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高校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大趋势。其中,创新创业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目标与模式等问题做一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以本校开设的《创业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典型案例的剖析。最后,基于上述研究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协同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加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创业教育在发达国家已有七十余年历史,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且极具特色的教育与教学体系。在我国,伴随着2010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国内呈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态势。基于这一社会背景,教育部2012年8月3日颁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试行)》,全国各高校陆续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以多种形式开展与推进。
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目标与模式
国内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类是广义概念,认为“这是关于创造一种新的伟大事业的教育实践活动”[1];另一类是狭义概念,认为“这是创造一种新的职业工作岗位的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走向自主就业之路”[2]。应该说,我国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不再单纯依靠投资的增量,而是转变为以创新作为驱动力。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将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应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一种能力教育,促导学生形成具有挑战自我与环境的实践能力或行动能力[3]。即创新创业类课程定位于专业性教育,中心是专业能力培养。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首先应该是一种能力教育且是基于专业学习基础上的专业能力拓展与训练。大学本身就是对于不同行业特定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与专业教育融合。即一方面通过实施“创新”教育,开展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当遇到各种发展机遇时,自身所具备的开放性、开创性思维与理念能够使其更易于接受新生事物,让个人的理想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无缝对接,从而使得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达到更高境界。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那些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应该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语言体系。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是以专业教育为依托,但不是以专业知识传授为目标。而是在既有专业知识体系基础上,根据现实环境变化进行创造性实践,并丰富已有的专业知识体系[4]。换言之,以不同专业学生既有的知识体系为切入点,根据现实环境的变化要求进行创造性实践,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关于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模式而言,整体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不同高校依据自身人才培养的定位探索各具特色的模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式,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一些非专业性较强的创业类课程,以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教学完成基础性认知学习与训练,课外大学生各类科技立项实施拓展训练,省市以及国家级创新创业类竞赛展示的完整体系。再如,借助校企联合培养,以特定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开设实训类课程。另外还有一些高校采取大学—政府—企业融合模式,政府提供优惠政策与资金,企业搭建平台,学校提供师资力量。无论哪一种模式,其宗旨都是期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并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事例分析:基于《创业基础》课程典型案例
目前本校《创业基础》课程的前身是《创新创业》。自2018年2月开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院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阐述当今社会非常需要创新与创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谁在创业、谁适合创业。同时,讨论了如何创业,即识别机会、模式设计和资源整合,以及如何管理运营初创企业,包括对于度过初创期进入成长阶段的企业的管理等问题的研究。其教学目标与要求是通过阅读与学习能够了解与创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概念,认识创业过程,启迪创业精神。
2.1《创业基础》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以不同专业学生既有知识体系为依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方式(翻转课堂)为手段,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体,通过一系列外化的行为、实践,开展学生专业知识转化为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一种创新创业的精神,以此适应环境发展变化,尤其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这是课程建设目的所在。
2.2《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安排
从优化线上教育资源出发,课程线上资源经过多方筛选,最后确定选取复旦大学张玉臣教授团队录制的课程资源。整体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2.3《创业基础》课程实施方案
以撰写和演讲“商业计划书”为核心,开展专业知识向科学思维能力转化的训练。主要步骤与教学环节如下:一是线上学习环节,学生在每一章知识点的引导下,自主完成每一章教学资源涉及的案例导入、知识讲解、章节自测题等环节学习。特别是课程依托数字化技术服务平台进行了后台设置,学生必须完成每一章节自带的自测题后,方可进入下一章的线上教学资源的学习。因此,学生能够时时观测到自我学习的整体情况,调整学习进度与学习方法等,真正贯彻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二是线下学习环节,通过采取撰写“商业计划书”并发表,将线上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模拟商业计划书的形式进行具体的应用,开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三是“线上与线下”的翻转互动环节,在课堂上师生间的提问、问答或讨论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在课下主要依靠课程聊天群、超星移动客户端、微信群和邮件等方式时时联系,进行个别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实现了教与学之间的空间虚拟化、时间的弹性化。四是课程考核成绩实施动态管理与评定,课程成绩仍采用百分制,其中线上成绩占60%,线下成绩占40%。从课后做的问卷调查来看,学生对于网上教学资源满意与比较满意率在90%以上,“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在你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或相关活动中是否发挥作用”,认为“很好发挥作用”与“比较好发挥作用”的比例高达85%。当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或实训方式的调查中,学生更希望采取对抗性强的模拟实训方式,这也为我们后续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新课题。
3加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基本设想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无论是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模式及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还很不成熟,未来需要基于顶层设计做一规划。
3.1构建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绝不是在专业教育中简单地加入“创新创业”元素,也不是简单的叠加。这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构建课内外相互结合的课程体系。首先,基于课内教学层面,在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中设立一些专业性不强,主要开展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一系列课程或者专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特别是人才能力培养的特点,在专业基础课中开设相关的实训与实践工作坊等。其次,基于课外层面,利用大学生课外科技立项及省市乃至国家层面的创新创业大赛进行拓展训练与展示。应该说,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当然这种融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高校上上下下各个层面及教育管理部门、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齐抓共进。
3.2创新教育与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要以学生个体化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为教育目的。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必须有所创新。基于本校典型案例的分析,作者认为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与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意的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也称为“翻转课堂”,其中,线上的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一是实现教学技术服务手段的数字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构筑适宜学生多种学习终端的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二是学习方式多样化。实现线上与线下、实际与虚拟环境、分散与集中等多种简便易行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三是实现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多渠道化。可以通过超星数字集团、国家精品课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等多种渠道获取,保证了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线下的教学可以通过采取课堂讨论、演讲发表、机房实训等方式将线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线下实践有机贯通和应用。
3.3各级教育与教学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教学管理部门来讲,需要基于顶层设计进行总体规划,包括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及考核方式等。学工部或者团委等从大学生科技立项及创新创业大赛入手延伸课堂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拓展。同时,各专业学院要充分利用好校企联合共建的机制,搭建好学生开展创新训练的平台。另外,积极开展对在校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并注意引进“双师”型教师作为领军人物,从而多管齐下开展相关工作的推进。
参考文献
[1]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2]余小波,刘潇华,黄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脉络[J].江苏高教,2019(03).
[3]谢芳,伍丽.大学创业教育的再思考[J].江苏高教,2020(04).
[4]王洪才.论创新创业教育的多重意蕴[J].江苏高教,2018(03).
作者:叶军 单位: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