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线上研讨式教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线上研讨式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线上研讨式教学研究

1研讨课的特色和优点

研讨课(tutorial)在西方高校的教学的主要开展模式是小组讨论加导师辅导。最常见的小组规模为10人左右,导师会根据小组同学同期的讲授课学习内容题目,学生在课下独立查找资料,运用在讲授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去分析、规划和总结,每次课程由其中1-2人根据准备的内容进行演讲,然后全组展开讨论,由导师点评并引导后续演讲。这种研讨式教学被很多西方教育学者称为大学教育的精华所在,因为学生不再是单向地接收知识,他们也是知识的提供者。研讨教学应用于不同的学科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本文作者曾经在常规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教学[5],引入了研讨课,从课程要求和实际实施效果来看,研讨课在以下方面有明显的优点。1)培养学生主动查找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当学生发现他们查到的最新资料能够很好地辅助经典知识来解决问题,并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欣赏,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会明显提高。2)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学生在研究问题的时候,会发现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他们会寻找一些不同知识点结合的方法,这种尝试能巩固他们已学的知识,同时有效锻炼他们的辩证思维。3)锻炼学生交流、合作和包容的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其他同学的问题而意识到自己表达中的不足,并在讨论中培养倾听和理解的能力,同时他们会清楚意识到实际问题不是期末考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很多情况下的最终决定是基于不同考虑的合理选择,从而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这些优点都使得研讨课成为很值得采用的教育模式,但是这些优点依托的对应实施方式却限定了研讨课的规模:不能太大,而且要有教师非常细心的设计,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的尝试和锻炼更为合理和有效。

2研讨课的局限性

要发挥研讨的优点,限定了研讨课的规模不能太大,而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班级规模,以中型(40-50人)为多,辅以小型(20-30人)和大型(>80人)。在这样的班级规模下,我国很多教育工作者展开了教学研究工作,提出了班级大组下分小组的研讨方式[3],每个小组共同研究问题,选择代表发言。本文作者和其他教师的实践证实:这种两层分组方式应用于多数普通高校,难免会有一些局限性:1)学生参与讨论的主动性有限:当一个小组可以一起完成调研和报告时,很多自律性不强的学生会跟着组长浑水摸鱼;研讨课作为讲授课程的辅助手段,在课程考核中占的比重一般不高,因此有些同学会放弃这一部分考核,并不认真参与研讨。2)学生参与讨论的效果有限:研讨课毕竟没有成为国内高校教育的基本模式,很多学生在研讨课开始前并不能正确理解老师需要他们准备什么,使得他们只能去旁观少数能做充足准备的同学的表现;有些比较内向的同学虽然做了一定准备,但是因为性格因素,他们最终会放弃自由发表意见,选择朗读报告甚至逃避发言。3)教师的引导作用有限:因为班级规模较大,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受限,教师不能做到照顾和引导每一位同学,讨论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无序或者冷场的情景,而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讨论,将会导致研讨课流于形式,无法达到教师原本的预期。可见,研讨教学应用于中大型课堂,需要教师更为合理和细心地安排和引导,实施起来也会有很多的局限,而这些局限之处归根结底是源于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很难给每个学生有效的平均发言时间和有效的引导。

3MOOC平台对研讨课的支持

MOOC课程最根本的特色在于在线,这种教育模式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度,也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诸多优势。传统的研讨课必须在限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而网络上的一个热帖的讨论可以历经数日。合理利用MOOC课程的平台中的讨论区,可以尝试开展非实时的研讨课,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能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准备,而且MOOC课程的平时成绩比重略高,可以针对研讨效果进行平时成绩的评定,督促学生认真参与研讨,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学生的兴趣点,更好地去引导学生的研讨,并规划后续研讨。而对于MOOC课程来说,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到期末开始密集学习和做题,会导致一部分同学不能完成学习,从而放弃考试,提高课程整体辍学率,而合理地在学期内根据课程知识点进度选择题目,安排数次计入平时成绩评定的研讨课,能非常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起到提醒作用。

4MOOC研讨课设计及课堂实践

基于此思想,本文将线上研讨课引入一门MOOC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人数185人),利用MOOC平台的网上讨论区来完成大规模非实时研讨课。本文开展的研讨课有以下设计要点:1)研讨持续时间:参考网上一般讨论热帖的热度持续时间,研讨课不需要开放太长,以3-5天讨论时间为宜。2)研讨评分:正确的评分和赏罚机制能较好地督促学生参与研讨,本文计划开展两次研讨课,在总成绩中占15-20%。3)研讨要求:清楚的说明要求,能让学生在研讨前有更好的准备,鉴于研讨的重点除了独立去完成题目,还要开展讨论,所以本文要求参与研讨课的学生必须自己完成一个题目的分析,并必须评价至少一个其他同学的分析,而教师会结合两部分的内容的思考深度和知识运用的准确度来进行评分。4)递进式研讨题目设计:因为学生对研讨式教学模式并不熟悉,故第一次研讨的题目可以简单一些,类似一个开放应用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熟悉研讨的方式和过程,后续再把研讨的深度推进,第二次研讨题目再变成一个较为复杂的设计题。本课程第一次研讨课在第6周左右进行,题目是要求学生自行寻找和分析“游戏和生活中的概率”课题,分析常见小游戏和生活中一些现象隐藏的概率问题,并和本章知识点“古典概型”“条件概率”结合起来,也可引申到一些当前热门问题,如彩票,并由教师举一个例子来让学生明白研讨要求。题目后,根据题目难度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然后在讨论区组织学生发表分析报告和展开讨论。该研讨课在对应班级的实践中运行,较为顺利,学分选修的同学目前参与度很高,学生选择的各种题目趣味性也很强,涵盖游戏、生物遗传现象、考研选择、工作规划、投资等等,远超实际课堂上的发言活跃度,而且分析和讨论也有一定深度,可见学生愿意参加这种讨论,而且是在认真思考之后进行的发言,而这种中大规模研讨课在学生关注高的热点题目上还带来一种超出教师预期设计的集思广益的效果。经历了第一次研讨课后,学生也和助教及教师交流表示对后续作业有所期待。本文作者团队根据讨论课的结果进行小结,认为这一代的学生非常适应网络讨论方式,他们在网络上开展讨论时,能够克服实体课程上的害羞情绪,可见在MOOC上开展研讨课是完全可行也有益的。本课程后续的研讨课则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分别以“数字特征”“中心极限定理”和“点估计”知识点为基础,增加讨论题目的难度,并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创业、网商等问题开展一些诸如公司人事安排规划,店铺商品选择、仓储及物流规划等类型的实际案例设计问题[8],进一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提升了综合能力。

5结语

本文依托已有的MOOC课程网上平台,通过合理地设计MOOC线上研讨课,既可以提醒学生有规律的进行学习,提升自学效果,同时增加学习趣味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又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升交流能力。而且MOOC研讨课还很好地避免了大型研讨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多种局限性,提升了研讨式教育的开展效率,并在期末的学生问卷中得到了学生非常正面的反馈和好评。故而本文总结了利用MOOC资源进行线上研讨课设计的要点和经验,以供其他教育工作者参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能实现MOOC资源和研讨式教育方式的更大范围的推广和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StephenDB,StephenP.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M].罗静,褚保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郭汉民.探讨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108-111.

[3]郭汉民.历史课程研讨式5步教学法[J].中国大学教育,2006(3):34-35.

作者:刘静 李斌 邢莉 刘宏伟 单位: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深圳技术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