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维能力培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维能力培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思维能力培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摘要]笔者以外研社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Unit2TheGlassCastle为例,阐述了思维能力培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从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挖掘思维培养要素,设计一节以任务为牵引的大学英语课。

[关键词]思维培养;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任务牵引;听说能力

1研究背景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年版)》指出,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英语在发挥其工具性特点、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早在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的黄源深提出:“……常常会脑子里一片空白,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朦朦胧胧似有想法,却一片浑浊,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因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能力所造成的现象,稍不留意就会得这种‘思辨缺席症’。”文秋芳(2012)从语言与思维以及思维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出发,调查得出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的是认知水平较低的外语材料,因此,辩证思维的发展受到明显的限制。本文以任务为牵引,以输出为导向,探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落实。

2教学设计

2.1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外研社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Unit2,题目为TheGlassCastle,是JeanetteWalls小说《玻璃城堡》的节选。小说改编自作者的真实事迹,并被翻拍成电影。课文节选部分展现了父亲这一乐观、充满想象力的正面形象,通过内心刻画,表达童年时期的作者对父亲的信任和敬佩。小说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贴合,能够引起学生探讨兴趣和共鸣。

2.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大二理工专业学生。通过课前调查问卷,本班学生中,48%选择听说能力为“一般”,26%选择了“较好”,只有3%选择了“优秀”,基本符合日常授课中教师掌握的情况。多数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对听说能力的提升有着强烈需求,但从口语和写作作业来看,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和探讨较为浅显,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度和敏锐度不足,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论述不够全面,举例单一且陈旧,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融入。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结合小说原文及电影片段,通过节选部分之外的视频片段,不断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进行反转,通过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挖掘,并逐步引导学生产生思考,追根溯源地分析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在听说中培养思维能力。

2.3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层面,学生可以使用para-phrase进行文段概括;能够使用新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型对人物特点进行描述;能够抓取视频片段中人物对话的主要信息。在过程与方法层面,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问题探讨,提高听说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学生在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中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认识到任何结果的产生都有其原因,要追根溯源地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

2.4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逐步分析人物复杂的性格,并思考讨论性格产生的原因,能够应用所学的表达方式进行问题探讨。基于学情分析,学生思辨意识欠缺,语言能力不足。教师需要充分起到“脚手架”作用,为学生的口语发言搭建框架,但由于授课对象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呈现观点,只负责帮助学生对观点进行逻辑梳理,以此完成框架搭建;针对部分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弱点,教师将采用观看视频的形式,形成输入,为学生提供语料,以供口语输出使用。

2.5教学过程

Step1:Talkabouttheimportanceoffamilyeducation.设计说明:根据学情分析,本课布置口语任务,要求学生围绕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展开讨论,因此学生在任务准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面向任务,积累相关表达方式和组织语言思路,并为课后的写作作业进行铺垫。Step2:Lead-inTalkaboutthethingyourfatherdidthatim-pressedyoumostwhenyouwereachild.设计说明:引入课文主题,通过谈论自己的亲身经历,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共鸣,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在代入中使其初步相信文中父亲角色的正面形象。Step3:ReadandguessAfterreadingthepassage,whatkindofper-sonalitieswillJeanettehaveaftershegrowsup?通过课前对课文的预习,猜测主人公Jeanette在父亲影响下,长大后可能具备的性格、价值观等。设计说明:检测课文预习情况,回顾课文内容,有助于之后活动的开展;学生得出论点进行论证时,需要选取文中的内容,即使用paraphrase对文段进行概述,教师在学生表述过程中,记录其口语表达中出现的问题,待学生发言后进行及时更正,同时通过事实基础上的推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共情能力。Step4:Watchandtalk课文的节选部分塑造了父亲慈爱、乐观的人物形象,相对于原文中更为厚重的形象显得十分单薄。因此,在课文讲解中,教师穿插原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展示,于微观处入手,从不同角度的表象导入,逐步形成宏观印象。教师以问题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语言上进行听说训练,在思维上进行不断探索,使其形成思辨意识。Q1.Accordingtothepassage,whatkindoffatherishe?Doyouthinkheisagoodparent?Doyouthinkhehasgotagoodeducationback-ground?设计说明:基于课文节选片段对父亲角色的描述,引导学生对父亲的正面形象进行描述,通过课文细节猜测父亲可能具备的教育经历,进而推测其家庭背景,并与作者童年的家庭背景作对比。学生回答后,观看电影视频片段:父亲将怕水的女儿扔进泳池,逼迫其学习游泳,女儿险些溺亡———学生思考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缺点;禁止儿女入学,认为学校违背了家庭“自由主义”教育的初衷———学生联系课文中父亲的博学多识,讨论限制儿女学习的原因可能是什么。Q2.Thefatherindeedhasanappetiteforfreedom,butafterwatchingthat,doyouthinkheisagoodparent?设计说明:通过观看视频中与课文节选片段部分中大相径庭的父亲形象,颠倒学生之前对片段中的认知,学生面对反转的剧情产生疑惑,由此激发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后,观看电影视频片段:祖母规矩苛刻,暴力制止孩子们的顽皮行径,造就了父亲蛮横又极端渴望自由的性格———学生讨论家庭环境对子女成长的影响。Q3.Whatdoyouthinkofthefathernow?设计说明:WigginsMctighe(2017)提出,在提出问题时采用逆向设计,即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教师通过学生的思维方式,采取逐步推倒、重塑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父亲整体形象进行总结概括,联系课文内容和电影节选,结合时代背景,对父亲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Step5:Discussion小组讨论家庭教育对个人的影响,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听取各小组的发言,及时更正其语言输出中的错误,并进行方向引导。Step6:SummaryandHomework课下使用iwrite撰写作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修改至75分以上。设计说明:通过课堂上积累的语料,要求学生课下将口语稿形成书面作业,有条理地对个人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展现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通过使用写作评分系统,学生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自己存在的语言错误,然后进行修改,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6教学反思

本堂英语课基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现状,补充了相应的语言素材,并采取逆向式的设计,通过不断反转学生的既定认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听说技能,并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感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其认识到遇到问题应追根溯源,寻找其产生的原因,从源头解决问题。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少数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在小组讨论时,需要大量借助词典帮助自己完成观点表达,无法实现沟通的流畅性。

3关于思维能力培养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3.1课前预习,积累语言素材

阅读活动和思维培养活动相辅相成,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长期以来习惯以读写学习英语,对于语言的输出抱有畏难情绪,因而课前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预习中积累语料并进行思考,在之后的课堂授课环节才可以“有话可说”,从而调动思维能力,进行更深入的问题探究。

3.2任务驱动提高输出效率

武和平等(2014)提到,一旦任务明确,学习者专注于“用语言做事情”,就不会去过多关注语言形式了。任务驱动有助于学生快速破除对开口说英语的畏难情绪,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展现自己的思路,从而顺利地完成任务。这也要求英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应尽量依据学生专业,面向学生未来岗位需求创设任务,以增强任务的真实性,从而让学生能够更投入地展开思考。

4结语

思维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学情,认识到学生在英语课上除了思维上的问题,还存在语言能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采用任务驱动,利用音视频为学生不断补充语料,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敢于进行口语输出,在交流中不断论证自己的观点,完成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英语授课中,教师要以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挖掘,逐渐变“教师问”为“学生问”,并结合授课对象特点和教学需要,不断探索更多的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WIGGINSG,MCTIGHEJ.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武和平,武海霞.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3]文秋芳.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作者:解辉 应慧 马少静 单位:海军潜艇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