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跨文化沟通教学设计与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跨文化沟通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跨文化沟通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为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河北省某高校为学生开设了《跨文化沟通》课程。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对《跨文化沟通》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评估的设计等。经过几轮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跨文化沟通》课程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跨文化沟通;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引言

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倡议、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等都对21世纪的大学生提出新的标准与要求。针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河北省某省属重点高校对大学英语进行了教学范式改革,在通用大学英语(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的基础上为学生增设学术英语(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和跨文化沟通(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课程,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能适应全球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做出努力。本研究试图通过《跨文化沟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大学英语对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基于实践的一手资料,为其他高校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翻转课堂

近年来,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的研究与实践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翻转课堂的“翻转”是针对传统课堂而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课上讲,学生课后练,知识学习在课堂上,知识内化在课堂外。而翻转课堂是将知识学习和知识内化颠倒顺序,即知识的学习发生在课堂外(课前),知识的内化发生在课堂里(课上)。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课前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视频等方式自学相关内容。课上师生合作,一起解答疑难问题,再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达成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选择翻转课堂理念来设计《跨文化沟通》这门课程是由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翻转课堂的优势所决定的。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一些实际困难。首先,教学任务多,课时少。大多数高校目前都在压缩大学英语的课时,而教学任务并未减少。其次,班容量大,师生互动少。学生人数众多,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再次,反馈不及时,学习效果不佳。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时间主要用于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只能通过课后的作业或小测验。教师难以及时、动态地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也就很难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和优势

教育界的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研究。虽然说法不一,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相对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在以下几方面更具有优势。第一,翻转课堂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遇到难题,学生既可以跟同伴一起讨论;也可求助于教师。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可能都不同,但这才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难题。第二,翻转课堂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均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1]。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学习参与者。翻转课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2]。第三,翻转课堂能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发现个性化问题,课堂上大大增加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最终贯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综上所述,翻转课堂的特点与优势恰恰可以克服传统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不足。因此,本研究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模式对《跨文化沟通》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二、跨文化沟通教学

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因此,跨文化沟通能力成为这个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指出,我国大学教育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针对大学英语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5]中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跨文化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本研究是课程教学设计,因此,仅对近5年的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沟通研究做一个简单梳理。在知网搜索页面按主题“跨文化交际”或“跨文化沟通”,并含“英语教学”,时间限定为2013-2018年,搜索到2444条记录。但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仅有220条记录。再手工剔除“学界动态”、“征稿通知”等无关信息,仅余138条记录。由此可见,虽然近年来跨文化沟通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但高质量的论文并不多见。通过知网,对这138篇文章做计量可视化分析。2013-2018年间,关于此领域的研究一直保持较高的发文量,但总体趋势平稳,变化不大。被引最多的文献是上个世纪末出版的一些关于跨文化的著作,如《跨文化交际学》(贾玉新,1997)、《文化与交际》(胡文仲,1994)、《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1999)[6-8]等。或许可以推测:关于跨文化沟通教育,近年来并没有突破性的创新之作,对该领域的研究还需要向更深的层面推进。从热点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教学”和“外语教学”等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研究关注点上浮,更多是宏观层面和整体趋势的探讨,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也少有更深层次的创新研究。因而,本研究着眼于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力图对跨文化沟通教学有所创新,特对“跨文化沟通”课程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三、《跨文化沟通》教学设计

《跨文化沟通》是河北省某省属重点高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范式改革的举措之一。自2014年起,为推进大学英语教改的内涵式发展,顺应时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该高校在大学英语即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EGP)基础上增设了《跨文化沟通》课程。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对《跨文化沟通》课程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的依据。在前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跨文化沟通》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采用翻转课堂模式,通过《跨文化沟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跨文化沟通的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思维、合作学习能力和课堂展示技巧。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教学设计的重头戏。跨文化沟通课程组根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需求和综合能力发展,拓展学习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课程组经过反复讨论,选择庄恩平和NanM.Sussman(美)所著的《跨文化沟通》一书作为课程教材,并筛选了几个模块作为学生小组讨论分析的学习资源。模块话题包括节日(HolidayandFestival)、婚礼(Wedding)、教育(Education)、体育(Sports)、艺术(Arts)、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Collectivismvs.Individualism)等。课程组还特意安排了两周的自选模块,即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或学生的兴趣自行安排学习内容。除了课本,课程组为学生课前自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相关文章、音频资料、短视频、微课、电视节目、演讲、电影等。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课程网络平台上分享学习资源、补充资源库。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和合作学习模式。因此,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放在课前,由教师提供学生所需的学习资源包并安排学习任务。学生分为讨论组和评价组,隔周交换角色。讨论组学生课前自学资源包里的材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提交作业。评价组则以小组为单位,对讨论组的作业进行评价,并准备课堂展示。。此外,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和评价展示,课程组教师还分别设计了DiscussionForm和Reflec-tionForm,制定明确的讨论框架和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跨文化沟通课程,不仅在设计上体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翻转”,也体现了师生关系的改善。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堂外,师生之间的互动数量大大增加,互动质量也有所提高。教师在翻转课堂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学习促进者、帮助者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反馈,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模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注重课后的总结反思,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反思日志。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框架写(收获-问题-解决办法或建议),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写。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一是可以深入理解所学内容,二是可以培养提升思辨思维。在后期的访谈中,有些学生就提出“写反思日志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写反思日志,我学会了独立思考,自己分析问题,再想办法解决……”。对教师而言,通过学生的反思日志可以看出学生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难点、重点没有掌握;这次课学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问题又在哪里。通过学生的反思日志,教师也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式的改善等等。

(四)教学评估的设计

《跨文化沟通》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指导,大大增加形成性评估在学生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其中,形成性评估(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评估(期末测评)占总成绩的60%。考虑到《跨文化沟通》课程的特殊性,课程组对期末测评也做出创新性的改革。期末考核要求学生就某一个跨文化现象录制评析视频,并配以文字报告,对该跨文化现象进行深度解读。

四、《跨文化沟通》教学实践

经过3轮教学实践,课程组不断修改完善《跨文化沟通》的教学设计,并就课程满意度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选取个别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再辅以学生平时的反思日志,验证《跨文化沟通》的教学效果。课程组随机选取《跨文化沟通》的4个班17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52份。随后挑选了12名学生就跨文化沟通课程进行访谈。问卷结果表明,94%的学生对该课程持积极态度,认为“有必要(很有必要)开设《跨文化沟通》课程”。92.1%的学生认为“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更能激发学习积极性”。87.5%的学生认为“跨文化沟通课程能够提高跨文化能力”。在之后的访谈中,学生虽然觉得翻转课堂模式下,他们的学习任务增加,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仍然认可翻转课堂对他们的积极作用。有学生在访谈中提到“这是上大学以来让我觉得收获最大的一门课”,“学习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地方,很有动力继续做下去”,“小组合作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个人认为这种学习方式非常好,能有效提升我们的思辨思维”等等。学生的反思日志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总体来看,基于翻转课堂的《跨文化沟通》教学设计符合学生需求,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从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反馈来看,教学效果良好。

五、结束语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设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跨文化沟通》课程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并且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但如何确保翻转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如何测量它对教学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3]董黎明,焦宝聪.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7):108-113,120.

作者:杨阳 李莉 郝杰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外语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