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浅议

摘要:混合式教学具有教学理念演变更新、技术革命跨界融合、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等优势,积极探索高校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果,本文提出了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改进的方向,以此来深化完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是促进教学内容融合,提升内容的整体性;二是准确定位师生关系,削减教学“距离感”;三是构建师生共同体,形成课程育人合力。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思政课;教学模式;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衔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高度结合网络技术与传统课堂,力求增强高校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展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教学理念演变更新、技术革命跨界融合、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等优势。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也紧跟步伐,开展了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同时,为了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学团队积极响应号召并尝试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取得的成效甚佳。但由于目前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和吸引力、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和亲和力、“教师—助教—学生”三者合力不足等问题,因此积极探索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如果能有效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去回应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实时把握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规律和切实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是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兴起与发展的重大时机。首先,这归功于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政策的大力推行,其次,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在于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了提高立德树人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投身的一系列开创性行动上。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教学理念的演变与更新助力教学质量与学习成效的提高。第一,混合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力求全方位协同教师、学生、助教、课程和平台;第二,混合式教学支持学生根据自我学习能力实时调整在线学习进度和方式,以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不受时空的限制。由此,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和创造知识,同时也润物细无声般培养了学生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技术革命的跨界与融合助力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的协同。首先,从教师方面来说,混合式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成为传统线下课堂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新型线上课程优质资源的研发者、学生如何有效学习的引导者,而且还要成为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和课堂体验的先行者。其次,从学生层面来说,则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一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技巧,还要有较强的自律自觉性。然而,尽管国家、社会、学校都全力扶持例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电子书包、电子白板等项目的不断尝试”[1],但均未能真正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高校思政课师生高度融合,思政课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课程属性的熟悉程度,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力求找到切实可行的落地方案。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助力教学信息与知识传递的同步。首先,传统课堂的教学由于课程属性的限制,再加上指导方式的单一,导致思政课教师的讲授略显枯燥,学生接受信息不同步的情况普遍存在,混合式教学中的互动、视频、弹幕等线上功能能够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失频效应,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氛围。其次,网络信息技术具有的公共性和开放性特点,打破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状态,学生学习不再受限于时空,这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独具的自我调控优势。再者,由于教学资源获取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单向知识传递的局面有所扭转,平面化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善,因此,整体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的必然性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正如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一样,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生产力正在推动着思政课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创新。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2]由此可见,高校思政课与时俱进的特点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构等各个方面都要并驾齐驱,理所当然地,当前教育领域面临解决的重大课题就是现代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如何构建,才能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这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既是思政课顺应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大势所趋”,也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生产力的“有效印证”。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实际要求。思政课的最终目标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它的课程属性和使命必须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保持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上教学环节时空环境不受限、学习资源优质庞大,使得学生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关注了学生主体差异性。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下教学环节重在强调面对面交流和分享,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对彼此思想动态和心灵成长的熟悉和了解。总的来说,由于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力开展,传统思政课的教学空间得到拓展、教学流程更加完善、教学方式方法越发优化,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讲授结构,对课程质量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来说都是一种正向导向。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是深化思政课教学革新的重要方向。思政课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无疑,改革创新是重要法宝。其中,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跟随网络信息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优化,将新媒体网络技术与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度融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必须“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于是,各高校围绕“互联网+思政”,推出了各式各样的线上教学形式,展开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由此,最初只停留于理论层面、小范围尝试、属于个别教师教学特色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付诸教学实践,并且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形式。

