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设计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设计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设计应用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前期,维果茨基对“最近发展区”进行了定义。60年代以后,维果茨基的教学思想传播到欧洲、美国等西方国家,引起了研究维果茨基思想的热潮。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该教学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对“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了拓展。“最近发展区”思想在国外研究发展主要是在以下三个方面:1.动态的评价模式。20世纪30年代,西方流行静态、标准的测量智力模式,而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是运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而这个理论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60年代以后,随着维果茨基思想的传播以及对其深入研究,西方学者在“最近发展区”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儿童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价。动态评价、检测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范围时,采用前测—干预—后测。动态评价指明儿童发展的趋向,预示学生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具有诊断功能,广泛应用于智商低下儿童的智力鉴别。动态评价模式是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也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2.产生了崭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教学都是指向学习者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教学中多数是单方向的传递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也缺乏互动。“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发展应以教学为前提,优秀的教学应处于发展的前沿,即教学必须指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笔者在此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并突破其局限,探讨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1)“支架”教学。“支架”一词可类比于建筑工程的脚手架,意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使儿童形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慢慢撤走“支架”。支架教学的手段包括:讲解、指导、提问、反馈等等。(2)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是指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断地相互转换,交流信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常规技能。此模式强调在学生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交往和课堂互动。(3)思想的拓展。外国学者深入分析“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并对此加以充分运用,拓宽此思想的范围,并进行了创新,如班级的“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和家庭的“最近发展区”等。

(二)国内的研究与教育现状分析

“最近发展区”教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主要突出在教学的两个方面:一是整合传统教学与支架式教学,研究合适的教学模式;一是深入分析、研究动态评价。1.指导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展开,但教学现实情况实质上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学目标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忽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以静态评价为主,忽视学生发展的运动性。而“最近发展区”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状态,为教学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理论基础。2.新角度阐述“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意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即在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使教学适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根据上述表述,结合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可知,“因材施教”原则只考虑了和指向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未重视学生的潜在发展能力。因此,在教育中应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学生潜能,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当代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各方面都得以发展,“最近发展区”教学思想认为优秀的教学应处于发展的前沿。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的展示出来,准确掌握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教学时要遵循现实状况灵活运用。4.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两种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最近发展区”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

1.设计悬念,导入学生的潜在发展区。学是从问题出发的,在传授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利用悬念,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产生不平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张古代不同金属图片(金、银、铜、铁等),提问“为什么金银首饰总是金光闪闪,而铁器容易生锈?”学生讨论得出:“铁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金、银等金属在空气中没有变化呢?”会有学生回答:“因为金、银的活动性弱。”教师在此设下悬念:“我们根据什么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呢?”把问题导入学生的潜在发展区,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说明部分金属活动性的强弱。2.构建知识的“支架”,分组实验,引导探究。学生的能力是一步步的培养起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不成熟的能力,要想使不成熟的能力走向成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设置一定的“支架”,使学生通过“支架”的帮助达到预期的水平,然后教师撤走“支架”,使学生独立完成学习。通过教学,知道金属能与氧反应,了解了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师在此提问:“除了上述与氧反应可以判断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的呢?”学生回答:“通过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者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作出判断。”教师在此提示学生,金属与稀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金属是否与稀酸发生反应,可以对部分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作出排序。能将其它金属从其金属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金属,相对来说金属的活动性就较为活泼。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活动一金属与稀酸的反应3.循循善诱,突破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以此为基础,遵循心理发展的顺序,层层剖析,循循善诱,逐步消除发展中的思维障碍,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学习完上述知识后,教师还可向学生直接提问:“观察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发现有什么特点呢?”这是一个概括反应类型的问题,学生在前面几章虽已学过,但初三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由此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最近发展区”。如果直接提问,学生会觉得很困难,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此时,教师应把问题逐一细化,分解成多个小问题。④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有多少种?④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有多少种?④上述两种反应的定义我们是从什么方面进行概括得出反应的概念?④同学们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观察上述的化学方程式有何特点?就这样一一清除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因素,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使学生打破自身局限,达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4.用因材施教原则,运用和巩固新知识。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安排不同的习题,进行阶梯式训练,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二、认识和反思

教学决定了“最近发展区”的动力状态,因此,正确的运用,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思想除了给教育者提供了过程和经验外,还认为教师应成为学习过程与经验的桥梁。教师要想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通过螺旋式的反复循环,以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以此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维果茨基曾说过“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实施的效果要达到维果茨基的要求,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

作者:邓均扬 单位:广宁县何楮铭纪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