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民族音乐是高校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弘扬民族文化潮流的不断延伸,高校民族音乐的地位逐渐提升。但从我国高校民族音乐的课程设计上看,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及学生兴趣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其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及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本文从音乐赏析的角度出发,结合民族音乐赏析的特点,分析目前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民族音乐赏析能力的具体途径,探析提高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赏析高校民族音乐教学途径
一、民族音乐赏析的特点
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是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基地,不仅能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民族音乐传承人,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推动社会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了解。从赏析的角度看,民族音乐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文化性
首先,民族音乐赏析的文化性集中表现在音乐产品的产生地。民族音乐根植于本土文化,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因素,并且音乐本身就是情感和文化的产物,可以说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及表达形式都集中展现在民族音乐作品中,要想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和解读民族音乐,必须懂得民族特色及文化背景。其次,赏析音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民族文化。我国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民族音乐就是在民族融合和发展过程中而产生并发展的,是一个不断融入和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赏析过程中要学会这种文化精神,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音乐,了解文化。
2.民族性和地方性
民族音乐具有很强的地方性,我们可以通过民族音乐全面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基本状况。例如,我国的民族居住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的地域性较为明显,不同地方的音乐类型也存在很大差别,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3.艺术性
赏析是艺术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从民族音乐作品中挖掘美感,并从不同角度去感受,才能了解民族音乐,了解民族文化。具体来说,可以分层赏析民族音乐的艺术性:第一层次,基本曲调赏析。曲调是音乐的基础,其长短高低的配合构成了基本旋律,这是表现音乐的最主要手段。第二层次,通过音乐旋律体现民族音乐情感。民族音乐的赏析也体现在歌词上,其语言精炼,节奏明快,带有韵律性。高校进行民族音乐赏析教学时,要充分阐释作品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达到赏析的目的。对于具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传统民族音乐作品来说,教师更应该将民族内涵和文化融入作品的赏析中,在文化交织中引导学生体会民族文化和音乐。
二、高校民族音乐赏析现状分析
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音乐赏析能力。从相关调查数据可以得知,虽然大学生对于音乐赏析的需求较大,但其对高校所开设的相关课程的满意度并不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开设民族音乐课程不合理
现代音乐教育主要受到西方音乐教育的影响,其基本过程是上世纪初学习日本,新中国成立之后学习苏联,改革开放以后主要学习欧美国家,导致我国音乐教育长期沿用西方的教育体制,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都根植于西方教育。在这种氛围下减少了大众接受民族音乐的渠道,学生所听的音乐大多来源于西方音乐,致使传统民族音乐处于课程体系的边缘。例如,北京大学在音乐欣赏课的设置上仅有一门中国音乐课,且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选择中国音乐的学生并不多。
2.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多数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民族音乐的系统教育,且由于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大多数民族音乐缺少适宜的社会生存环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思想脱节,学生很难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外实践较少。高校音乐欣赏课一般都是选修课,课时较少,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能够到课外学习、感受的机会较少。音乐欣赏离不开相应的文化环境,否则学生难以从内而外地了解民族音乐,更不能赏析音乐的美。二是传统民族音乐缺乏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过程中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简单地说,就是民族音乐在传播过程中与时代脱节,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3.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
大学生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所以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存在较大差别,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但是从目前的赏析课程内容设置上看,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4.专业教师队伍薄弱
当前高校民族音乐教师队伍较为匮乏,除了一些艺术类院校有部分专业音乐教师外,全日制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极其匮乏。一方面,教师教授民族音乐的热情不高,教授学生音乐赏析的动力不强;另一方面,民族音乐赏析对师生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教师对民族音乐的题材选取、风格的把握等方面都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从整体来看,民族音乐赏析是音乐教育教学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三、提高学生民族音乐赏析能力的途径
1.高校层面——改善课程设置,营造校园环境
一是改善课程设置。通过赏析民族音乐,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二是营造校园环境。赏析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高校要为学生的民族音乐赏析提供良好的环境,改变学生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的认识,提升他们的民族音乐赏析能力。
2.教师层面——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一是创新教学模式。首先,加强民族音乐的文化引导。要想实现对民族音乐的深入赏析,必须充分了解其所依附的文化内涵及文化背景。例如,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娜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虽然使用了外国乐器,但是在旋律上使用了中国戏曲中的散板、摇板等手法。在演奏技法上将二胡与小提琴相结合,利用西洋乐器演绎中国古代爱情故事。学生只有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有充分了解,且具备一定的戏曲演奏知识,才能完全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民族音乐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其次,注重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赏析一首民族音乐不仅要了解其中的文化性、民族性,更要通过现代音乐理论知识对其进行技术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不仅能听出民族音乐的美,更能分析民族音乐美在哪里。例如,赏析《二泉映月》时,教师在授课之前先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该作品创作地惠山“天下第二泉”的场景,引领学生体会“泉水虽甜,人世却苦”的创作意境。随后,通过现代音乐乐理知识分析《二泉映月》的旋律和节奏。例如在指法分析上,阿炳用的是民间演奏中的定把滑音,在演奏时左手始终放在二胡的第二把位上,在第一、三把位上的旋律多采用滑音演奏。这种技巧既减少了频繁换把的次数,又能通过手指滑弦效果使旋律更加连贯,让人听起来回味悠长。二是丰富教学内容。这首先是我国多元化民族特色的要求。在民族音乐赏析上不能拘泥于课本的赏析曲目,要鼓励学生自主挖掘,充分理解民族音乐作品。其次,拓展赏析角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赏析时,要进一步拓展音乐赏析的角度,把音乐赏析和文化传承结合在一起,提升音乐赏析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从赏析音乐美的本身,转变为通过赏析音乐学会参透人生哲理。
3.学生层面——改变刻板观念,提高赏析兴趣
许多学生认为学习音乐是专业艺术生的任务,并未从根本上重视音乐的学习。所以,学生应改变刻板的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学习音乐。同时,要激发学生的赏析兴趣。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主动学会赏析音乐。音乐赏析是普及音乐的重要途径,随着民族音乐发展势头的渐升,学校应在教学体系中加强民族音乐教学,以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同时,也有利于普及音乐知识,保护我国民族音乐健康发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刘也愚:《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黄河之声》2015年第18期。
[2]黄宇:《高校民族音乐赏析思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
作者:赵逊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