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心理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医心理学是一门颇具中医学术特色的新兴课程,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并结合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等相关现代科学的知识,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与心理学相互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此学科对于中医学而言,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性,对于心理学而言,具有较多的特殊性。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特别是近20多年的发展,中医心理学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定义、内涵与外延,符合世界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向“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200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中医药学二级学科的培育学科。此课程已在多所中医药高校中陆续开设,我校先后在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医学心理学方向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中开设了此课程。但中医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此课程内容在理论框架上涉及了《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的部分内容,在临床运用上,又涉及了《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的内容,因此,它是一门连接基础和临床的课程。根据中医心理学的课程特点,我们开展了研究性课程教学,把研究和探究问题作为课程核心,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从中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性思维。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研究和大胆质疑”[3]。
2中医心理学研究性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中医心理学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兼有的特点,在本科教学的大三开设,学生已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普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学科基础,具有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知识储备,适合采取研究性教学模式,即通过设计研究课题,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那些“既知道一点又不完全理解”的问题进行自主研究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整个课程教学可分为5个步骤。
2.1选择研究课题
首先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就教材中涉及的中医基础、心理学基础、临床常见疾病等相关知识进行课程主要内容的概况介绍,作为导论,结合核心内容,教师拟定出多个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或病案,学生花一周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研究方向。问题是研究性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问题可以由教师预设,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选题的过程中,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及时和教师交流,请求老师的帮助或更改课题。比如有学生把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中的“阴阳睡梦论”与临床常见疾病中的“不寐”进行综合研究,形成系统认识,从而把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学生选择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中的“人格体质论”与人格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结合起来,激发新的兴趣点,提出跨学科的新问题等。研究课题确定后,按照自愿的原则,学生自行组织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以保证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中。
2.2探索研究方法
信息时代的研究性教学,应引导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有效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等信息资源,并充分利用图书馆搜索资源。同时,研究性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和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这是教师实施教学、学生开展研究的一个难点。教师可就常用的学科研究方法做课堂专题讲解,如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访谈)、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这些研究方法各自适用于特定的问题情境,各有各的操作方法,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类型。学生查阅了一定资料后,可就不理解的地方与主讲教师进行交流,并确定研究方法。
2.3制作演示文稿
各种常见的信息技术手段在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工具角色,教师应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这些技术工具,以辅助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主讲教师可指导学生应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把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组织材料、分类归纳的能力。
2.4成果汇报
根据课程进度,安排研究相关课题的学生上讲台汇报自己的研究心得,要求小组成员根据分工情况每人汇报一部分,听的学生可就不清楚的问题向汇报小组提出疑问,汇报小组予以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与释疑。2.5写成综述学生通过前期的一系列工作,最终将收集的资料及自己的观点看法写成综述或研究报告,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初步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3教学效果比较
选择两个开设中医心理学课程的班级,对2个班级学生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进行统计与处理,显示两组学生基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个班级48人,采用研究性教学的方法,设为研究组;另一班级50人,采用传统讲授的教学方法,设为对照组。课程结束后,对2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相同试卷的闭卷考试,比较两个班级的平均成绩。同时编制了《教学效果反馈调查表》,问卷的每个问题包括“是”“否”2个答案,主要调查学生对传统模式教学和研究性模式教学的满意度。采用双盲法让2个班级的学生填写调查表,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问卷98份。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考试结果
两组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成绩为(86.9±9.5)分,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2.6±8.4)分。研究性教学模式组(研究组)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对照组)。
3.2问卷调查
在6个调查项目中,其中4项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满意度,研究性教学组高于传统教学组。
4讨论
笔者在中医心理学的课程教学中,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也发现此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教师“研究性的教”和学生“研究性的学”所组成的统一互动过程[4]。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4.1对教师的要求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积极能动的探究过程,教师起到组织、引导、促进和评价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知识获取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展开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内化创新思维,做到教学与科研融合互助,教会学生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时研究性教学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补充与完善,如何将两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既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又对课程知识有完整系统的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建立一套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并要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有技巧地把一部分重要的、新颖的、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的内容,进行重点讲授,即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贯穿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研究性教学开展得的有声有色、效果显著。
4.2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是研究性教学的主体与核心,学生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态度、合作交流、方法掌握、能力发展等情况,最终影响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效果[5]。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多不必独立思考,形成了被动学习状态。而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为了参与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学生要在课外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分析思考,这对于习惯了被动听讲的学生来说,难免会有抗拒心理,态度消极,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效果。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阅专业文献资料,这决定了研究性教学过程需要首先使学生掌握查找专业著作和论文资料的基本方法,并就常用的研究方法开展专题讲授。学生是研究性教学的直接实践者,如果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不改变,研究性教学的直接目标———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就不可能达到。故推行研究性教学,要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尽快转变,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将知识内化到个人的认知结构中去,即形成研究性思维,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在研究性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小组学习,学会团队合作与交流,学会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这些能力和态度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必备技能。总之,研究性教学注重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教师是研究性教学的主导,学生是研究性教学的主体,通过师生教学方式的变革,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与建构,从而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化、个性化、最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海滨,张典兵.现代大学研究性教学的问题审理[J].高等农业教育,2014(7):51-53
[2]别敦荣.研究性教学及其实施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12(8):10-12
[3]李艳红.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效果[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87-89
作者:席斌 段玉香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