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多元文化下的高校打击乐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多元文化下的高校打击乐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多元文化下的高校打击乐教学

摘要: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高校打击乐教学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发展状态,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创新已是势在必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打击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打击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对民族打击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多维度阐释,论述了打击乐多元化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多元打击乐;高等学校;打击乐教学;传承与发展

多元化是多种文化并存的一种现象,作为打击乐在多元化背景下的教学也是多样性的,每一种文化都会孕育出具有自身文化特点的音乐,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文化特点,各民族的音乐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放眼全球音乐风格更是丰富多彩,打击乐的种类更是繁多。因此高校打击乐的教学的要求和目标需要更全面、更清晰。高校打击乐教学中应体现多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手法,针对不同乐器的基本运用及其代表性的音乐特质使学生掌握多种演奏技巧,树立多元并存的教学目标。

一、建立多元化的打击乐教学观

打击乐器包罗万象,大致可分为中国传统打击乐器,西方古典打击乐器与世界打击乐器。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如:以锣、鼓、镲为主的乐器等。西方古典打击乐器如:马林巴,木琴,颤音琴等键盘乐器与以大军鼓,小军鼓,三角铁等为例的节奏打击乐器。世界打击乐则包含康佳鼓,邦哥鼓,太鼓,中东鼓等具有特色的打击乐器。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中西打击乐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个明确的趋势。在现当代创作中加入适合表现其作品内涵的非本土打击乐器等、理解不同风格的打击乐作品的同时吸取其中的民族元素,相互借鉴其技巧与形式是尤为重要且必要的。在融合中相互借鉴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并非是拿来主义直接使用,或者模仿。若想更好地融合中西打击乐,首先要了解各项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这一融合的过程中两种风格迥异的音乐风格特点会产生的碰撞一定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够找出其中的异同,丰富展现打击乐音乐的魅力,特别是能够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将不同风格的打击乐教学方法于高校教学中予以运用,将会是非常有益的事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各种风格的民族文化、民族特色应融合打击乐教学从而得到发扬。在教学中,内容的设置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发展。适合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环境对于任何教学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当今打击乐的发展形式中,无论是从大量优秀作曲家为打击乐创作的新作品,还是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都可以看出当今打击乐多元化融合的现象,通过严谨的探索与经验的积累,达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打击乐的融合。在打击乐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多元文化下的打击乐教学环境,在各类打击乐的学习中,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例如,在中国民族民间打击乐的教学中,通过教师个人在“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中获得的有关各地方鼓乐人才培养项目的学习经验,以及深入民间实地采风考察的感受,将其用于教学实践,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当地打击乐历史的发展、传承的过程以及演奏的手法等,学习中感受了解原汁原味的地方打击乐,体验各地方由风土文化带来的独特的打击乐魅力,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当地打击乐的文化与内涵。对中国戏曲打击乐的了解,可通过进入专业戏曲团体进行体验式学习,体验戏曲中打击乐与戏的关系以及打击乐在戏曲音乐中的运用;而作为本土以外世界打击乐的学习,除了可采取欣赏音乐会的形式以及参加世界范围打击乐艺术节的形式外,为学生创造与世界各国艺术家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单一种类的打击乐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在打击乐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全球化的意识、吸收各地方优秀的打击乐元素,正确引领学生真正认识这一点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各国打击乐的平等性与包容性,学会尊重音乐的共性与差异。从了解与尊重世界各国打击乐器开始,以共通包容的态度去学习不同的乐器以及其特有的音乐风格,通过形式各异,种类繁多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学会以多种角度与眼光看待音乐,做到可以从深层次理解与剖析音乐。例如通过手法与读谱的对比教学,音乐表现与音乐理解的教学,打破民族打击乐与西洋打击乐的隔阂,努力达到不同种类打击乐更好地融合,可使用民族打击乐与西洋打击乐同步教学或穿插式教学的方式,根据不同音乐类别的表现方式,以及乐器同异性对比等方式进行教学,最终达到民族打击乐器融合西方打击乐多元性的器乐教学特点,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民族打击乐与西洋打击乐的特点,达到融合中西打击乐教学,综合培养打击乐人才的目的。

