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学设计如何涵泳品味散文的美情美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学设计如何涵泳品味散文的美情美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学设计如何涵泳品味散文的美情美意

摘要:散文不是诗歌,却诗意盎然;不是议论文,却含义深刻;不是小说,却生动曲折;不是说明文,却浅显易懂。散文的美,应该在于真正的“唯美”,在于语言美,意境美,情思美。

关键词:散文;涵泳词语;美情美意

在散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基本特征,进入语境、品味意境、感悟心境,涵泳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思美。我在设计苏教三年级上册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这课的教学时,采用了“涵泳”阅读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启发、点拨和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使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接近文本,并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感悟品读和加深理解,根据课堂真实阅读情况和学生接受情况再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感知深层次的感悟,从而达到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把握,获得作品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获得主观的感受,体会作品的实际情义,更加使学生得到情操的陶冶,获得审美的享受。

一、复习导入,涵泳词语

在第一个板块我进行了复习导入,涵泳词语。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完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后,幻灯片上出示三个四字词语:“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让学生说说它们分别写出了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吗?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既能练好朗读,也能从朗读中初步感受散文语言的画面美,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为学生朗读课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而且在这种训练当中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涵泳词语,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二、品读感悟,涵泳散文的美情美意

我在设计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天空美”时,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一段,然后提问“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哪里最美呢?”当学生回答说“天空最美,因为天空———一碧如洗”时,我紧接着追问“一碧如洗的‘碧’是什么意思?`一碧如洗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学生在理解这个词语的同时,同时脑海中有了天空的色彩形象,我又问“一碧如洗的天空真美啊,到了傍晚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于是学生们开始在课文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此时我又让学生充分朗读这些词语,涵泳品味这些能展示流云色彩斑斓的词语,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流云的美展现在眼前。我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傍晚的流云,它们还会有什么颜色呢?”学生们开始发挥想象纷纷说出自己认为最美的色彩。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所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比较局限,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浅显的,还不能很快地鉴别语言之美。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同时要教给他们掌握一定的想象方法,在想象中不断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积累,好好挖掘文本语言文字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借助熟悉的情景、根据事物的发展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了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学生们很轻松地掌握了涵泳品味散文优美语言的途径,我只是提了几个问题进行引领,如“你还觉得北大荒的秋天最美的是哪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吧,像什么?”“清澈、安静的小河把谁给吸引来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进入文章的意境,学生们就能在朗读涵咏中体会到了北大荒的小河之美,从而来理解语言文字、陶冶情操,获得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品味文本,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第四自然时,透过自然美涵泳情感美是重点。我先设置情境,用一个问题“谁觉得北大荒秋天的原野最美呀?为什么?”调动了学生们情感上的积极性,再分析“哪个词说明大豆很多?哪个词写出了热闹?”学生的朗读读出来大豆的快乐,“小高粱为什么你的脸上这么乐呵呵地呢?”拟人的手法写出高粱因成熟而高兴,学生的演读表明已经融入到北大荒丰收的喜悦中,“文中又是怎么描写榛树的呢?哪些词说明榛树很多?红得像什么?‘燃烧’说明人们的心情怎么样?”这一段的反复朗读,涵咏,品味,逐层深入把学生带入这样的丰收的景象,再来体会“北大荒人民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就水到渠成了。品读这样的句子时,我们要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再仔细体会各个分句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品味句子的优美韵味,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还能激发学生体会北大荒人民的丰收喜悦之情。

三、精心提炼,涵泳散文的情思美

课文的最后,作者饱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表达了对北大荒的无比热爱之情。在教学中通过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这句话的反复朗读,启发学生涵泳、推敲,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对课文的反复涵泳品读,体悟感情,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北大荒是个景色优美,物产美丽的地方,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于是,在字斟句酌、思索体味中,散文的情思便融入了读者的独特感受中,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显示出新的光彩和个性,变得更加令人神往。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让学生通过“涵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王娟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