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学设计下的在线课程网络融合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学设计下的在线课程网络融合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学设计下的在线课程网络融合研究

摘要:随着社交软件的出现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实施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学习,在线学习网络为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自上而下、以教师为中心、精心规划的正式学习环境不同,非正式学习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下而上、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机会。因此,本文从教学设计视角出发,为在线课程设计了将信息技术与正式、非正式学习网络融合的教学框架,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在线课程;融合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当今的学生除了参与课堂内由教师实施的正式学习之外,也会以即时信息、网上冲浪、听音乐、玩游戏和下载资料等作为非正式学习的手段,而这些手段正是网络社会中成员间互动的基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课程的普及、微课的兴起,创造了一个相互交织的学习生态系统,这也致使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区分更加困难。但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环境仍存在差异,所以学生们应知晓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1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网络的融合

1.1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差异

一般来说,正式学习指的是由教师指导的结构化、预先设计的学习活动,是自上而下的,以教师为中心;而非正式学习指的是非结构化、偶然性的,是自下而上,以学生为中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伴随性学习。[1]正式学习通常发生在学校的课堂内,而非正式学习往往发生在课堂之外。

1.2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网络融合是一种趋势

随着社交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根据个人或专业兴趣进行在线学习,进而形成在线学习网络,并在该网络获取和分享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非正式网络更具有吸引力、自我导向性、激发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体验等优势。正式学习网络与非正式学习网络之间存在差别,但更多学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二者之间的区别愈加模糊[2]。因此应考虑将这两种学习网络融合,而融合的有效方法则是与个人学习环境相融合。个人学习环境是一种基于网络的“适用于个人终身学习所需的工具、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混合体。根据个人学习环境的设定,学生们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控制,并且有助于与教师建立联系。由于个人学习环境的灵活性和学习的可控性,学生倾向于应用更多的非正式学习增加其学习经验,并缓解正式学习中的局限。因此,在线课程的建设中,应思考如何将影响个人学习环境的相关因素(如学习目标、学习需求等)与所建课程连接,并如何管理和协调课程、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连接关系。

1.3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网络融合是一种挑战

第一,如若将二者进行融合,需要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要了解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但当前高等教育中并没有任何体系或者结构能够对学生们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性衡量。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考试或者课堂的教学活动等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但往往这种衡量不能具体到每个人,且对于部分技能的评价缺乏一定的量化标准。第二,学生们会参加各种的在线活动,在网络上互动。但并非所有在线活动均适合于正式学习网络。要转移学生们先前的学习经验并不容易,而且也不明确,因为通过非正式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是无形的,不能转移到正式环境中。换句话说,学生们通过非正式学习所获取的知识与技能无法通过具体的考核或者证书等加以证明。因此,应用教学设计指导在线课程建设能够有效缓解以上问题。教学设计涉及学习与教学过程,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有效的教学体验。教学设计从分析学生开始,然后确定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估程序。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在线课程教学框架,该框架以网络技术应用为基础,将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网络相融合,协助教师进行在线教学设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回顾与评述

关于正式或者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并不鲜见,但将二者融合于在线学习网络中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理解和利用学习网络、应用社会网络技术对于设计有效的在线课程至关重要。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环境之间存在脱节[3],正式的学习并没有培养学生21世纪所需具备的技能,相对而言,非正式学习网络在培养和创造学生技能方面则更有效。非正式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数字公民意识、问题的处理与解决能力等。[4]但是,在课堂上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的学习网络之间的联系却很少。由于学生们存在信息素养技能的差别,因此在非正式学习中可能获得的学习成果亦存在差异。教师对在线课程进行规划时,无法预测到学生在非正式学习网络中可能获得的学习成果,所以不能为在线课程设计提供准确的信息。另一个主要的研究趋势是移动技术在融合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环境中的作用。移动技术为学生们随时随地学习提供可能,实现了协作和互动学习。移动技术有利于发挥非正式学习的优势,缓解正式学习的缺陷。常用的移动工具如各种应用程序、微博、QQ、微信等,这些移动工具创建了一个平等的、灵活的学习环境,同时又混合了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环境。[5]研究表明,当技术、数字学习能力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时,可实现两种学习环境的融合。Cook等人研究了大学生在使用移动技术的情况下对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情感问题(感知、动机、对移动设备的依恋程度)和正式学习的转移(与其他学生合作、学习网络、团队工作),学生们还阐述了教师引导在连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中的作用。[6]在对学生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学生们仍然依赖于教师为他们提供各种学习信息,当面对大量丰富的信息时,学生们对无效信息的筛选技能较弱;众多学生认为非正式网络虽然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但无效信息过多,学生们仍然主要通过正式的学习环境获取知识。因此,在不影响学习者对非正式环境的控制、享受和探索的前提下,支持和培养学生们的数字素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众多学者也承认非正式学习网络的重要性,以及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网络的融合是实现协同学习的前提。非正式学习提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学生们可自由选择交流对象或学习内容;在正式环境中,教师激励学生们探寻新事物,并通过非正式环境获取更多相关知识。但是很少有研究涉及到正式与非正式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非正式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对正式学习的影响。这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帮助教师明确应如何建设高质量在线教学课程。

3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合的在线课程设计方案

在当今的大学本科教育中,教师在课堂内,通常会引导和鼓励学生们使用学习网络,学生们也主动应用非正式网络进行学习。但是教师却忽略了如何将非正式学习网络与正式学习网络相互融合,促使学生们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学习。正式的学习环境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无法适应职场对人才技能的需求。非正式的学习网络,在提供最新、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供自我调节、自主和参与学习的机会。将非正式学习网络与正式学习网络融合,可以使学生们在正规课堂之外所获取的学习经验与大学本科教育课程实现有机的结合。但是,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则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进而实现二者的优劣互补。此外,教师在选择学习网络时,要关注优化与评价工作。教师要创建准确的、易于定位的课程概述,方便学生们发现并了解课程;确定并保持网络参与的预期结果;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了解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完成网络学习任务。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认知,教师可更有效的识别、评估学习网络,有效地利用网络促进自身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来看,实现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网络融合的主要问题就是要为所需开设的课程设定学习目标、学习需求、开发学习环境。在线课程可以在社交学习网络中融合非正式与正式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提供了一个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融合的教学设计框架。通过表1所示,我们不难发现,在进行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将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影响教学设计的各因素相结合,能够解决如何将移动学习、数字素养与识别自身需求的学习网络进行集成的问题。这一框架是以选定的教学目标和所选择的学习网络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差别,促使学生在学习网络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在学习网络中,互动或交流活动尽可能在课堂之外展开,但是如讨论、经验分享等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开展反思和评价活动,讨论、审视和评价从网络中所获得的信息和学习经验。通过该框架,可以帮助和指导教师开展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们在正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非正式学习,并监测学生们的学习进度。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8-23.

[3]周素娜.大学生网络非正式学习的障碍与突破[J].教育探索,2013(03):27-29.

[4]郭安宁,孙倩,孙仕军.大学生网络非正式学习的迷失与理性回归[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2-85.

[5]李昕,祖峰.物流专业教学中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的构建[J].物流科技,2019(12):167-169.

作者:李昕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