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趣味性的民歌教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趣味性的民歌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趣味性的民歌教学研究

[摘要]民歌是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是民族音乐发展的活水之源。“趣”是指在教学方法上的趣味性、教学内容的激趣性,以及体验活动的创趣性等;“味”是指民歌的“韵味儿”,旋律的韵儿、唱腔的味儿等等风格之美,本文旨在在中学民歌教学中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民歌内在的“韵味儿”,感受民歌之“美”,从内心热爱民歌,认同民族文化的深远与博大!

[关键词]民歌教学;趣;味

漫长的历史进程、广袤的国土、众多的民族造就了我国内涵丰富、绚丽多彩、极具民族历史印记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而民歌更是这传统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学生了解民歌的种类、唱腔、风格、流派等知识,通过对民歌的学习与体验,感受到民歌之“美”,从内心热爱民歌,认同民族文化的深远与博大,是我们每位一线教师的心愿!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聆听中国民族音乐,知道其主要的种类、唱腔、风格、流派和代表人物”被列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内容价值中。但是由于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学生视野的局限,以及老师们自身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积累较少,还有就是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去真正品出民歌之“味儿”,诸多因素限制了民族音乐尤其是民歌在中小学教育中预设的价值作用。笔者通过对同行教师以及学生的调查了解,发现教师和学生都不喜欢上关于民族音乐尤其是民歌的音乐课,对于音乐课上的“民歌”,出现了“老师怕教,学生不喜欢”的情况。老师如何喜欢教民歌?怎样让学生喜欢学民歌?民歌到底要学什么?民歌到底要怎么学?由于笔者从小学民乐,一直对民族音乐教学情有独钟,在中学教学工作中也不断摸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篇论文,分享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民歌“趣味”教学法的小经验!

一、何为民歌之“味儿”

音乐美,是指音乐作品内在的艺术美,而民歌之“美”在其“味儿”,即民歌的“韵味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风格特点。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也就是说民歌教学应该围绕“品”其“味”进行。探寻与体验民歌之美(之味儿)是民歌教学的学习过程,也是民歌学习的根本目的。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五十六个各具风格的多元民族民歌音乐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更迭,人们在不断地聚集、迁徙过程中,慢慢孕育出了不同地域色彩的民歌音乐。这些形形色色的民歌,构成了色彩斑斓、独具风味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代表,诠释这个民族的悲欢离合,这个地域的喜怒哀乐。因此,民歌之美民歌之“味”就是这具有极高辨识度的音乐风格。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设定

每一种民歌都是国家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一片地域一段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很多民歌也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很多即使保留下来,也只有形而无神。[1]例如一些流行歌手演唱的民歌,很多已经失去的原有的韵味儿。只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美的,这个音乐美在什么地方,才有可能让他认同并传承这个美。[2]所以我们中学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学会甄别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材料,包括音视频的选择上,选择能体现这个民族这个地域音乐风格的民歌以及演唱版本。有了好的教学材料,还需要好的教学研究,通过不断地听辨、搜集、对比、研究,探寻、挖掘出所要教授的民歌之“味儿”。下面笔者以朝鲜民歌《阿里郎》对民歌教学材料做“挖掘”示范。这是朝鲜族经典民歌,是朝鲜族最为常见的“阳山道长短”体系中的一首代表性民歌,在朝鲜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是朝鲜音乐文化的标志之一。其为五声音阶,由起承转合关系的四个乐句组成;四三拍,节奏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为主;附点节奏型是其典型的节奏型,旋律简单流畅,以围绕骨干音的音级进行为主,整首曲子音域跨度不超过八度,旋律学习较为容易。通过教材的挖掘与资料研究,了解到朝鲜民歌基本特征为:五声音阶,旋律主要以摇声、退声进行,三拍子、长短体系、柔断性颤音唱腔等。每一类型的民歌都有自己的音乐要素特点,正是这些诸多的音乐要素特点构成了一种民歌的个性或风格。那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这些要素中甄选出适合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的目标。例如,在上述的朝鲜民歌《阿里郎》教学中,我们是怎样确立有趣、有味的教学目标的呢?刚才提到朝鲜民歌的典型风格特征是:五声音阶,旋律主要以摇声、退声进行,三拍子、长短体系、柔断性颤音唱腔等。但是,一节课40~45分钟的课程,理性思维不够的七年级的孩子,这么多的风格特点他们能接受吸收吗?显然所有风格特点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性地设定目标,选择原则便是最重要的、适量的、能接受的,也就是说首先要选择最为重要最为典型的风格要素,其次就是一节课要学生学会几个知识点,最后就是这个知识点与学生原有学习经验、心理发展程度相匹配的。像刚才的《阿里郎》,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1.提升对民歌风格性演唱探究的兴趣,享受朝鲜民歌《阿里郎》歌唱学习的乐趣。2.在聆听、对比、探究、模仿等音乐体验活动中感受朝鲜民歌风格特点,并了解其形成因素。3.能听辨出《阿里郎》风格性演唱特征,知道朝鲜民歌旋律气韵、长短、颤音唱腔的特点,并尝试在歌唱中表现。

