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也更加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近些年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注重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地理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部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师应该着重考虑的。对创新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模式构建的相关内容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创新教育;地理;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在高中地理新课标中,指出了要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地理又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良好的地理创新能力能为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学习带来巨大帮助。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必须紧跟时展步伐,运用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贯彻创新教育理念。但是由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近些年教育改革新提出的内容,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借此,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谈一谈对地理创新课堂模式构建内容的一些看法。

一、现今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创新教育结合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开展素质教育,但在实际当中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思维和观念,一时难以在课堂上形成有效的创新培养模式。另外,由于地理这门科目相较于数学、语文、英语来说,不算中学生的主干科目,因而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并没有十分重视起地理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是更加关注于地理在考试中的分值,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创新模式的培养更多的是流于表面形式,学生实质性的参与较少,很多学生也不在乎地理课堂上对创新思维的应用,依然按着老套路跟着教师学习。

二、创新教育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实际应用

(一)改变传统观念,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当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分数是最重要的,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找准考试中的重、难点是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则是要努力听懂课堂教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减少丢分现象。在这样的教育现状下,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根本无从谈起,因而要想在地理课堂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改变对分数的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试着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所以说,教师要积极地参与教学研讨,倾听各方对创新教育的看法和观点,改变自身的陈旧想法,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将创新教育认真、可行地贯彻到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书籍中的地理名人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学习其探索钻研的精神。同时,创造和谐、自由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思考多于提问、提问多于记忆,让学生在学习时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敢于质疑,对不懂的知识、内容要勇于钻研探究和研究讨论。只有这样,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创新精神的认知,才能激发出学生更大的潜力,扩展思维、启发创新意识。

(二)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简单说来就是让学生想常人所不能想、做常人所不能做之事,无关乎对错,只在于敢想、敢做、敢实践、敢应用。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摆脱对知识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或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想、去做而不是学习死板的知识点。比如,在学习板块构造和地震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开展自主学习讨论活动,让学生研究:“现今地球的海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是否可以从地形、气候、生物、化石、火山、地层、地震等多角度进行理论论证;板块运动密切的国家地震频发的原理是什么;新西兰和日本的抗震技术为何高超,你是否有更多想法和建议”这类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只提出了一个大概的研究方向,因每个学生的想法和爱好都不同,所以就会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研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对所研究的内容产生深层次的疑问,进而通过讨论产生思想的碰撞,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另外,教师还可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调查小组,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扩展视野、学会创新思考。例如,让学生根据地理中的某个知识点,对城市建筑、名胜古迹、乡村山川进行调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调查报告和分析内容,这一过程就很好地发散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创新能力。总之,只有真正重视起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措施,才能真正将创新教育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辉.“学会用脚板思考、用头脑走路”:浅谈中学地理教学创新教育[J].课外阅读旬刊,2010(10).

[2]何江.高中理科课程模块内容分析及整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刘长增.地理教学模式的匹配性和有效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李万川 单位:甘南藏族综合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