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学设计

摘要:利用金鱼藻为实验材料,重新设计“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实验,使实验操作更加简单、现象更加明显、时间更加可控,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1问题提出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实验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稳定”中的演示实验。本实验是对七年级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的补充和完善。教材中,该实验的装置是大广口瓶中放置盆栽植物,光照2h后,揭开瓶塞,滴加溴麝香草酚蓝试剂。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遇到多个不利于该实验开展的困难,如:如此大的广口瓶不易购置;滴加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量少,不利演示;2h内测试的植物是否能把瓶内的二氧化碳消耗完等。为使实验更加有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验要求,对实验装置和步骤做了重新设计,取得很好的效果。

2原理和方法

2.1实验原理

溴麝香草酚蓝试剂(BTB试剂)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黄色。BTB试剂也是一种生物活性指示剂,对生物活性没有影响。当水中溶有二氧化碳后会形成碳酸,而碳酸是弱酸性,可使BTB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了水中的二氧化碳后,水体偏向碱性,指示剂也发生相应的颜色变化。

2.2实验材料

白色透明矿泉水瓶4个,溴麝香草酚蓝试剂1瓶,2000mL大容器1个,吸管1支,金鱼藻6株,黑色塑料袋1个。2.3实验方法具体如下:(1)材料准备将4个矿泉水瓶进行编号1、2、3、4,用大容器准备2000mL水。(2)加入BTB试剂在水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试剂(BTB)10mL,搅拌均匀后溶液呈现蓝色。(3)加入CO2取上述溶液将1号瓶加满,向剩下的溶液中吹气以加入CO2,直至溶液变为黄色。(4)加入植物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后,分装入2、3、4号瓶直至装满。在3号、4号瓶中加入等量金鱼藻各3株,加盖密封。将4号瓶套上黑色塑料袋,进行遮光处理。(5)光照将实验装置4个瓶子一起移至光下进行光照,3号瓶颜色发生变化时则实验结束。(6)收回装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

记录了实验前后各瓶中水体(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光照后,1号瓶溶液仍然为蓝色,2号和4号瓶溶液仍然黄色,说明其中水体的酸碱度没有明显变化;3号瓶溶液由原来的黄色转变为蓝色,水体酸性减弱。

3.2结果分析

①1号瓶溶液中没有二氧化碳,呈现蓝色,2号瓶中吹入二氧化碳,呈现黄色,说明有酸性。1号瓶和2号瓶分别代表没有二氧化碳和有二氧化碳的对照。经受阳光照射后颜色无变化,由此也可以排除光对溴麝香草酚蓝试剂的影响,使实验更有说服力。②3号瓶溶液由原来和2号瓶相同的黄色转变成了与1号瓶相同的蓝色,由此证明,3号瓶溶液中原有的二氧化碳消失,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③3号瓶和4号瓶进行对比,遮光的4号瓶溶液仍然为黄色,证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4设计优势

(1)材料易寻:矿泉水瓶具有易得、容易操作不易碎等优点。金鱼藻是常见的水生植物,就算没有金鱼藻,只要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都可以替换,如蜈蚣藻、椒草等常见植物。如果没有以上植物,可以将瓶子在实验前先放小半瓶水开盖培养几天,过不了多久,瓶底就可以长出一层青苔,这时就可以继续本实验。笔者通过实验对比,发现用青苔做实验,现象依旧明显。(2)操作简单:无需考虑容器大小、密封等问题,操作步骤也很简单。3号和4号瓶的对比不仅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还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该实验即节约了实验材料和实验时间,又提高了效率。(3)时间可控:在本实验中3号瓶颜色发生变化的时刻就是实验结束的时刻。实验时间变得明显可控,既不用如教材所说等上2h,也不用担心二氧化碳没有被利用完。根据本人预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在上午8:00~9:00晴天正常光照下,40min左右3号瓶颜色即可变化。(4)现象明显:相比较于教材中的几滴试剂,本实验中水量增加后蓝色和黄色还是区分很明显的。不管是用于学生分组实验还是教师演示实验,从中分析都很容易得到实验结论,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5)课内课外:当给学生提供BTB试剂后,学生回家可以依照实验设计单,利用自己家中的植物,在家就可以完成实验,观察现象。这样设计可以让生物学实验不限于课堂之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甚至家中。

作者:庄旭芬 单位: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