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探究

摘要:文章首先阐释了基于多模态话语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的必要性,其次指出了基于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的原则,最后通过分析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运用多模态教学话语构建沉浸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的具体实例,探讨了如何运用多模态话语提高日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和动作等多种手段及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话语在人类交际中占具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这对外语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得到广泛研究,近年来我国张德禄、顾曰国和刘秀丽等广大学者也为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2-3]。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以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运用多模态话语构建沉浸式日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如何运用多模态话语提高日语教学效果。

一、基于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的必要性

沉浸式外语教学模式是指用学习者非母语的目标语言作为直接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由于其语言教学效果显著,引起了各国教育家和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迅速被美国、新加坡、荷兰、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家所借鉴,并被分别运用于法语、汉语、印尼语、日语、俄语及英语等10余种语种的语言教学,我国则是于20世纪末引入该教学模式。沉浸式教学除了通过正规的语言教学来教授目标语言外,主要是通过用目标语言教授学科内容,从而使学生学习掌握目标语言。在沉浸式教学中,学生将始终“浸泡”于目标语言的语言环境之中,从而阻断母语的干扰,在短时间内形成目标语言的思维习惯,达到灵活运用目标语言的目的[4]。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多是在升入大学后,从零开始学习日语,如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2017级在校生57人,只有2人入学前接受过正规的日语教育。欲使这些已错过最佳外语学习期的学生想要利用大学4年时间掌握日语,培养日语思维习惯,教师就必须人为地为其创造日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其置身于日语的“真空”环境,沉浸式教学模式可谓首选。但是,日语“真空”环境的构建却是困难重重。首先,因为日语并非当今社会上的主流语言,尤其是地方高校日语专业日籍教师少,学生很难接触到日本人,日语学习的大环境较差。其次,因为日语专业的学生多由其他专业调剂而来,对日语并不太熟悉,如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2017级57名学生,第一志愿报考日语专业的学生仅为22人,其余35人均为调剂生。最后,因为学生是零起点,在低年级阶段,沉浸式教学组织面临很多困难。为此,教师有必要运用文字、语言、图像、音乐、颜色、音频和视频等多模态话语营造良好的日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于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原则

(一)多样化原则

沉浸式教学模式理论认为欲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外语,必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各种器官机能,单模态教学话语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由于通州师范学院日语专业大多数学生为零起点、日语学环境差及大部分学生是调剂生等原因,沉浸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更需要运用一切可行的教学模态话语。为此,在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始终坚持多样化原则,多“模”并举,促使学生的语言及文化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系统性原则

本次教学改革采取了多“模”并举的原则,为避免教学中各模态教学话语运用及转换的随意性,教师坚持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努力使各模态相互结合,彼此交融,各课程均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而且稳定的话语系统,实现了多模态教学话语的系统性。

(三)针对性原则

运用多模态教学话语组织课堂教学,多“模”并举已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之一,这导致个别教师盲目滥用多模态教学话语,具有作秀之嫌。为避免这一现象,本次教学改革坚持根据教学内容、师生特点和教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态设计,不跟风、不盲从,做到了使模态为教学目标服务,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基于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实践

通化师范学院所在的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交通相对比较闭塞,常住的日本人只有在该校任教的日籍教师1人,因此,日语专业学生缺乏日语实践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学生日语运用能力的提高。为此,自2015年3月起,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环,通州师范学院日语专业开始了沉浸式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改内容、改方法,更是对教学手段进行了大力改革,积极将多模态话语运用于教学之中,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日语学习氛围,至今已收到较好效果。