(三)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果

在近几年来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中,各高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育理念的标杆,通过线上学习、专题教学和小组研讨三大步骤,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其中,线上学习要求教学内容完整、教学环节连贯、知识点精准细化、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感,旨在为学生提供能够自主学习教材基础内容和基本框架的在线课程资源;专题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面对面传授和师生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探讨,围绕课程教学育人的目标要求和难攻克的重点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力求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小组研讨作为一种翻转课堂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提供了可以根据学生自身个性化需要自由选择的研讨主题,通过实地调研、交流分享、互问互答等方式内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推动线上学习,讲授基本知识。自教育部制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以来,各大高校的思政课团队积极响应。首先,为了达到课堂翻转前置的学习效果,任课教师会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前发布课程视频,以期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自主、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然后,思政课教师和助教为了增强学生的互动性,会积极主动设置在线讨论,通过抛出热点话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并及时答疑解惑。最后,线上学习为了检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设置了课后习题环节,为后面专题教学的开展做好了具有针对性的铺垫工作。开展专题教学,深化教学内容。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思政课线下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围绕着教材的基础理论内容,紧扣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主题开展专题教学。课前,教师们会提前推送专题课件,督促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观看相关线上视频、学习课件并高效完成课后习题;课中,教师们为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会以PPT课件为基础,辅以线上课堂工具的签到、弹幕、讨论区等功能,力求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后,思政课教师也会通过线上课件的推送,敦促学生们适时巩固课业、完成习题、开展相关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专题教学一方面回应了学生的思想热点和理论困惑,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是对线下教学中课本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消化和思政课价值引领的高效实践。组织小组研讨,加强教学互动。为了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及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研讨作为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最后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组研讨分为以下4个环节:一是主题讲授,思政课教学团队需要根据所选主题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程度制作相关的小组研讨PPT,并以学生更易理解接受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讲授;二是学生研究分享,学生可以毛遂自荐或者推选成员发言,也可整个小组团队进行分工展示、分批次交流,助教做好实时记录;三是主题探讨,这个环节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对主题和小组报告提出意见和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互评;四是归纳总结,前3个环节完毕后,教师和助教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青年观。总之,这种小组研讨、分批发言、相互点评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内化理论知识,扩大眼界,而且有助于老师熟悉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讲授。

二、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中发现的问题

为了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高校进行了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在过程中,成就有目共睹,但由于内容和体系的尚未成熟,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吸引力尚且缺乏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线上教学担任着“粮草先行”的角色,它对书本知识的罗列细分,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自主、灵活地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单一、乏味、冗长的电子信息容易造成审美疲劳,甚至出现理论知识“碎片化”的印象,导致学生对整体教学框架的把握存在隐患,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和深入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教学模式的整体性设计要不断完善、理论内容的系统化讲授要日益加强。此外,线上教学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重在课程视频的录制是否丰富出彩、实时更新,这无疑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学团队长时间的思索研发。

(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亲和力有待提升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两大板块,与传统的集体课堂授课相比,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时间越来越少,“师生情”也逐渐淡漠。有学者认为,“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变为以机器和视频为媒介,这是思政课教学和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大忌。现代化手段把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情感交流这一思政课教学的优势和特征消解了。”[4]“亲师信道”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教学实践也证明,线上课程通过冷冰冰的视频媒介来传递知识,不仅少了一丝“人情味”,也不能完全代替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教师的亲和力、影响力也只有在师生进行充分互动与深度交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体现,才能更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引导。

(三)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教师—助教—学生”三者合力不足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完善的教学体系基于“教师—助教—学生”的三者合力,这也是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这一方面,高校思政课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一,于教师而言,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对慕课、腾讯会议、钉钉等新媒体技术的熟练操作以及对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等。此外,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线上课程建设和专题教学两大环节上,导致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第二,在助教方面,成熟的助教体系是教师顺利开展混合式教学举足轻重的手段,助教不仅可以辅助教师进行线下集体教学,比如帮助记录出勤情况、批改作业、维护课堂秩序等,而且还可以承担起线上信息的发布、主题讨论区的组织、课程视频的及时更新等工作。但从目前的混合式教学情况来看,助教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教学能力提升缓慢。第三,对学生来说,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不高是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虽然很多学生都在中学阶段已接触网络,但还有很多诸如偏远农村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陌生和排斥也需要引起教学团队的注意。同时,虽然教师能够通过线上平台跟踪学生的视频观看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但由于时空不受限,教师不能像传统课堂中那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实时观测”,而高度发达的网络搜索功能对学生自主完成检测题也存在一定的干扰,如何保证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值得深思。

三、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化与完善

对于在实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同时发挥专题式教学、个性化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的作用,力求提升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削减教学“距离感”以及构建师生共同体。

(一)促进教学内容融合,提升内容的整体性

这表明,想要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学生们的心底扎根发芽,得其心之法必是以教学内容为根本。首先,教师要提前对线上视频、线下专题、小组研讨的内容做一个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谋划与融合。在线上学习架构起基础理论知识内容的前提下,思政课教师在线下集体专题教学中就要以课程的重点难点为切入点,在保证契合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还能将专题讲授得引人入胜。同时,教师还要在小组研讨中经得起学生的“百般追问”,这无疑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线上学习的知识模型和理论脉络在整个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教师要学会借助诸如思维导图等技术工具帮助学生把握整体理论框架,将“基底”筑牢。而且,在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完备的条件下,思政课教师要实时更新线上平台的视频教学内容,避免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或者对教师存在懈怠工作的误解。最后,视频留言区、热点讨论区、专题教学以及小组研讨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通过助教的筛选和归纳总结反馈给教师后,教师要精心备课并进行线下集体“答疑解惑”。这是因为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在教师扮演“旁观者”的情况下,学生更易倾吐真心,这往往是挖掘有价值的问题的契机,符合坚持问题导向和增强思政课具有针对性地融合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准确定位师生关系,削减教学“距离感”

