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发育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发育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发育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

摘要:发育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代表着生命医学最有潜质的研究方向。发育生物学作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制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其课程德育效果对生命医学领域人才培养尤为重要。为贯彻执行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号召,需要在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将发育生物学课程建设成为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文章探讨了在发育生物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和课程思政建设,力求促进发育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发展。

关键词:发育生物学;思政教育;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过:“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高校的使命在于立德树人,使学生能德才兼备。自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受到高度重视。近期随着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发布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提出“思政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方针,课程的德育目标开始被重视起来。教师们要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这一教育理念已成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工作指南。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完整发育过程的科学,其在经典胚胎学的基础上,融合和渗透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学科,逐渐发展成了一门新兴学科。发育生物学课程特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教学内容具备时代性和前沿性。随着基因编辑、试管婴儿、细胞融合等技术的应用,高等生物的发育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使得“基因-细胞-发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主线。发育生物学作为主线中的关键环节,其教学内容汇集了多学科最新成果和进展,代表了生命医学的发展方向。(2)体现了学科交叉的优势。发育生物学将胚胎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汇集成一个网络,并作为重要支撑点位于网络中心位置,推动了生命医学的发展。(3)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有重要意义。例如,转基因动植物的应用和干细胞治疗的研究都是能解决农业现代化、人口、医疗、健康问题的热点话题。(4)发育生物学包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发育生物学所有章节和大量知识点都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思政元素。例如,发育中的神经胚发育,涉及神经发育疾病的发生、年龄与皮肤老化、细胞分化等内容,可以增加学生对疾病检测和预防、药物研发、美容整容等方面的关注,同时激发学生对留守儿童老人、病患的关心和关爱。发育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也含有素质目标(德育目标)。发育生物学要培养生物相关专业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的探究精神和关爱他人的人文情怀。综合“掌握基础、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培养素质”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挖掘发育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与知识点自然融合,实现戴圣《礼记》中的“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1思政元素融入方式的设计

1.1好教案好课堂

好平台相结合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情、教学资源和方法,将知识进行筛选、重组、规划,再与思政元素相结合的产物[2]。一套完善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要达到德育与智育并授、且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需要对教案进行精心设计。发育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案设计需要通盘考虑,既要体现内容的前沿性,又要自然融入思政元素,以实现课程育人效果。需要分析思政内容比例,尽量做到将思政内容渗透式和潜移默化式地有机结合在专业知识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乐于接受。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传播和学习文化的场所。一堂有生命力、有活力的课堂,最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擦出思维的火花,获得学习、情感、交流方面的体验[3]。发育生物学教学案例丰富,更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例如,在发育中的信号转导学习中,以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入靶向抗肿瘤药物格列卫,介绍格列卫作用机制、药物靶点、信号转导通路等内容,引导学生关心关爱病患、关注药物研发流程、立志医药研究。教学网络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通过大量包含思政元素的材料和视频,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发育生物学有众多的优质网络课程,例如中国慕课中的北京大学的医用发育生物学。另外,可以根据滨州医学院生物专业学生的学情,自制教学平台,既可以用于混合课程教学,又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附加学习材料,拓宽学生视野。

1.2潜心问道与国家发展和人民需求相结合发育生物

学的研究内容多与人口、健康、医疗、农业等有密切联系,高校教育是学生走进社会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从而能快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发育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要深入挖掘本学科相关的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建立案例库。案例可以包括社会热点话题(靶向药物、试管婴儿、基因编辑等)、重要事件(组织者的发现、晶状体发育等)和重点技术(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着力提出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需求相关的科学问题。通过讨论、演示等方法使思政元素深入学生灵魂,使学生明白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要与国家民族相连。

1.3细致地合理地全过程育人

在发育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形成走进发育“感”素养、课堂学习“知”素养、实验技能“练”素养、创新创意“亮”素养的一条路径。发育生物学虽然学科相对不成熟,但是我国成立了大量发育相关研究机构,并在高等生物发育研究中取得了惊人成就。发育生物学是基于实验的学科,在科学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树立学生团队合作、乐于奉献的人文情怀。同时,大学生创新创意实验大赛等为学生素养养成和体现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2发育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1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课程考核通常以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结合为中心,结合平日考核,构建课程考核内容。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考察课程德育效果,更不能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育生物学的考核内容,不仅需要包括理论和实践考核,更要体现动态的、全面的德育成效考核。德育成效考核内容可以包括案例分析、课堂报告、辩论、课程笔记等[4]。例如,课程笔记可以分为课堂笔记、课下自学笔记、答疑笔记、教材批注、笔记互评等内容,更为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监督、互相监督的作用,增加自评和互评内容。线上教学也可以通过在线提问、做作业、小组讨论、观看或下载教学资源、考试或设计等内容对学生日常学习进行评价。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分阶段、有层次的开展,更能客观评价课程的育人效果。

2.2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基因编辑、胚胎移植、转基因动植物等大量技术的应用,发育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使得教学内容也需不断地更新和补充。如何在有限学时内让学生同时掌握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成为发育生物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混合教学、PBL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律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适合发育生物学的教学方法[5,6]。例如,混合教学不仅利于提升教学效果,还利于课堂文化形成和师生情感交流[7]。混合教学使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大部分基础理论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有充足的时间开展专题报告和讨论、案例引导、类比启发、疑难解答、学习分享等内容,更好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2.3探索优质案例库的建设

案例教学是传递知识和沟通实践的有效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案例的价值不在于向学生诉说事件,而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进入教学互动、主动探索和分析问题、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8]。发育生物学的知识涉及健康、医疗、农业等领域,有丰富的案例来源。例如,通过我国白书农教授等提出的生殖细胞分化新概念和新理论,在发育生物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并能客观的、辩证地看待问题。并由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减数分裂,联系到“红色基因”的传承,使学生深刻理解“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发育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学科,代表了最有潜质的发展方向。将思政元素融入发育生物学的课程教学中去,把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是每位老师的应尽职责。发育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发展,可以让生命医学专业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有更多的获得感,做有灵魂、有责任、有担当、有深刻爱国情怀的事业接班人。

作者:高雪 秦加阳 姚庆收 潘效红 单位:滨州医学院药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