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篮球选项课分层次教学模式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在篮球选项课中“大锅饭”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要求,而针对学生水平的不同,在篮球选项课中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篮球水平,在本文中,笔者将介绍“分层次”的教育模式的实践情况,以为实现因材施教、学生的共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教学模式
1研究背景
随着全民健康、全民运动的开展,高职院校也十分重视学生体育运动的发展,而篮球运动作为学生们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已经在我国有了飞速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篮球项目的开展也是进行体育运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学生们青睐篮球运动的人数也在逐渐增长,而他们对于篮球的知识以及运动的技能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态,因此在篮球运动教育中,学生对于教授的内容也呈现不同层次的追求。为实现学生们篮球水平的有效提高,极大的丰富满足学生们的学习要求,篮球运动的教育模式也应当做以适当的调整。故而,本文建议将“分层次”的教育模式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去,它是指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掌握程度、身体素质以及学习难度等层面划分到不同的组别中去,并按照不同的组别要求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该模式的进行有助于学生在兴趣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升方面有针对性的进步,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分层次”教学模式具体实践
2.1教学对象合理分层
首先是要进行学生的合理分组,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将学生们按照不同的测评成绩进行分组,这样的测评需要经历2个课时的篮球选修的学习,从而确定他们的不同的层次。按照学生不同的表现,可以将他们分为一般、中等、高等层次,一般层次是指,学生身体素质、技术、理解能力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动作练习时不够协调,往往需要老师的反复演示、自我的不断练习才能够掌握[2]。中等层次的学生是指,他们在身体素质、技术、理解能力都处于较为平均的水平,一般需要老师的轻微讲解、演示便能够掌握。高等层次的学生是指,他们在身体素质、技能、理解能力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一般对老师讲解的内容稍加练习便能够迅速掌握。
2.2教学目标的合理分层
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将学生的差异充分考虑在内,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一般层次的学生而言,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时,往往需要要求他们初步掌握某些技术并且能够大体完成动作,就中等层次的学生而言,需要要求他们完成动作技术熟练的目标,而对于那些高等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则需要熟练完成动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以期能够参与对抗比赛。
2.3教学评价的合理分层
学生整个学习情况的总结依靠教学评价来进行,它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客观合理,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积极性的提高。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普遍在进行教学评价时,由平时、阶段、期末成绩这三项来进行。就平时成绩来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认真的态度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同时考勤情况也决定了平时的成绩[3]。就阶段性的成绩来说,对学生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要对学生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首先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动作标准度、规格、效果都是考核的指标,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技术的连贯、规范则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对于低等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考核标准则是完整的完成动作。
3结论
分层式教学模式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篮球水平,对于高等生而言,能够培养优化;对于中等生而言,能够得以发展;对于低等生而言,能够得以提高。“大锅饭”式的学习方法显然难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篮球课采用分层模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仅如此,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篮球课采用分层模式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对篮球的积极和热爱。而随着喜爱的人数增加,在上课时,老师也会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比如如何防治运动损伤等问题,从而对学生的运动货哦能够做好引导,以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4建议
1)在进行教学过程时,教师在学生的身体、运动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要加大关注力度,力争做好层次的分配,更完善的实现因材施教。2)教师、体育委员、班长等班干部都是分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的一份子,他们能力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而言,班级班干部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他们在课堂上优先完成了标准,并对其余的同学加以指导,才能保证课堂质量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谢志勇.大学篮球选项课实施分层教学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8(13):68.
[2]靳守国,JINShou-guo.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可行性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4(4):90-92.
[3]柴力达.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9(06):136-137.
作者:胡勇波 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