三、教学方法的“趣、味”创设

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挖掘与斟酌,发现民歌之“味儿”、民歌之美后,那民歌要怎么教呢?要怎样让学生喜欢学民歌呢,真正品到民歌之“味儿”呢?尽管很多一线教师和专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但是笔者通过许多不同风格民歌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发现在民歌教学中,选择学生感兴趣并可以掌握的能真正体现民歌美感的知识点,运用趣味性的体验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学生轻松地学会民族民歌风格并不难。激趣教学是获取知识的巨大动力,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中学生好奇心重、愿意探究新鲜事物,也乐意参与有趣的音乐体验活动,只要激发其学习兴趣,乐于体验,品到民歌之“味儿”其实可以很快乐很有趣又很有效。因此探究“趣、味”教学法,既满足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又能落实民歌风格教学之教学目标。一节音乐课中、一堂民歌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有趣、有味”?所谓趣,是表现出对待不同事物的关切或喜爱的程度,包括趣味、兴趣、乐趣、谐趣、理趣、智趣等,传递出的是一种“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征”[3]。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在唤起趣味。”由此可见,趣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那民歌教学需哪些趣儿呢?“兴趣”奠定了情趣基础,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然而却是短暂与经常变化的,“趣、味”教学不同的教学环节,让“趣、味”贯穿、弥漫整个课程,目的是要通过不断激化把这种“趣儿”“味儿”认识倾向固定下来,变得持久;“乐趣”是指快乐、乐意、有趣,但其缺乏趣的指向性,我们的民歌教学并不能仅仅追求乐趣,应该有具体的教学指向性,不能学生老师乐和了一节课,但最终下来其实什么知识都没有落实;“谐趣”即诙谐的趣味,我们民歌教学,不可能像喜剧表演一样只求诙谐幽默,但是,我们可以让诙谐幽默成为一种“激趣”的手段方式,运用在一些教学语言引导上;“理趣”是指从作品中探寻出理性的价值和判断,从对作品的审视中,叩问其价值,尽管中学生理性思维、哲理升华能力固然不够,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其理性地对民歌风格进行剖析,从而激发举一反三,主动意愿探究其他民歌之“味儿”;“智趣”比较强调教学课堂是为了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智能发展和智慧形成的,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知识、发展新技能。其实,这也正是我们民歌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学生原有的音乐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从音乐要素入手,剖析出民歌独特的“韵味儿”。教学中,有诸多教学环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把“兴趣、乐趣、谐趣、理趣、智趣”等多种激趣方式合理地运用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例如导学情境之“趣儿”、教学语言之“趣儿”、体验活动的“趣儿”、检测环节的“趣儿”等。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要善于研究挖掘教材、合理开发运用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着眼于民歌传承的历史使命,肯定能让民歌教学充满趣和味!

[参考文献]

[1]张兰芳.陕北民歌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许玉红.音乐教学中的美、情、趣[J].安徽文学,2009(04).

[3]李雪.中学现代诗歌情趣化教学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吴跃芳 单位: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