这就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必须要贯穿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始终。首先,思政课教学团队要改变以往学生对思政课的抵触心理和不重视心态,将传统的“被动灌输”转换为“主动摄取”,这就需要设计一整套空间学习流程,在环境不设限的基础上既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参与感,也能增强学习获得感。其次,教师的理论素养是能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理论教育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混合式教学中的“线上学习”已经解决了基础性的概念是非、理论框架问题,留给教师的更多是无法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答案的“疑难杂症”。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大部分的主动权放在学生手中,学生们的思想天马行空,对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了消除学生对“不知无知”的羞怯感和对老师的“恐惧感”,教师必须要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过硬的理论储备、学术研究和辩证思维,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为学生做更为透彻、更具说服力的讲解。最后,混合式教学要求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有多元评价体系作为支撑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旨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监督的能力,囊括对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等全方位的评价功能。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要求要保证教学主体的多元评价,评价体系不仅要考量思政课教师,还要考量学校领导,以此增加考评体系的多维度和客观性。这种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细微成长、兴趣点和能力点,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参考和进步空间,同时也能拉近师生关系,形成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有序氛围。

(三)构建师生共同体,形成课程育人合力

“教师—助教—学生”各司其职的育人合力同样不容忽视,教学团队应该将思考重点放在如何由“教师怎样教”转变为“学生怎样学”,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共同体上。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学者认为,思政课教师“从课堂讲台上的主角转换成视频教学中的传道者和实体课堂上的总导演、总指挥,肩负着引导学生思想认识方向与推进学生深度理论学习的重任,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更高了”[9]。的确,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扮演着总导演、总指挥的角色,要时时刻刻对学生们线上学习、集体教学、小组研讨的动态了如指掌,通过学习进度及效果的反馈,及时更新内容和教学策略。此外,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实时开展探究式学习、实地考察学习、小组调研学习等。不言而喻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由其综合能力决定,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善于用新媒体信息技术武装教学方式方法,从而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保驾护航。其次,助教要有效发挥辅导作用。思政课助教一般由教师的研究生或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招入的实习生担任,这份工作要求助教要深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一方面能帮助教师学生井然有序地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对自己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也大有裨益。助教要在教师的带领下熟悉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做好辅导工作,并有效发挥在学生当中的骨干作用。在课前,要组织学生对线上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并及时通过课后习题进行巩固;线下集体教学时,要辅助教师对多媒体的操作,减少教学无效时间,并维持课堂秩序、记录出勤率、督促课下作业的完成;小组研讨中,助教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发言状态,把控好时间和进度,并及时点评、总结并反馈给教师,一起探讨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策略。在学校方面,不仅要对助教进行阶段性培训,还要帮助助教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最后,学生要注重发挥主体作用。第一,线上学习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不容忽视。一方面,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学习?信息技术能力无疑是学生的首要主体必备技能。特别是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将要面临高频的新媒体教学,为了在线学习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互动能有效开展,教师团队要提前开设专门的新技术新平台知识技能课,做好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在新时代,多元复杂的网络信息充斥于各个角落,大学生对于信息选择和甄别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比如,在线上讨论区,与课程内容挂钩的时政热点、社会舆情或热门文章都有可能被学生当作讨论焦点,在这个时候,学生能否根据学科的方法观点去分析重大事件;能否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否明晰青年学子的时代责任与使命,都与教师和助教的因势诱导密不可分。第二,在线下集体的专题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艺术,鼓励学生敢于发问,不断培养其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和不畏难的实干劲,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主题最终得出自己的思考结论。第三,在小组研讨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可以得到有效锻炼,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纽带能更加牢固。教师和助教要抓住这种时机,引导学生们进行分组研究型学习,让学生在集体建设的实践中实现思想上的飞跃。高校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教育有效协同,实现了网络平台高质量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自从高校思政课引进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来,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从整体性、互动亲和力、育人合力等方面进行深化完善,准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让理论入脑入心,有效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这同样也是思政课发展必然的走向。

作者:李明珠 余敏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