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拆装发动机活塞连杆组信息化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拆装发动机活塞连杆组信息化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拆装发动机活塞连杆组信息化教学设计

摘要:教学信息化快速发展,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整合信息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汽车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以《拆装发动机活塞连杆组》这一工作任务为例,结合实践与理论研究探索《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一、信息化教学概述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这种教学形态,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如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等,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1]。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是突出职业教育教学属性、强调全面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创造会话交流、协作学习、搜索信息和查询资料的平台,帮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教学前期分析。通过教材分析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分析设计教学方法;通过课标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策略,如教学软件、数字媒体应用策略、教学空间应用策略、网络应用策略和科学应用摄像设备或投影策略等;选择教学环境如网络覆盖、终端覆盖的教学环境;选择教学资源。第二,课堂教学设计。老师可以从课前准备、新课导入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测试与练习设计、课尾总结设计四个方面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包括课前预习、任务布置以及课前交流。如翻转课堂模式,使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同学交流。课端教师应用投影或网络、平台技术实施情景或案例导入,课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主题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提升教学质量。课尾教师应用课件或视频回放实现教学内容总结和回味。第三,教学评价与反思设计。教学评价可以是教师对教学工作过程和学生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教师课堂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进行评价。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工具,是开展教师行动研究的重要媒介。教师勤于反思,勇于反思,善于反思,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收获。确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之后,老师再开展实际的教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前期分析

教学分析是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教学的基础内容,做好教学分析,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讲解汽车发动机构造、工作原理、维修以及故障诊断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常情况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在汽车专业二年级才开始开设的课程,对于汽车知识,学生具备了基础的学习能力,大多数学生对于汽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都有很强的愿望。教师要结合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其与课程有效结合起来进行学情分析,将素质目标、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的培养纳入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过程之中。素质目标: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规范其操作行为并且增强安全意识。技能目标:对于发动机拆装步骤和检修的方法要做到熟练掌握,并且要具备维修保养发动机的基本技能。知识目标:对于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要做到充分理解。《拆装发动机活塞连杆组》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项目二的第三个任务。教师在讲解时要突出实际物体的结构特征,运行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的具体原理,让学生明确各个环节中涉及到的零件,明确各个零件的主要作用和安装位置。本任务的重点内容是掌握活塞连杆组主要零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难点内容是活塞连杆组主要零件的装配关系和拆装步骤。汽车发动机具有相当复杂的内部结构,是由很多的零部件组装起来的,对于保养和维修也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得到直观的认识。因此,老师搜集或制作汽车发动机的视频、图片,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展示,再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选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全息成像技术、3D打印技术、VR、AR技术、可视化眼镜技术、智能增强教学技术和智能增强学习技术等。依托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软件和汽车发动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学过程不断进行细化和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工作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每节新课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将下节课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手机或应用平台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之中,并且推送活塞连杆组工作原理的相关

让学生在课下登陆平台领取《拆装发动机活塞连杆组》任务工单,对教学的重难点和学习目标有一个详细的掌握,同时观看微课,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课前测试,对自己的预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测试情况,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这样就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并且也有利于课上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布置一项学习任务或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并查找答案。例如本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找赛欧、帕萨特、本田雅阁等车型发动机活塞连杆组的维修资料,记录其组成及检修方法,并比较各车型的特点。第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课堂教学: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投影、网络或平台在新课导入环节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问题举例:播放一段活塞连杆组正常工作时发动机运行的视频和活塞连杆组不正常工作时发动机运行的视频,让学生找出二者现象的不同并且总结出活塞连杆组的作用。教师再导入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这样的导入过程比较流畅,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接受,记忆深刻。②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微课,就微课中播放的画面给学生进行讲解,例如活塞连杆组的工作原理、拆装方法等,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掌握零件的定位和标记、拆装步骤和工具准备等相关知识点。学生如何正确安全的拆装活塞连杆组呢?利用仿真演练软件虚拟的操作环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软件进行讲解,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拆装练习,观看一步,操作一步。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和步骤,软件能够自动的进行更正和提示。使学生能够快速的熟悉相应的拆装流程。通过在趣味的仿真软件中反复的练习,学生可以顺利地通过拆装考核。③课堂测试与练习设计。通过活塞连杆组拆装实训进行课堂测试与练习设计。在实训室,教师结合工作岗位和任务单的要求,测试学生拆装活塞连杆组,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拆装工具准备和拆装操作。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评并打分。实训过程中教师进行操作指导,并且通过实时录播技术拍摄学生的拆装视频,记录学生的典型行为。穿戴式智能眼镜可以以第一视角实时将现场操作过程进行录制和传输,上传到教学平台。④课尾总结设计。课尾关于活塞连杆组理论知识的重难点问题,学生可以回顾微课,积极地进行小组讨论由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对于实训拆装的方法和步骤,学生通过观看实训现场操作视频,回顾自己的拆装过程,区分规范操作与错误操作,由教师进行点评,最终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活塞连杆组拆卸方法。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管理(评价)软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和学生作业任务完成情况实施教学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2]。利用教师空间、平台或移动终端进行意见收集,展开教学交流与教学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探究和解决本节课遇到的问题。信息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3]。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具体,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解决一些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引发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在政策制度、技术设施、信息资源、人才培养和重大应用等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被纳入职业教育宏观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国微课大赛的举办,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加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职业院校教师应自觉提升信息化教学意识,提高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文杰.浅谈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3.

[2]李春玲.应用心理学提高课堂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5.

[3]徐英萍.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情境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作者:宋宛泽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