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加强文化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汉语国际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一背景下,加强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现状,探讨深化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的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汉语传播,提升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教学;汉语国际教育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的意义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周边国家的顶层设计,一方面是我国增加与深入对外开放的需求,另一方面更是强化对亚欧非和世界不同国家的互利合作需求。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主要内容是政策沟通、资金融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等方面,而汉语言文化就成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强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其意义自然非常重大。汉语国际教育是针对非汉语者,将我国的母语向外推广,不单是简单的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将我国的文化进行传播,可以说是一种把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推广组合的一种形式。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内涵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精神文化、物质文化、道德和习俗等内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对象不再仅仅是国外的留学生,还包括从事与汉语工作相关的社会人士以及热衷我国文化的国外人士。而这些人在汉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语言的学习自然是作为首要位置,但是文化往往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语言作为文化与思想理念的关键载体,在大量的研究中也证明,有效地语言教学会伴随系统全面科学的文化教学,所以建立文化课程教学非常重要,首先是利于学习者对语言的学习。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就是一个单一的汉字,会隐藏着很多的文化信息,要理解和掌握这些语言,我们需要通过对其文化背景的分析认识。例如我国的“鱼”字,在我国古典籍民歌中用鱼来象征男女配偶,人们常说“鱼水情深”形容的就是融洽的夫妻感情。要挖掘这一文化内涵,就需要从“鱼”字进行挖掘,“鱼”字本身有象征女性,鱼腹子多,超强的繁殖能力,而古代提倡多子多福,所以用“鱼水情深”表达了古代女子的美好愿望。其次是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随着“一带一路”的大力推进,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学习汉语言,在语言课的教学中,语言作为文化与思想理念的关键载体,自然就会加速文化的传播,而借助这样的机会,也更加有利于将汉语与中华文化共同推向世界。
二、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设立于2008年,是为满足汉语国际传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到2015年,有关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知道,已经有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虽然每年都存在留学生增长的趋势,但是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现状依然让人担心,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教学不集中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进行,需要根据我国的地域、民族、经济和政治等相关要素相结合,让其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道文化内容中所含的真正内涵。但是在当前的文化教学层面上,文化教学是不集中的,而且散乱的,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很多都是让学生知其一不知其二,可以说对深度的汉语文化知之甚少,无法达到不求甚解的目的,也无法给予对中国文化正确有效地解读,并不利于对我国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二)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在长久以来,我国的教学方式一直强调老师教,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进行文化教学采取的方式同样是这样,课程设置非常单一,还是强调以课内教学为主,而课外进行却非常少,这使得课内外的连接性非常差,可以说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汉语的文化内涵本身就深厚,通过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词组,不同的句式,产生不同的意义,而要提升学生对于汉语文化的内涵认识理解,需要教师与师生间的互动、反馈,加强情境模拟,但是这样的进行方式却不多,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受影响。
(三)主体文化教学成为教学的重点
我国的文化是多种多样,是在多种元素下构成的文化体系。但是在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中,主体文化是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值得重视,但是我国的亚文化扮演的角色也非常重要,亚文化更是我国有关地域、民族与经济等方面有关文化,这些对于学习和理解我国的文化含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太过于注重主体文化教学,而忽略亚文化的跟进,这并利于留学生和有关学者对我国文化的全面了解、认识、理解,这也是阻碍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中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拓展文化教学的内容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密切,中国文化对外国友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也进一步加深,因而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教学也应不断拓展教学的内容,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充分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外国学生能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思维形式等,从而更深入地感受中国文化、解读中国文化。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综合考量地域、历史、政治、经济、民族、风土人情等诸多因素,合理地选择文化教学的内容,尽可能地将更多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到教学当中,凸显中国文化的广博性,使外国学生从中深入具体地了解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意蕴。例如,文化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汉民族文化作为一个专题内容进行讲授,将专题内容分成不同的小专题,包括语言专题、汉服专题、汉族传统节日专题、饮食文化专题、历史专题、艺术专题等,通过专题形式进行全面教学,充分应用图片、照片、视频、宣传片等辅助教学,实现对汉民族文化的全方位渗透和灌输,以加深外国学生对汉民族文化的认知,提升文化教学的成效。此外,教师还可创新性地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专题,使学生能从主流文化中跳脱出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认知。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语言文字、词汇、语法、语用等相关教学时,可适时进行相关文化内容的渗透,使学生能从文化意蕴的深度去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大多外国学生的母语为字母文字,因而在外国学生看来,汉字就如同是一幅幅图画,极难掌握,教师进行汉语生字教学时可适时引入中国的历史、汉字的发展、汉字构造知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相关文化内容,赋予汉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脉络,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
(二)丰富文化教学的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元素具有多元性、丰富性等特点,因而文化教学的开展也应融入丰富的形式,凸显趣味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能亲身体验并深入地探究中国文化。除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还可根据教学的程度及需要,综合应用环境代入、展示教学、探究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提升文化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环境代入形式具体是将所学的文化内容代入到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例如学习到居家生活类相关的文化,教师可在课堂中模拟中国的餐桌文化,提前准备好中国常用餐具、常见食物图片、菜单等,使课堂变为餐厅,邀请不同的学生演示去中国餐厅用汉语点餐、吃饭的过程,通过这一形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餐厅文化中相关语言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能实现中外餐饮文化的比较,进而有效掌握中国餐饮文化的精髓。展示教学则是通过向学生展示文化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物件等,给学生带来直观地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例如,在讲解中国戏曲文化时,给学生播放国粹京剧的精彩片段,展示京剧戏服,京剧“唱、念、做、打”四大要素等,展示教学的形式不仅丰富了文化教学的立体效果,而且能帮助留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提升文化教学的质量及效果。探究讨论形式则是通过事先设定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文化内容话题,指导学生通过文献整理、图片搜集、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独立探究,并总结出探究的成果,在课堂上热烈的讨论交流,教师适时予以引导、总结,通过这一形式丰富了学生的见闻、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基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教师还可创设性地开展第二课堂,如举办文化讲座、文化知识竞答、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文化教学的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加强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的培训
汉语国际教育教师作为语言知识和文化的传授者,本身需要具备丰富而全面的中国文化知识,才能让留学生或者外国学者熟练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熟知我国的文化。国家汉办于2007年设定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全面描述了从事国际汉语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明确了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首先要建立起相应的培养机制,如制定符合汉语国际教育特点的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构建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打造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能力。但是在开展过程中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培训模式,往往会造成不同的单位行使的方式不同,因此还需要设置一个评价、评估体系,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对符合标准的教师给予任用,不合格的教师需要经过再培训,符合要求才能上岗。其次是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培养。时代在变化,高科技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电子化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师更应该不断更新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利用这些前沿科技提升教学质量,如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学校可以引进多媒体研究这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培训,让教师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先进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使得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朱瑞平,张春燕.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文化传播内容选择的原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47-53.
[2]宋阳,黄宣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与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综述[J].才智,2017(4):227.
[3]刘涛,吕春宇.国际汉语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N].光明日报,2012-11-28(014).
[4]于萌,郭薇.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冲突与解决策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41-143.
[5]罗唱,刘紫馨,李兴敏.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发展规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2):19-24.
作者:李代丽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