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小学智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智慧教学的本质是“教学信息化”,具体是指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三个领域内,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为了使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评估等工作均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等特性。本文从提出背景、基本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智慧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意义,对我国当前采用的教学评价指标(包含理念、内涵、方法、功能、体系等)进行了简单回顾。在此基础上,本文围绕构建中小学智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智慧教学的价值取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智慧教学评价框架的设立(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智慧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对应的评估方法展开分析,以此探讨中小学智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智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学目的;学习能力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化为代表的诸多信息技术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从这个角度来看,将教育与信息化相结合符合历史趋势。相应地,评估教育信息化的模式同样应该向信息化发展,这就是构建智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所在。
一、智慧教学
(一)智慧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
所谓“教学”,是指将特定的知识、技能由一个个体(群体)传授给另一个个体(群体)时所必须经历的活动[1]。从这个角度来看,构成“教学活动”的要素中有两项内容不可或缺,分别是教师(教导者)和学生(学习者)。包含中小学在内的绝大多数常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负责鼓励、维持、更新、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纠正其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诸多不当之处(比如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在应该听讲的重要时间开小差,则教师需要指正,帮助学生将思绪调整到正常轨道)。师生通过探究、交流、合作、思考、实践等方式,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传播。但由于不同的教导者和学习者在治理水平、理解难易程度、人数配比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在常规教学模式下,会对师生造成困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的精力有限,如何才能让所有类型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往往成为令教师感到困惑的事。而智慧教学模式能够借助教学信息化的东风,帮助中小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高度集中注意力。以此为基础,教师可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选择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可以帮助每一名学生切实提高成绩。
(二)智慧教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体验性。以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为例。受我国人口基数大、(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等限制,在较长时间内,包含中小学在内的几乎所有常规教学均采用被称为“填鸭式”的“知识定向传输”模式进行[2]。此种模式究竟是否合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但其中确实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元素,参与教学活动时处于被动地位,对学习的掌控能力不足。如果学生不能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对所学的内容永远只是被动地接受,那么学生很可能产生厌烦的情绪,这不利于学习。而在智慧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地位会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知识的解析以及应用。特别是诸多多媒体信息化设备的应用,可以创造出多种教学情境,令学生享受到更多前所未有的体验,足以激发主观能动性,最终将知识内化并生成智慧。第二,生成性。所谓“生成”是指“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生成”。具体的理解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做,才能高效率地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常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灌输的模式,实际上是在要求学生首先完成知识的记忆,在熟能生巧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智慧教学则强调“首先使学生理解”,之后方便记忆。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学过程应该更多地开展师生互动,在教授知识时,教学双方均能够向对方提出自己的疑问,最终使知识自动在学生脑海中生成。
二、我国当前应用的教学评价指标梳理
(一)教学评价理念和内涵
教学评价最早与“考试”并无本质区别,均是通过设置考评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在何种程度上掌握知识进行评价,并以此评估教学质量[3]。尽管此种原始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学习水平与教师教学能力之间的关联,但均具有间接性,直接性相对不足。经过持续的改进之后,人们逐渐发现,教学评价的核心特点在于,必须使用一定的标准,衡量教学成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并围绕相关结果做出“价值判断”。
(二)教学评价方法和功能
教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该遵照“了解现在、关注未来”的原则。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常规的卷面考核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其次,基于初步考核结果,整理出表面结果背后潜藏的客观规律。比如某一所中小学内的某个班级,所有学生的语文成绩普遍较高,但数学成绩普遍较低。这表明教授该班语文课程的教师的能力水平较高,方式方法选择正确;而数学教师可能在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最后,评价结果应该应用于“长远提高中小学的教学能力”规划建设方面。即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的能力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影响教学成果的要素。比如学习方法、情感的引导、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等。对所有要素进行整合,进行比较全面地评估,相关结果才具备可参考价值。
三、构建优质中小学智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要素
(一)构建中小学智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第一,现有智慧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若要构建全新的中小学智慧教学评价体系,首先应该理清现有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有学者指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智慧教学评价目标设定清晰程度相对不足。设定具体的评价目标之前,首先需要对该目标的设定价值进行评估,特别是“设置某个目标是为了评价智慧教学模式中的哪一个要素”。如果这个基本概念性问题都没有得到明确,那么评价机制本身便存在缺陷。很多教育界的工作人员对智慧教学的侧重点不够明确,对智慧教学能够达到的目的并不认可,难以对有关教学环节“应该怎么样开展”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实际上,现有智慧教学评价体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远远达不到“成功构建”的标准[4]。二是智慧教学评价内容存在局限性。最原始的教学评价机制几乎等同于“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评估”。随着工作的进展,越来越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教师自身的知识掌握能力并不能够直接同化为教学能力。事实上,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要素除了“知识定向传输”之外,还包含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正确引导能力、对学生个性化能力进行良好指引的能力。这些因素共同构成教师的教学能力。现阶段的智慧教学评价内容设置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教师多方面能力的评估。第二,智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构建中小学智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智慧教学评价过程以什么为依据,具体的评价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涉及教学的本质,需要结合“智慧教学(教学信息化)”的特性展开思考。二是智慧教学究竟评价什么。如果忽视智慧教学的基本特征、淡化智慧教学的结构要素、没有结合师生在智慧教学模式下给出的教学反馈展开全面思考,便有极大概率导致教学评价过程“换汤不换药”,评估结果准确性必然偏低。三是必须保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如果评价过程比较随机,指标设定相对随意,连目标设定与结果推导之间的逻辑性都无法厘清,那么评价过程必定漏洞百出,最终结果严重缺乏实际意义。
