析阶段,使学生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了如何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整个翻转课堂下来,提高了学生项目能力[3]。
(三)传统课堂学习具有压抑感,翻转课堂学习具有开放性
传统课堂学习具有压抑感:从听课效果来看,大学课堂听得似懂非懂状态是最佳的,对于985院校的学生课后通过看书等能够了悟,提高其理解能力,但是对于地方院校的学生大部分不能自主学习。虽然课前对学生千叮咛万嘱咐手机关机或者交到讲台上,但是一下课就掏出手机聊天、玩游戏、看球赛等,由于是课下,老师又无法去控制,只能说少用手机,常常引起学生的反感。翻转课堂具有开放性:1.翻转课堂的资源是开放的。图书馆、电脑室、实验室、PPT、微课等资源都是对学生开放的。微课短小易懂,很适合现代大学生关注力时间短的特点,将知识的传授碎片化成若干个知识点,分别录制成微课,让学生提前通过手机等移动平台随时观看学习。2.翻转课堂上网络是开放的。课堂上我们不没收同学手机,手机、网络随便用,而且还教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查找、搜集资料。翻转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多,学生的脑子一直在运转,不会无聊到掏出手机玩游戏。3.翻转课堂上探究方法是开放的。鼓励学生自己建立探究、实践方法和步骤,只要不出现危险,教师不干涉,方法是多样化的,实践出真知,往往会出现意料之外做法出现。因此,必须给学生营造出自由、和谐的探究环境,便于他们自主学习和重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4.翻转课堂上言语是开放的。翻转课堂上无论是答疑、论述环节,还是讨论、成果分析环节,都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其大胆探究,不拘泥于形式。
(四)传统课堂评价重结果,翻转课堂评价重过程
传统课堂评价重结果:传统课堂考核方式大多以笔试为主,理论考试成绩占70%,“平时+实验”占30%。这种考核重记忆、重结果。大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不是看记忆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你是否知道用什么知识来解决问题。目前社会上流传的“高分低能”说法就是这一现象的展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传统课堂的评价机制。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笔试的目标下,逐渐的丧失了运用知识之能力。翻转课堂评价重过程:翻转课堂考核方式中,笔试占40-50%,过程评价占50-60%。其中过程评价包含课前预习、论述、课堂讨论、探究活动和结果分析,也就是过程评价包含了翻转课堂的整个环节。在翻转课堂中探究、实践是否成功不是评分依据。探究、实践成功不意味着分数高,我们的探究活动毕竟不全都是原创的,学生参考资料是否具有代表性、时效性,对探究过程是否理解,是否会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等将是我们考核的重要依据;探究、实践失败并不意味着分数低,是否能找出失败原因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得分点。这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更认真的搜集、整理资料,更热衷的投入到小组探究活动中,学会对结果进行分析,而不是探究、实践成功就完美了。在学生的不断的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中,搜集资料、运用知识等能力在不断的提高。
三、翻转课堂的艰巨性
从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的比较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翻转课堂模式全面开展是必然的。为什么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了这么久还没有全面推广开来?这是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所确定的。从众多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开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一)部分教师缺乏翻转课堂意识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承担者、实施者,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者。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专研、领会翻转课堂的内涵,认识到国家、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迫切之心,认真贯彻、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但是现在部分高校教师还没认识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也没认识到翻转课堂的意义。首先缺乏翻转课堂课程改革长期性意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先驱者为翻转课堂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有部分课程改革者因为课程改革而改革,当课程改革项目结题了,就停止了课程改革的继续探索、实践。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翻转课堂的有利之处,那么我们就应该继续开展下去,不能因为分班教学、教学设计占用时间多等原因就停止,我们要永保一颗课改之心。其次缺乏翻转课堂课程改革普遍性认识。翻转课堂模式自2011年在中国开展实践而来,还是有大部分老师没有这翻转课堂改革的意识,更有甚者压根不知道何为翻转课堂。一方面是因为高校领导层对翻转课堂认识不足,没有开展翻转课堂的讲座进行科普,所以对课程改革思想意思薄弱的老师就没有关注到翻转课堂模式;另一方面因为教师既要授课的同时还要兼顾科研,由于科研和职称评定、绩效直接相关,所以大部分老师在教学之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不太关注教学改革新方法,没有翻转课堂的意识存在。因此要加强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尽早全面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繁荣昌盛。
(二)翻转课堂难驾驭
教师需要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管理能力:传统教学,在教师精心备课后,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主,预设成分少,所有的生成都几乎都在计划之中。所以传统课堂只要课前准备好,课堂很容易驾驭。翻转课堂中虽然教师做了很多预设,但是生成是难预设的。在答疑解惑环节,学生所提问题是不能完全臆测的;在论述阶段,学生搜索、整理资料的全面性、代表性等也是无法预料的;在讨论阶段,大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常常迸发出奇特的想法;在探究过程更是有意料之外的状况发生。总之翻转课堂是很难完全预设的,如果学生课前预习没做好,教师的知识不渊博,应变能力不强等,都会导致翻转课堂失败。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很难驾驭的,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教学管理能力[3]。
(三)现阶段地方高校班级人数过多
