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必要性,探讨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措施,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水平,满足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重视对数学计算的学习,从而保障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必要性
开展有效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分有必要。其不仅奠定了学生日后数学学习基础,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此类推,掌握数学运算规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运算的规律,使其能够按照一定的运算规则,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并且在不断地深入学习中,发现最为便捷的运算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应用技能,了解所谓的数学运算,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计算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而不是只会计算的应试学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计算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二、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措施
(一)明确目标,丰富形式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且根据所制定的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保障整个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数学课堂不仅是学习计算能力,还要学会分析,了解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都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必然要求。为此,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综合考虑[1]。例如,在讲解《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每节课的课堂目标。单元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6至10这几个数字,学习与之相关的计算技巧,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6和7这两个数字的内容讲解,下节课中则可以将重点放在8和9上等。在确定好课堂目标后,则要把所讲的知识带入到实际问题中,举出一个简单明了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计算方式进行解答,如“小明有7支棒棒糖,给了小红1支,小明还剩几支棒棒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以免教学过于枯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除了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形式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快速答题比赛等形式为课堂增添一些趣味。例如,在教授《十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讲解完计算技巧后,可让学生分成小组参加速答比赛。由教师出题看哪组学生最先准确回答,获胜者可积一分,最终胜利小组可获得奖励。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
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最终还是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脱离学生的生活,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2]。在讲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在出应用题时可以学生的生活实例为题,甚至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模拟这一场景。例如,教师让学生模拟逛超市的情景,购买了一块儿橡皮3元,一支钢笔10元,两个软抄本共7元,计算在付款的时候该付多少钱。这一问题通过实际演练的方式提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讲解计算内容的目标。
(三)科学评价,充分利用资源
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评价学生的数学计算学习时不可只重视对学生最终成绩的评价,还应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以及其计算应用能力。虽然数学考试的结果十分重要,但最终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尤其是素质教育改革中,其需要的不是能够应付考试的学生,而是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学生。因此,在实施数学计算教学评价的时候,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结果,而应当注重过程性教学评价,即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和态度。例如,在学习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看能不能计算出正确答案。若是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可以予以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进行反思,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除了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学生之间也能互相评价,从而使其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学生也可以给教师进行评价,使教师得到教学反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数学计算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一些趣味性,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在授课中,让学生进行问题抢答,答对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份小奖励,可以是积分也可以是小红花等,然后在下课之前,进行统计,表现最优异的学生则可以获得奖励,以作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计算学习积极性。
(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授学生数学计算的时候,应当鼓励学生多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和创新。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考核,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数字解答,而是融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在题目考核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基于这一点,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题目的时候,可以举一反三,以一个题目为例,来介绍同一类型题目的解答方式。例如,教师在讲习《混合运算》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便可利用一道应用题来为学生传授解体技巧,从中挑出相关的条件,将所有的数字提出,然后考虑其之间的关系,并遵循混合运算的规律,即“先乘除,后加减”,来进行运算得出正确结果。另外,当前的很多数学计算题中,虽然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体的方法却有很多种。那么教师在讲解计算题的时候,不应当统一一个解法,而是鼓励学生去创新,思考出更多不同的解法,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真正掌握计算题的解题本质。
三、结束语
所谓核心素养的培育其实指的是学生的多面化发展,不仅是着重于学生某项能力的教授,而是关注学生的综合性。在这种背景下,实施有效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便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善当前的教学状况。基础的计算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但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以此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理解困难的数学问题,使其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数学计算的学习。作为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束缚,积极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计算教学效益最大化,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前猜.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读书文摘(中),2018
作者:苏双旺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韩店学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