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医药文化与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融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药文化与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医药文化与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融合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典范,中医药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5000年的历史积淀。如今时代赋予了中医药类高校师生传播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使命,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对中医药的自信成为目前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此文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将中医药文化与课程思政元素相结合,在各个教学实践环节中融会贯通,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分析化学专业知识理解与掌握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心以及从事中医药事业的自豪感,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自信;课程思政;分析化学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典范,中医药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5000年的历史积淀[1,2]。如今时代赋予了中医药类高校师生传播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使命,分析化学作为中医药类高校的基础课程同样肩负了重要使命,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对中医药的自信成为目前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3-7]。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紧急防控中,中医药研究全程介入并深度参与,为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贡献了中医药文化的力量,在国际抗疫中彰显出中国智慧,突出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分析化学是中药学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具有理论性高、实践性强、应用性广的特点。将课程思政元素和中医药自信与分析化学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相关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分析化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树立学生学好、用好和发展好中医药的民族自信心。

1中医药文化与课程思政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中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当代中医药类高校的师生肩负着传承“中医药自信”的历史使命,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求。在中医药文化传承方面中医药类高校作为培养当代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化学为中医药学生能进一步学好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等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中将课程思政与增强中医药自信相结合就显得尤为必要[8-10]。比如,介绍分析化学在药物与食品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入河南中医药专家赵谦带领其课题组参循传统的五行规律,运用阴阳平衡、扶正固本及物性相制等中医药理论,结合动物的生理特性破解肉类食品安全难题的故事,他们历经6年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源绿色精料“优丹”,这一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再如柳宗元与《辨伏神文并序》的故事,无不警示着人们建立药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体会借助现代分析化学手段维护药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中医药文化和课程思政与分析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到理解与掌握现代分析手段工作原理的重要性,并要学会运用相关原理,借助相关仪器进行分析鉴别。显然这种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中医药自信的必要手段,而思政元素的引入又成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政治基础。

2中医药文化与课程思政元素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2.1分析化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中医药文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11,12]。如,在介绍综合谱图的解析时引入为祖国赢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的故事,她通过对中医古方的研究发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的青蒿素在疟疾的治疗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并明确青蒿素结构中的过氧为主要的抗疟活性基团。她保留抗疟活性基团过氧,利用化学性质还原羰基为羟基,大大增加其抗疟活性,对疟原虫抑制率达到100%,由此为国内外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开新局面,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了方向。利用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中药古方,“先有古方后有分析化学”,屠呦呦的成果就是通过这个途径获得的,由此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和中医药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我国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和坚持发扬光大的决心,增强他们从事中医药研究的自豪感和为国家的发展增光添彩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学好中医药、用好中医药以及发展好中医药的责任与担当,最终树立让中医药文化服务于全人类的崇高理想。

2.2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观

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养成爱国奉献、求实创新的科学家精神成为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例如,在介绍第三章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时,教师可以引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志生教授精益求精严把数据关的科学故事。长期以来,我国中药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均以实验室分析为主,很难实时、动态地反映中药制造过程中产品的质量问题,从而导致不同批次药物质量参差不齐,而解决此问题的核心在于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吴志生教授为了保证每一个原始数据的准确度,甚至对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都有严格要求。他曾因为实验源头数据问题,把已经开展许久的实验推翻重来,面对质疑、团队的失落,他们坚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去攻克难关,最终完成了建模算法的突破,成功建立中药智慧创制系列关键技术,大大提升了中药制造数字化水平,为中药质量的安全稳定性建立了数字化屏障,为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赢来了相当的话语权。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应科学研究故事的开展,帮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以严谨为要求、诚信为根本的做事情与做学问的科研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做强做大中医药的科研志愿。

2.3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分析化学作为化学的分支早已与中医药文化融为一体。古有神农尝百草以身试毒,开创中药鉴定学先河;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见证古法炼铜的成熟工艺;兴起于战国时期的炼丹术,有幸成为古代医药化工的早期萌芽;又有《本草经集注·玉石上品》利用焰色反应鉴别化工原料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13];利用化学稳定性来鉴别“药金”与黄金的“真金不怕火炼”“以火炼之”与“有五色气生之”,以及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等,这些无不见证着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中医药文化元素,让学生们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离不开化学的探索,让他们认识中国古代人民探索科学、认识化学、掌握化学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为国奉献、不畏艰险以及勇于科研攀登的热情。

2.4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让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因果关系,突破环境保护与分析化学课程相对立的僵化思维,使教学实验与环境保护二者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14]。例如,在讲授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中的重铬酸钾法时,引导学生了解金属铬离子作为重金属离子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提出重铬酸钾滴定分析后剩余试剂以及所产生的废弃物不能直接排放以免污染环境,教师进而介绍大多数“三废”具有毒性,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分析检测过程中有必要分类收集,妥善处理剩余试剂,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教师向学生们强调“三废”处理必要性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利用化学试剂分析检测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的方法,由此培养学生全面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厉行节约、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宝贵品质。因此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2.5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利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看问题的绝对化和片面性。根据实际情况多角度甚至逆向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如在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学习中,面对OH、NH2、SH等活泼氢交换速率过快而导致其化学位移值不固定且峰形较宽难以辨认的问题,引导学生以用逆向思维看问题,利用其活泼氢交换速率较快的特点与重水交换,对比其前后峰形及积分的变化,确认活泼氢存在与否及其数量。又如酸碱滴定分析法中关于酸碱的定义,能给出氢质子即为酸,能接受氢质子即为碱,酸可以为碱,碱亦可以为酸。再如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中由于EθCu2+/Cu+=0.16V低于EθI2/I-=0.54V,所以Cu2+不能作氧化剂氧化I-,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沉淀反应,促使CuI沉淀的生成,降低还原态Cu+的平衡浓度,依据能斯特方程从而使其EθCu2+/Cu+升为0.87V,高于I2/I-的电极电势,因而由初始的还原剂转而成为氧化剂开启氧化还原反应。以此例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对性,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总之,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矛盾普遍存在于任何事物中既对立、又统一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分析化学相关原理与概念的相对性,了解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全面地把握相关学习内容对立和统一2个方面,进而解决问题,同时实现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3结论

本文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元素与增强学生中医药自信相结合,并融汇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对分析化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用好和发展好中医药的民族自信心,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EB/OL].(2016-02-26)

[2]黄爱华,曾元儿,陈丰连,等.基于课程思政的分析化学绪论课教学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4):9-11.

[3]曾芳.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政协,2020,36(9):78-79.

[4]高维杰,文明明,张铁玲,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程度及教育策略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9,36(4):72-80.

[5]贾晗,谭开键.关于提升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0):134-135.

[6]李寒冰,吴宿慧.中医药文化自信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8,5(30):5-7.

[7]王军,段志光,刘星,等.大学新生中医药文化自信集中教育探究[J].医学教育管理,2019,5(6):502-506.

[8]吕东刚,王燕.论中医院校在传承中医药文化中的角色定位:应然与实然[J].消费导刊,2021(11):89,91

[9]亢连茹,郑爽,于志国,等.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精准传播路径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3):149-151.

[10]王静.论文化自信教育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专业自信培养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9):151-153.

[11]姚继平,刘传银.《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及思政教育的合理融入[J].广东化工,2019,46(1):198-199.

[12]郭立伟.文化自信视域下如何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J].决策探索(下),2021(3):60-61.

[13]廖夫生,胡奇军,韦国兵.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20(12):64-67.

作者:任海云 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