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阅读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阅读教学设计

摘要: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阅读教学,将发挥学校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丰富阅读教学的内涵,扩大阅读教学的外延,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将学习由课堂引向生活,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为学生生命奠基,为学生未来发展铺路的理念。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小学阅读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成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应用网络校园,开创一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是社会和未来对学校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要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学生形成诸多能力中的基础能力。目前而言,语文阅读教学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环境的教育魅力,把它适时地融入到小学阅读教学之中。那么如何设计一节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阅读教学课例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激趣。

(一)查知作者导入

作者的生平与写作背景,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前,教师查阅网络资源,将作者的生平、所处的时代、代表作品等信息利用数字化手段有效的组合,根据教学需要呈现给学生。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学生对故事本身已经十分熟悉,对安徒生这个名字也早就知道,教师根据学生对文本的了解情况,边出示画像边简介安徒生,引领学生真正了解名家,并通过网站了解周作人先生对安徒生童话的评价“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以诗人之笔写,故美妙自然,堪称神品”,学生通过他人对安徒生作品的评价,产生想品其美妙自然的语言的学习动机。

(二)相关视频导入

多媒体网络资源集声、形、色、动态于一体,给人以多感官刺激,极易营造学习情境,加深体验。如在描写历史事件类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故事背景离学生时空距离比较大,常常感到学生很难入境,不易共鸣,而多媒体资源则具有明显的易加工转化和直接可视的特点,强烈的视听冲击可以重现历史场景,给学生带来现场感,有助于学生了解内容的背景,感受当时的场景。如《长征》阅读指导时引入《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画面,则把学生们带到了强大的故事背景之中,当学生们观看结束后对于体会当时红军战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最终创造了奇迹则能产生强烈的思想震撼与共鸣。又如在教学法布尔的《昆虫记》一课时,在学生读完各种各样的“蝉”之后播放《动物世界》中“金蝉脱壳”的相关视频资源,形象逼真的画面、动态可感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激发了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

(三)背景简介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类课文的阅读教学,由于故事背景离学生时空距离比较大,常常感到学生很难入境,不易共鸣,尽管教师慷慨激昂地讲解学生们也无法身临其境、情动辞发。教师事先在互联网上查找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源,制作成主题网站,供学生阅读浏览,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教学《世界和平条约》一课时,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对于战争并不了解,对于和平的向往不是很强烈,如果局限在文字内容上,是很难实现教学目标的。因此在数字化环境下创设《世界儿童和平条约》主题网站,链接到校园网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课上的时候,对于条约及其背景介绍等,让学生到网站自主学习,通过大量的阅读相关的资料,观看有关战争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残酷,使学生产生渴望和平,向往和平的强烈愿望。又如香港离我们比较远,可以说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香港,在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为了加深学生的体会,可选择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教学,运用图片和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会到香港的繁华和美丽,并由课上延伸到课下,学生利用网站拓展延伸性学习,了解香港的历史、经济、名胜等各方面信息,使学生产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方法引入、重点导读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除需要我们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有时也需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在初读课文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找出读写结合点,进行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的引导,进行品读感悟至关重要。如教学《母鸡》一课,关注文章的结构,以总—分的形式描写了母鸡的态度变化,接着引导学生阅读《猫》《小麻雀》等课文,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总—分的构段方式。又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抓住“小英雄”这一议题,再引出《夜莺》、《小兵张嘎》、《王二小的故事》和《于廉的故事》等多篇中外小英雄的阅读材料,运用求同比异的策略,归纳“小英雄”具有的共性,比较中外“小英雄”的差异,从而了解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同类任务形象的基本特点。

三、开放阅读、习得方法

通过重点导读,学生对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学习后,依托专题网站,开展开放性(包括内容的开放和同体裁的开放)阅读,在开放式的自主学习中习得阅读和写作方法。如《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学生在习得方法后,进行练笔,介绍香港的电影业。充分实现了读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教学黄河象》一课,在理顺课文的叙述顺序后,根据作者留下的推想空间,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素材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四、回归主题、拓展延伸

课文的选文从来都不是孤零零地存在于教材体系中,因此适当补充阅读材料,对文本资源合理链接,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格局。在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以后我们可以围绕文章的主体,按照线性路径开展拓展阅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在课的结尾,通过专题网站补充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拇指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实现通过学一篇带一类,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进行非线性路径的主题式阅读。如学习完《第一次抱母亲》等一组亲情类课文后,可寻找多篇内容、结构、写法等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并配上相应的读后思考题、练习题,供学生阅读练习,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阅读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戴正兴.《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20问[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03):11-15.

[2]王小明,沈国明,陈元新.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小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刘佳 单位:唐山市开平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