(二)智慧教学评价框架
1.智慧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智慧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体系构成要素予以确认。核心要素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开展智慧教学的能力。智慧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具有信息化的特性。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如何将信息化元素充分融合进教学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大脑飞速思考,既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新知识,又能够完成记忆。以智慧教学模式在我国中小学应用的初级阶段为例。彼时,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是构成智慧教学课堂的基本元素。为了方便广大教师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各大出版社在向学校配发教材时,都会在每本教材的最后附加一张CD光盘,其中内容即为供教师直接在课堂上播放使用的教学课件。但这种最基本的形式并不适合广泛应用,原因便是教学课件与教师的常规板书并无本质差异。而另一些动手能力强的教师往往选择“手动制作教学课件”。由于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所负责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希望通过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故课件充满了“个性化特点”。对比之下,自行制作课件的教师在“开展智慧教学”能力方面获得的评估分值必定超过“使用课本自带基础教学课件”的教师。因此,可总结出评估教师开展智慧教学能力的评估项应该包含:一是教师是否能够在“双新(新课程、新课标)”理念指导下,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习惯、能够充分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二是教师是否能够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必须重点掌握的新知识,完成新知识掌握后能够解决哪些问题进行充分了解。三是教师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能力。第二,学生在智慧教学模式下学习的能力。智慧教学模式要求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导地位,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传统模式下的“知识定向传输者”转变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具体而言,教师在领导学生共同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提升对复杂问题的思考深度。换言之,在智慧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理论上不会再受到较大的制约,学生可以在完成基本要求(教学大纲规定学生需要取得的能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方法等,自行决定深化自身知识体系的方式。第三,包含“微课”短视频在内的新型智慧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新的学习理念、培养机制、要求共同促进下,智慧教学方式方法同样需要改变。比如“教师从知识传输者转变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已经不再适用,必须搭配全新的智慧型教学方式。其中,“微课”短视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此种教学模式源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翻转课堂”教学机制。教师不再利用宝贵且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教授学生基础知识,而是将这部分内容经由多媒体设备,基于小知识点录制成8~15分钟的教学短视频,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观看。当学生观看短视频之后,将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难点记录下来,带到课堂环节后,向教师提问。在此情况下,课堂时间便会成为教师答疑解惑的时间[5]。按照此种构想,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呈现出整体提升的趋势。而教学评价机制便是针对此类新型教学方法最终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估。2.基于“要素”的智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一,构建原则。智慧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包含:一是特定性原则。评价的目标是相对固定的,评价的内容必须“一是一,二是二”,每个目标不能横向延伸,只可对特定的内容进行评估。二是可调整原则。具体的智慧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方式具备灵活性,每个教师的思考切入点,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个体都存在差异,在评估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应该对这些原始条件进行充分考量,并对评价要素、评估标准进行适当调整,获得的结果才具备较高的准确性。第二,针对要素的检测方法。评估专家层面:可采用专家咨询、顾问等方式,保证初步形成的智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师组织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均切合实际。课堂观察层面:设置的指标是否能够真正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的评估。重点检查的内容包含: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如教师是否能够对所负责班级学生的基础信息资料,根据班级整体呈现出的特点,完成特定教学课件的自主制作。在课堂应用教学课件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精准把控学生的思想,是否能够通过灵活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二是学生智慧学习能力的评估。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要素在于:在智慧教学模式下,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成绩究竟处于提升还是下降状态。现阶段,我国人口基数大、竞争压力大的现象依然存在,故考试依然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法。评估一种教学机制的好坏,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依然是考试。如果考试成绩下降,短期内可能是教学模式调整后大概率经历的阵痛期;如果长期存在,则表明新的教学机制在多个开展环节均存在问题。三是新型智慧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评估。评估“微课”短视频等新型智慧教学方法的侧重点在于:在此类教学方法实施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应用率、参与率达到何种水平。学生能否按照教师的规定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能否在课堂答疑环节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评价中小学智慧教学实践结果的指标体系构建过程要明确智慧教学模式下的三项核心要素。即:教师的智慧教学能力、学生在智能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能力、多种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能够取得的效果。围绕这三个环节的构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实际上是从三个方面(教师方面、学生方面、教学活动开展方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这三项要素能够真实反映当前的教学机制价值,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如密.实践智慧的评价和评价实践的智慧——教师教学评价重心的迁升及智慧的追求[J].江苏教育,2021(91):7-10.
[2]黄慧.生态思维下“三位一体”智慧教学路径探索与实践——以“雅思阅读”课程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8(3):75-77.
[3]况扬,鲁迎春.智慧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丰城市丰矿镇上塘三小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6):65-67.
[4]廖其柱,段承南.翻转课堂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我校《语文》课教学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5):7-9.
[5]王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教学课堂——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21(21):71-72.
作者:任思儒 陈勇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