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利用实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更注重的是理论和实验的结合。直观的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反应的原理,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深层理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和实验有效结合,通过化学实验创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实验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应用能力。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对反应原理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对反应原理的深层探究,导致学生高分数低能力。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实践,在观察、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直观、形象地认知抽象的反应过程、反应原理和反应结果,促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实验教学中深化对化学规律的深层次认知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化学课堂引入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初中化学是立足于实验的学科。化学教学中,很多反应原理都是抽象的,学生无法形成直观的认知理解。如果缺少了化学实验,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各种化学知识点,而无法总结出背后的化学规律,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化学实验引入课堂教学,将抽象的化学反应转变为直观的形象认知,让学生可以将化学知识点和实验过程对照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化学实验的引入还能让学生进行拓展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化学实验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主导课堂知识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知识教学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课堂实验教学的引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注重的是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化学规律。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共同发展,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的探究,自己总结其中的原理、特征。而教师注重的是对学生总结出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深化,以及在实验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验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利用实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理论进行实验探究,在实践应用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运用化学实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实验设问,启发学生思维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通过实验过程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将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嵌入问题之中,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在实验的每个阶段,进行嵌套式的实验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借助化学实验,教师将化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融入实验设问中,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自主探究思考得出答案。例如,在“氧气”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记录相应的实验结果,以及对生成反应物的观察检验,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验进行问题导学,例如,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火柴引燃铁丝的作用,明白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氧气的接触面积和铁丝的受热面积。随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氧气瓶中装少量的水,以及在瓶底铺上一层细沙?学生根据化学实验的反应过程分析得出,少量水和细沙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熔融物落入集气瓶造成集气瓶局部受热炸裂。通过实验设问,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逐渐深入中了解整个实验原理过程,深化对实验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二)生活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进行化学实验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关注兴趣,而且生活化的实验能够促进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加深对化学抽象原理的理解。例如,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中常用来烧水的水壶使用时间长之后,容易产生水垢,在家中一般选择如何清理水垢?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生活妙招进行一一试验,最后通过实验发现,用醋泡很容易就能除去水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其他方法没有用醋的效果好?教师从而引入酸碱中和的教学,向学生详细介绍酸碱中和的化学原理。水垢的成分一般都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食醋是发酵后的酸味调味剂,相当于乙酸,食醋和水垢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为学生揭示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离子反应,这样学生能对酸碱中和的原理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拓展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兴趣。
(三)主题实验活动,深化理论认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设置主题实验活动。让每个小组成员在主题实验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总结出化学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教师则在巡回指导中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思路引导,让学生小组自主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例如,“燃烧的条件”主题实验活动中,鼓励学生小组成员通过实验总结出燃烧的必要条件。首先猜想燃烧过程中需要哪些必要条件,引导学生列出燃烧条件的猜想。譬如,学生将石头和棉花在酒精灯上燃烧,看到石头无法燃烧,而棉花很容易就燃烧了,总结出燃烧需要的是可燃物。随后是可燃物着火点的探究。煤和棉花都是可燃物,但是棉花能立即燃烧,而煤不能。教师指导学生得出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接着观察用烧杯罩住燃烧的蜡烛有什么反应,同时分析出第三个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通过主题实验活动,让学生小组自己动手,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结果、控制实验变量、总结实验规律,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相应的化学知识点。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对化学原理的认知理解。
(四)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引导,引导学生在掌握化学规律和实验过程的基础上,对化学实验进行相应的改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学生在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探究中,通过红磷燃烧容器中的氧气形成负压,使水进入容器,证明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但是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如红磷的着火点较高,红磷的燃烧熄灭并不代表容器中的氧气耗尽,有可能是氧气的浓度不足以支持红磷的继续燃烧,因此无法得到准确的体积计算。教师根据实验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实验问题对实验环节进行创新改进。教师针对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进行问题启发,让学生根据问题深入探究。根据实验问题,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步骤,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五)社会化实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社会性的主题活动进行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升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师拓展社会化的主题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理论知识选择实验性课题,利用生活中的简易设备做到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利用酸碱中和净化生活中的污水,或者是利用家庭工具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等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创新能力。教师让学生将主题活动作为拓展实践作业,在生活中进行创新实验。例如,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学生可以利用筷子代替玻璃棒进行引流,以餐巾纸和纱布进行杂质的过滤,通过大玻璃杯套小玻璃杯的方式达到漏斗末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的要求。学生利用家庭工具完成化学实验的创新应用,并且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设计。在上课的时候,教师组织课内主题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实验主题进行细致的阐述讲解,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拓展,创新思维。
四、结语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实验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加强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直观认知。同时,教师布置的社会性实验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创造应用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高俊明,郑长龙,武晓婷.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有效性评价工具开发及应用研究:以初中化学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2018(4):217-222.
[2]何洋,倪刚.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以“铁腐蚀”实验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17):74-76.
[3]田立涛.浅析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趣味化学实验[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
作者:胡启勇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五马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