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应用文写作网络化教学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与传统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为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优化教学模式
在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时间、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等选择信息资源,主动构建学习环境。同时,网络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线合作、网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或者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应用文写作素材
中职生写不好应用文,很大原因在于写作素材的贫乏。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的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筛选、加工和整理,这样,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时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无话可写了。
(三)为师生提供互动平台
网络是比较宽松的教学环境,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师生提供了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如QQ、微信、微博等)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作业批改和课外辅导等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互相讨论、各抒己见,激发学习兴趣。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
二、中职应用文写作网络化教学步骤
应用文写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构成完整的写作主要有搜索信息、构思框架、表达内容和修改文章等内容。因此,进行应用文写作网络化教学的主要步骤如下。
(一)搜索信息
应用文写作的第一环节是积累素材,素材是构成应用文的前提和基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各种写作信息和写作素材唾手可得。中职生已初步掌握计算机及应用的基础知识,热衷上网,但一般以娱乐、消遣为主,很少有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课堂中,首先应教会学生搜索信息,如使用搜索工具(网站搜索、数据搜索和搜索引擎搜索等)、学习搜索技巧(关键词搜索、限制搜索和逻辑搜索等)、注意搜索事项(避免抄袭、鉴别资料的真伪优劣等)等,并进行搜索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二)构思框架
利用电脑进行应用文写作,可以任意地进行再构思,可以随意对文字进行修改、调换、插入或者删除等;可以按定势思维模式从头开始写起,也可以突破定势思维模式从中间写起,甚至可以从结尾写起。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思维模式,从哪里入手写作,最终的作品都取决于作者之前对应用文的总体结构和全局安排。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训练框架的构建可以采用编写提纲教学法。编写提纲教学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要求学生将应用文的基本观点或者主题句用准确无误的语言写出来。二是要求学生将应用文需要写作的几大部分写出来,并且写出每一部分内容的主旨。三是要求学生写出每一部分的材料名称(如理论材料或者事实材料等)。四是要求学生写出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可以只写大意,也可以写完整。
(三)写作训练
中职生学习应用文的目的是提高写作水平以完成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因此,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写作训练上,只有反复进行写作训练才能学以致用。利用网络开展应用文写作训练的方法很多,可以灵活运用。一是教师对新文种的理论知识进行精讲后,可以随即通过网络提供应用文写作训练素材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二是模板训练。应用文在长期的发展中,其文体格式和层次安排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写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用电脑制作格式规范、要素齐全的应用文写作模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训练。这种模板训练不但简单易懂,而且以后还可以重复使用,从而节约写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教师通过网络搜索与时俱进的优秀例文,要求学生分析、研究优秀例文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和内容逻辑等,然后进行模仿写作训练,从而获取知识和写作技巧。
(四)修改应用文
学生写完应用文后将其上传网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修改。教师利用网络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修改时,应注意修改的方法和方式,尽量做到准确和醒目,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或者各种不同的符号突出修改部分,这样既可以将教师修改后的文章呈现出来,同时也可以保留学生原来的习作,让学生在对比中知道差距所在。教师通过网络对学生习作的修改,避免了纸质修改带来的各种不便。教师将修改后的习作通过网络返还给学生,或者也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修改后的习作,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讨论,学生可以针对修改后的习作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或者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学生的发言或者评论都能及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生看到。通过互相交流,互相评论文章,互相修改文章,实现学生不断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监督、引导和启发,有效地维护教学秩序。综上所述,应用文写作网络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将枯燥、抽象的应用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确保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效率。
作者:甘业萍 单位: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