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教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教学研究

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是基于机械、电气及液压等技术的多学科、综合性强的课程,其课程内容涵盖知识点广、专业性强,且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传统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机电液一体化综合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结合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教学过程进行探讨,提出一种“模块化+项目化+导师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能型;机电液一体化;教学模式

0引言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是一种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伺服、检测传感及控制等技术于一体,又不断通过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与创新,使其自身得到持续、快速发展,是多技术融合与集成且面向应用的综合性学科技术[1]。近年来,国内外工程机械产品以机电液一体化综合技术为发展方向[2],开展了大量研究,具体有与各种工程机械相匹配的软、硬件系统,使工程机械向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快速发展,科技含量得到显著提升,机械行业发展迅猛[3]。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掌握机电液一体化综合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多,加快人才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均是按照专业、分门别类的培养,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较为薄弱,不能与市场、企业有效对接,造成毕业学生不能胜任工作岗位,培养机电液综合性人才,需要改进现有教学模式[4-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讨一种将模块化、项目化及导师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在课程知识、实训环节、课堂实践等教学实施方面对机电液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并将项目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案例,反哺课堂教学,实现互补教学。

1模块化教学

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是一种包含多学科、多模块、多课程的融合系统[6]。但传统的课程内容是以章节形式呈现,各章节之间知识的互通性、融合性差,学生难以整体把握课堂理论及实践的知识点,容易造成遗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7],将课程知识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设置为不同模块,在具体教学实施环节,形成讲授模块化、实践模块化、考核模块化的模式,如图2所示。模块化教学过程可使学生逐步接受新的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循序渐进提升专业技能[8]。且在模块化课程内容之间存在相对独立性和知识的延续性,强调了知识的运用与系统化,保证多模块教学实施的同时且有效利用教学设备。

2项目化教学

机电液一体化专业课程注重实践性,在课程教学中需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本研究中,采用一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形式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具体通过项目引入、项目介绍、实践操作等环节,每一环节中均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的顺序进行,以实践操作牵引工作原理理论,通过工作原理分析指导实践过程,实现学习理论、运用理论、实践动手的能力目标[6]。项目化教学过程,从传统的理论教学中走出来,根据项目进行优化整合,从项目引入开始,逐步引入到机械、电气等理论的学习,再将项目中各控制环节有机串联,并运用理论分析确定实践方案、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再深化理论,最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衔接,形成该项目的知识与技能。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实际项目任务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实施环节,项目实施贯穿于设计、开发及教学组织的全过程。通过课程内容的项目化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概念,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项目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项目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项目全过程的把握,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导师制教学

高职学生因基础知识差、缺乏自主学习兴趣与信心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高职学生整体学习风气不理想,课堂实施难度大,亦影响教学的实效性。本文拟通过开展导师制教学模式研究,立足学生个性特点,突出学生个性发展,以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和复合性为特点,设计出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和创新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导师制教学过程的开展可实现:①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升。在导师制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导师的带领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并进行创新设计活动,形成专业兴趣小组。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可调动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实践动手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并通过与导师、组员间的沟通交流,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②导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导师制教学是学生与导师之间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是项目研究小组中的“引领者”,学生是实施项目的主体,并充分体现前述项目化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显著特点。导师引领、学生实践动手,作为兴趣小组的导师,需要不断地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动手技能,做到既能带领学生解决项目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③提高学生创新就业能力。前述模块化、项目化教学过程,所制订的项目任务均是由导师依据本专业特点、学生知识技能及企业实际项目任务综合确定的,符合企业岗位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同时也考虑了学生自身水平,利于学生把握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寻求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因此,在开展过程中,学生在完成任务项目目标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技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对技能的实际需求。

4结语

本研究探索的一种“模块化+项目化+导师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做到循序渐进地掌握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实践,逐步提高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技能,为培养具备机电液一体化综合型、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洋洋.机电液一体技术及其工业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7(5):139-140.

[2]宋永强,徐斌山.现代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应用技术[J].环球市场,2016(18):241-242.

[3]李飞.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7,32(3):81-82.

[4]沈亮远.机电液一体化设备教学方法探讨[J].新校园(上旬刊),2015(8):53.

作者:郑武强 马飞 王明杰 任平英 王利卿 单位: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