(一)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中日本动漫的有效运用

在沉浸式教学改革中,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把改革重点放在了理论课程上。如将采用汉语编写的教材,并采用翻译的方式进行汉语授课的模式,改为在日本文学课程中引进沉浸式教学模式,选用日文编写的教材,并用日语授课。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该课程选读的文学作品多是名著,作品背景及作品本身语言等都偏离学生实际水平,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日语专业教师改变以往单模态教学模式,根据较多学生喜欢日本动漫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观看由日本名著改编而成的青文学系列动漫作品,如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奔跑吧,梅勒斯》,芥川龙之介的《蜘蛛丝》《地狱变》等。日本动漫作品制作技术高超、画面优美、配音悦耳,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神经,学生可以借助画面、语音更深入地感知日本文化,了解作品背景,轻松解读作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观看动漫作品之后,阅读原著,用日语写出读后感,并在班级内分享,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日本文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日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样,在日本概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可采取类似的办法。例如,在介绍日本新年、男孩节、女孩节和花火大会等能体现日本风土人情和衣、食、住、行特色的节日时,该专业改变以往单模态的文字讲解模式,组织学生观看以日本日常生活为主题的《樱桃小丸子》和《哆啦A梦》等儿童动画片,并要求学生在观看后进行总结归纳,或与我国的风俗进行对比,不仅使学生通过集视觉模态、听觉模态为一体的影像视频亲身体验了日本的风土人情,也提高了学生的日语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为了给学生创造沉浸式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在课外也“浸泡”在日语环境里,教师组织日语专业学生成立了日本动漫字幕社和声优社团,进行日本动漫配音大赛、字幕翻译大赛及动漫表演大赛等,使学生不仅通过视觉、听觉,甚至通过触觉来学习日语及感受、感知日本文化。

(二)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中PPT课件的有效运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PPT课件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优秀的PPT课件可以根据需要,集文字、音频、视频和图像为一体,构成一个多模态话语的集合体。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在沉浸式日语教学中利用PPT课件的这一优势,通过大量图片、视频、音频并辅以文字及教师的日语授课,积极为学生构建虚拟日语“真空”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活动。

(三)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中微信平台的有效运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技术日渐成熟,2011年腾讯推出的微信,不仅作为交流与信息分享的手段受到人们的青睐,还因它不受空间、时间,以及人数的限制,所传送的语言材料还不受模态限制,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音频,甚至可以是视频,所以也被广泛运用于日语教学之中。作为沉浸式教学改革的一个举措,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微信群开展了每日30分钟日语语音聊天的活动。由值日生准备一个话题,要求大家在这30分钟内只能用日语发表意见。教师作为整个活动的引导者、监督者,不仅会根据话题适时上传一些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模态语言材料,营造气氛,引导谈话的正常进行,也会及时评价和反馈谈话活动。由于语音聊天的话题多为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所以这一活动逐渐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使学生由不敢、不愿意说日语,变得能开口用日语积极表达思想。每天30分钟,虽然时间不长,但这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语学环境差、学生说日语机会少的难题,也被师生戏称为“迷你”日语角,由此可见,短暂的日语沉浸,却可以收到了较大的成效。

(四)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中日本文化室的有效运用

多模态话语通常包括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及空间模态等,空间设计也会影响人的情绪、注意力等。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日语学习空间,使学生尽情地沉浸在日语世界里,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的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日常上课的教室,将板报、标语和标识设计为日式外,更是投资建设了日本文化室。其主要包括日式房间、日本文化展台、日式坐台及学生自由练习区,可同时容纳10到15名学生进行授课活动,或是同时供5到10名学生进行自由活动使用。日本文化展台里展示的主要有和服、日本酒、日本茶具和插画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可供学生在此接受日本文化的启蒙式教育。日式房间主要有日式榻榻米、围炉、屏风和拉门等,主要用来进行日本茶道、插画的练习及表演。日式坐台区除安装有日式桌、椅之外,还安装有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该区域主要进行日语演讲、欣赏日本音乐等,每周一次的日语口语角活动也在此进行。在这个完全日式化的空间里,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肢体接触、与日本物品的接触和与模拟日本环境的接触,耳濡目染,如临“日”境,可以全身心地感知日语、日本文化,对学习日语也大有裨益。

四、结语

沉浸式教学、多模态话语在我国外语教学界历史并不十分久远,运用多模态教学话语构建沉浸式教学模式,更是一个新的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对日语的学习与运用能力,为高校外语专业尤其是日语专业的教学及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12.

[2]梁德惠.美国汉语沉浸式学校教学模式及课程评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121-124.

[3]刘秀丽,张德禄,张宜波.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3):3-9.

[4]权玉华.沉浸式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01-102.

作者:金成花 潘梦娜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