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加要具备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在工作岗位中得以适应。从专业角度出发,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优化培养模式,开展课证融通,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等各种课外活动,赛教融合,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本文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对其实践教学进行追踪探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近几年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剧。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环境总体形势并不乐观,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环境工程技术人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据有关统计预测,在未来几年中国急需技术性人才中,环境工程技术人才名列其中。环保类专业是与我省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在近几年的“安徽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中都是鼓励发展的。因此,迫切需要普及环保意识、培养环境专业人才和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全民协作共育绿水青山。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在人才培养中有着它独特的特点。当前,许多企业出现招聘难,尤其是技术型员工出现脱节。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也是一个交叉学科。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将来都要走向一线技术岗位,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为此,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对本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探索则乃本职所在,而且迫在眉睫。

1.高等职业院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传统实践教学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可能由于软件和硬件等原因,在实践教学中,仍然是采取教师讲解,学生记录这种传统方式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好处,也有缺点。好处是学生理论知识将得到极大地丰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对于法律和行业规范,能够运用自如。然而,它也有着很大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1)学生动手能力薄弱。由于学生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平面化的知识贮存于脑海中,而对于监测设备、测试仪器所知甚少,更多的是一种印象,工艺结构与工程细节几乎不知道。(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由于学习习惯和家庭环境等影响,高职学生普遍基础不是特别好,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喜欢实践,喜欢亲身经历。老师采用这种纯理论的讲授,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为此,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从提高实操能力,培养动手意识和创新精神入手,打造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将来工作打下基础。增强感性认知,拓展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这些都是理论教学所不及实践教学的。

2.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措施

2.1我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的可行性

2009年在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等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2016年更名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该专业现在是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优势专业之一。教学团队成员职称构成合理,团队成员学历层次较高。团队20名成员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3人,包括教授2名;中级职称人员6人;初级职称人员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人数10人(含2名博士);本科学历教师10人。教学团队成员中双师比例高,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在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8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57.1%%。在团队成员中,校内专兼职教师14人,占教师总数的70%,来自行业、企业的校外兼课教师6人,占教师总数的30%。我们将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及教学原则上由校内专任教师完成,而实践技能课程则主要由聘请的企业工程师等指导完成的合理机制。教学团队成员老中青相结合,优势互补克服不足。环境工程技术技术专业校内专兼职教师中,50岁以上教师5人;40-50岁教师1人;30-40岁教师7人;30岁以下教师1人,分别占其专业教师总数36%,7%,50%和7%。我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00多万元;建有化学分析实训室、仪器分析实训室、原子吸收实验室、原子荧光实验室、水处理实训室、大气污染监测与处理实训室,环境微生物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8个,能够满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四大基本滴定分析、微量铁的测定、氨氮的测定、水和土壤等的重金属的测定、砷汞硒的测定、污水处理工艺的系统设计、污水处理设施安装与调试、大气污染监测与处理实训室,环境微生物实训、环保设备安装等实践环节的教学与实训。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了安庆市首创水务公司、安庆市环境监测中心、安庆环境信息中心、安庆环保科研所、安庆石化环境监测中心、安庆环境监测支队、安庆天安环保公司、皖江电力、安庆自来水公司等15个校外实训基地。以上这些软件和硬件,满足了师生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的开展。

2.2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探索“校企共同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共同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安庆首创水务公司合作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分析方法,共同进行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结合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规律,构建了由职业基础技能模块、职业核心技能模块以及职业拓展模块三部分组成的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将作业任务提炼为学习领域,进行学习领域转换,建立了“三模块、三实践、三层次”的教学体系,与企业共同实施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岗前综合能力训练以及认知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三个层次的技能训练与生产性实践的教学,完成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和素质养成三结合,学生毕业后择优输送到合作单位就业。学习时间的安排上采用“2.25+0.75”的模式,虽然在校内开展了大量了实操和实践训练,学校最后仍然安排将近一年的时间跟岗训练,此时主要进行岗前综合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的教与学,以企业为主,企业将学生看成自己的员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训练;学校教师随同进入企业,辅助企业指导学生顶岗训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明显。通过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实行“双证”融通,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均为100%,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达92%。近三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屡获佳绩:参加2012年安徽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成绩优异,被推荐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这是我院第一个进入国家队的项目;2010级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査某某等同学完成的《垃圾堆肥施用于农田》作品,代表我院参加安徽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取得佳绩。2014级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张某某等同学《室无忧》作品,代表我院参加安徽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比赛获得三等奖。2015年,参加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项目,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2015年,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项目,获三等奖。2016年,参加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项目,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2016年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项目比赛荣获二等奖。

2.3加强团队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积极鼓励专任教师参加进修、科研和教育教学研究、企业兼职、挂职,提高老师对社会和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理解,提高其综合职业素质。紧紧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社会机构和企业员工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提供技术层面的指导等。每年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教师赴企业挂职,积极与企业进行横向合作交流,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团队成员为天柱山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如:建立资源补偿机制,促进环境资源增值等,这些建议受到安庆市农业区划办和安庆市农业委员会的高度重视,相关建议被采纳并用于制定相关政策。团队成员在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任安庆污水处理厂高级技术顾问,帮助该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团队主要成员毕教授在安庆市大观宜丰农资经营部兼职五年,担任技术顾问,推广新农药、新技术,为企业创造约200万直接经济效益。团队成员吴老师的“纳米铂修饰多元纳米结构活性电极的构建及在COD测定中的应用”项目获得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毕老师的“省沽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产学研项目立项;鲍老师的“高效节能型‘除尘脱硫一体机’和研制与应用”项目获得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立项,利用自己两项实用型专利技术“除尘换气器”和除尘脱硫一体机研制PM2.5净化器受到安徽盛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亲睐,并与该公司确定了合作开发工业废气物净化设备的意向,正在商讨具体合作事宜。

2.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发挥“绿翼环保协会”社团的作用,组建环保志愿者队伍,参与文明城市、生态城市、绿色社区建设,开展“6.5世界环境日”环保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提升城市形象。组织师生参与安庆市环境监测站开展的污染源普查调查工作,组织师生监测寝室教室甲醛及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学生与食品专业“有机足迹”兴趣小组开展合作,对农贸市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调查,为保障食品安全贡献一份力量。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结语

通过可行性分析,实行“校企共同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团队建设,师生一起开展社会服务,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培养了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我们高等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社会在不断发展,市场在变化,我们的教学也要改变,与之适应。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本来就是一个操控性很强的专业,我们要不断改变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操环节,建立理实一体体系,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阮新潮,孙磊.高等纺织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改革[J].广州化工,2012,40(01):139-140.

[2]曹金保.环境工程(高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江西化工,2016,(02):33-34.

[3]唐磊,龚丹洁,刘国华.浅析高职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设[J].亚太教育,2016,(21):72-74.

作者:方亮 董泓 余德龙 单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