翻转课堂适合小班教学。小班教学,老师容易关注到个体发展,如果以现在30-60人一个班,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时,真是“满堂转”,常常多名学生举手需要支援,教师恨不能拥有“分身之术”。这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或没时间解答问题,这样忙碌情况下,教师无法关注个体发展,更别说进行思想价值观的引导了。英国大学的理论课都是一个导师和一位讲师、多位助教共同协作完成。英国的白金汉大学一位导师指导8-10名同学[4]。所以想更好的运行翻转课堂,就需要小班教学,或者增加教师规模。这对地方普通高校的教学资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四)微课资源偏少
微课、在线课堂资源偏少。“互联网+”的时代,使大学生学习的工具、方式发生了变革,微课、在线课堂等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效率。微课、在线课堂等资源是翻转课堂顺利进行的资源保证,缺少资源无法全面实施。中国人的共享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中国微课网”、“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等微课网站已经积累了很多微课。但是单看一门课的话微课、在线课堂等资源很少,很零散,不连贯,这也是翻转课堂一直没有全面推广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微课制作、设计花费时间太多,单靠授课教师一人完成不太现实。如果能全国同学科老师联合起来,建立起一个教学团队,整体的规划、设计、分工将快、准、好的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资源库。
(五)传统培养方案的课时设计缺乏弹性
课时太多,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太少。通过调查发现,翻转课堂中,学生课前预习时间比做平时做作业时间多了几倍,乃至于十几倍。学生平均每天大约有2-3门课,4-6课时左右,如果每门课都这样实行翻转课堂,学生根本没时间去进行课前预习等,这样的翻转课堂必定失败。另一方面,如果实施翻转课堂的话,也不需要那么多理论课时,因为学生课前已经通过微课等资源学过了,因此需要调整培养方案,大幅度减少上课的课时,减少的课时留给学生预习、搜集资料等。
(六)现行评价机制较保守
现行课程考核机制保守,因此需要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的评定,弱化笔试成绩所占比例。考核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不仅是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指挥棒,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自我评价的风向标。如果全面推行翻转课堂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中,笔试成绩所占的比例应该也要大幅度减少,笔试方式也可以用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来代替。
四、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机制
翻转课堂是集“编、导、演”于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录像的应用,而是涉及到一系列教学理念、方式、管理和设计的转变。这给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此,下面将探索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机制。
(一)学校统筹设计组织机构
1.课程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由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课程小组组长、辅导员以及教辅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翻-112-转课堂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资源保障支持系统、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师激励与培养系统的构建及其运作。
2.课程教学委员会
教学委员会是由教授、副教授、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课程小组组长等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系统、师生互动交流协助系统、教学质量内部评价系统的构建及其运作。
3.课程小组
按教师授课意向将专业老师分为若干课程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管理、协调本组的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工作。课程小组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原则设计课程体系,协同制作微课等教学视频,共同探讨线上教学资源嵌入课堂教学的合理方式以及线下辅导分工协作机制等,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基层保障组织。
(二)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由分层运行、多维反馈、动态监控与全面互动所构成的动态闭环系统。分层运行是指任课教师、课程小组、课程教学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根据工作职责做好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保障工作,分段总结、定期评价,逐步完成个人和小组工作;多维反馈是指信息反馈系统从学生、教师、教学质量保障机构的成员等方面收集线上和线下信息,供课程管理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做决策,并将决策的结果反馈给各个方面;动态监控是指监控要实时化、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全面互动是指全员参与、各有其务、各有其责、互评促进、共同提高。总之,时代在进步,国家现在继续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教育使命,要不断的提高个人专业和职业道德素质,参与翻转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来。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不是一种范式,身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其中的精髓,根据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更多、更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玉山.论现代大学的三大传统职能[J].当代教育论坛,2014(2):36-42.
[2]宋生涛,杨晓萍.翻转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形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2):98-104.
[3]刘冬,李胃胜,朱晓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定位与教师素养提升[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7):136-138.
[4]赵硕,等.欧洲私立大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嬗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5]柳丽.“为谁培养人”的理论内涵和深化路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45-50.
作者:刘冬 李胃胜 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海洋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