二、多元化的打击乐演奏教学技法

打击乐在演奏手法方面是极其的丰富。由于乐器发声的不同、乐器材质的不同,以及发展历史与文化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演奏手法,在教学中,可通过同异性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与掌握各自的特点,无论是民族打击乐还是西方打击乐在演奏方法上都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如:在演奏时都会以手腕为发力点,注重手腕的灵活性以及对鼓槌的控制。而在基础持槌方面则是有很大不同,西方古典打击乐器都应为手心向下的扣腕或半口腕的方法。民族打击乐则用手心相对,直立手腕的的方法。乐器的演奏中相对规范与正确的手法运用对音乐的表达至关重要。在打击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相对规范正确的手法成为了一个基础,关注学生的基本持槌方式、持槌位置、力量的使用以及对乐器的敲击位置的培养会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只有使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的乐器演奏技法,才可能逐渐表现出乐器真正美妙的声音。正确的打击乐演奏状态是力争双手的平衡以及控制,在教学中可通过多种乐器平衡教学以点带面的进行训练。在乐谱教学方面,虽然当今教学中五线谱已经作为普及化教学,五线谱就好比一种通用语言,但并不是唯一记谱方式。在民族打击乐中无论是戏曲打击乐还是民间锣鼓打击乐事实上是大多锣鼓经的形式记录打击乐的乐谱———文字谱,大多是在教学中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这类锣鼓经中多运用状声字谱①的记谱方法,但在乐谱中没有相对准确演奏节奏节拍的鼓谱,在“教”与“受”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经验不同,即兴创作成分,使得演奏出的乐谱不尽相同。但在这种方式中却有其特殊的规律,相对灵活,并且融入当地语言特色产生了当地代表性的打击乐音乐。而西方古典打击乐的演奏则是完全可以按照五线谱进行教学,其曲谱清晰,准确的标记了从演奏手法到演奏表情的详细信息,演奏出的作品相对统一。而世界各国特色打击乐器的教学又会有各国打击乐特色的记谱与读谱方式。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其乐器特点以及所在地区的文化与历史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正确掌握更全面的读谱与记谱方式。

三、音乐理解力与表现力的培养

在打击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对音乐理解的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打击乐的音乐表现相对别的乐器更加复杂多变,更加难以掌握。除了少数具有音高的旋律性打击乐器之外,打击乐属于一种噪音乐器,如何使原本的“噪音”变得优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音乐审美问题。如要发挥出打击乐器最美的特点,需要在教学中严格通过曲目的不同,对于其创作背景的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西方古典打击乐中由于其音乐表现的特点,已经相对统一规范,例如力度记号,速度记号等音乐术语的规范要求,使得在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中相对统一。而作为中国民族打击乐则不能照搬西方古典打击乐的教学模式。在力度的演奏中呈现一种相对性,强与弱是一种对比,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要求的强弱对比。打击乐速度的多样性是另一特点,传统民族打击乐的作品中不乏大量的散板的运用这就对乐曲的理解需要进行大量的思索。在音乐表现中除了适当地对音乐进行控制,演奏中的肢体语言更是必不可少的。而肢体表现作为打击乐教学中更是一个重要容易被忽略的环节。西方古典交响乐打击乐的演奏虽不主张过多的动作加入,但是在演奏中的呼吸与乐句的演奏中仍然可以体现出肢体语言的重要性,而中国民族打击乐的肢体表现很多时候成为了音乐中的一部分。肢体语言的使用往往与音乐理解有直接的关系,中国民间打击乐中对肢体的运用往往伴随大幅度以及多样的动作,通过采风的过程以及音乐会的观摩中可以看出,所有的动作表现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的特点,例如以绛州鼓乐为例,其中不少作品如《牛斗虎》《秦王点兵》《杨门女将》等等,都融入了大量的肢体表现,他们所有的肢体动作都是由内而发的表演,在他们的日常训练中肢体的运用融入了基本练习中,所有的肢体动作已经成为了他们表现的一部分,在作品《牛斗虎》中,通过分析作品所需表现的主题,作品中的人物分析,演奏者通过像生的模仿将牛与虎的特征展现给观众。作品中,通过肢体动作的展示,将音乐情绪逐步推进,从而形象地刻画出了整个乐曲的四大部分:从气氛渲染部到牛与虎的相遇,再到相斗最后回归尾声,可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同音乐风格需要不同的表演形式,肢体的表演不充分则无法达到其本来所应有的情绪,反之一旦表现过度则会不自然破坏音乐本身的美。

结语

“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坚持立足当代现实,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在高校打击乐教学中亦应践行这个内容。多元化打击乐的教学已成为当今时代打击乐教学的趋势,作为一名高校打击乐教师应不断探索与思考打击乐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发展方向,传承发展本民族打击乐,融合外来的优秀西方打击乐。中国打击乐的教学中,在做好继承传统的同时,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新的优秀元素的加入。虽然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打击乐各具特色,但都同时属于打击乐的学科范围,打击乐的教学需要真正的进行多元式教学,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培养。在多元化并存的教学理念中,作为新时代的中国打击乐人应在发展民族打击乐的道路上没有对传统的尊重与学习,就无法真正合理地进行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福银,王冰.状声字谱研究[J].民族艺术,2011(2).

[2]张伯瑜.中国锣鼓乐的节奏构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3).

作者:朱启宁 单位: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