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电子显微学教学模式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医学电子显微学课程涉及大量抽象原理且技术要求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医学电子显微学的发展历史、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使用方法、样品制备技术与细胞超微结构六大板块的知识内容。这些教学内容除细胞超微结构外其余部分内容都比较抽象。
1.2传统教学模式弊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分离。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忽视“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各自为政。究其原因一是普遍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造成实践学时不足。二是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由于医学电子显微学课程的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且晦涩难懂,加之学生本身对电镜本身有一定的陌生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在理论课讲解后学生往往还不能完全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兴趣的增长更是无从谈起。学生在未完全理解课本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践练习将大大降低实践效果,实践教学也就失去了教学意义。鉴于此,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1.3实践课的教学意义
实践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课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课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难疑点,可见实践课是理论课的必要补充[3]。实践课还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求知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互动交流能力。实践课教学将专业教育、人文精神教育以及能力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交流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实施
2.1总体安排
改进原有教学模式,采用了“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计划制定上,打破原有模式,先安排一定学时的实践课,在实践的同时配合讲解示范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实践课后进行理论知识讲授;最后再进行第二次实践。在第二次实践中,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对课上不能理解的知识进行探索。
2.2具体实施过程
对我校2006级、2007级、2008级三届医学实验技术本科及2009级、2010级、2011级三届硕士研究生开展教学模式改革试验,将每一个年级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组),即先进行理论后实践,最后组织考试;另一组采用改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组),先利用4个学时的时间分两次带学生进行实践,实践时有教师对电镜仪器进行讲解,还有专门教师对电镜进行简单分解拆装,让学员认识电镜的内部构造;实践完后再进行理论讲授与二次实践,最后组织考试。两种教学过程总教学时数相同,考试难度相同。
2.3分析方法
对传统组和实验组学员的考试卷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学员在总平均分以及相同知识点的得分率方面的差异,进而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3教学效果
采用新教学模式的教学组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能积极提问、讨论。课后考试成绩分析发现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比传统组高(平均分有10分的提高)。不同知识点之间比较发现,在学科发展历史、样品制备技术与细胞超微结构这三个方面实验组与传统组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而在抽象行较强的知识点中实验组明显掌握较好(平均得分高8-10个百分点)。
4讨论
“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在理论讲授之前先进行实践,了解仪器的基本情况,并对仪器进行初步学习。学员通过这个过程形成印象,为随后理论学习打下基础。之后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学员就能掌握大部分理论知识,第二次实践又可以为学员理论知识巩固提供帮助。“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采用一次理论讲授、两次实践的教学分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实践课教学力度,强化了学员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学员通过实践巩固基本知识。学员成绩分析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是成功而且有效的。在改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本教研室还积极探索实验室的课外开放,即实验室面向学员预约开放。学员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与教师预约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有了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弥补了课上学习时间不足的缺陷。此外教研室还自主研发了电子显微镜网上虚拟操作系统,学员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都可以进行电子显微镜的虚拟模拟操作练习,有利于学员知识的掌握。
作者:李飞 陶忠芬 路菊 黄文琪 万瑛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科研部生物医学分析测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