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多元文化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多元文化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多元文化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共同形成了我国的中华文化,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过程中实施多元文化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潮流,并且也符合我国的教育发展形势。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促进了社会和谐,使教育更加公平化。小学语文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学,因此语文在实施多元文化的教学中任重道远,意义重大。针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老师的实践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教学

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因此文化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多元文化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有很重要的影响。多元文化意味着的是广泛的、多层次的文化,它不仅包含广义的人类文明和劳动成果,还包含不同区域、社会、人类群体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知识内容。老师如何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多元文化,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突出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多元文化教学实施后的评价等都是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

一、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的现状

新时期的语文课程教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实际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成就。首先,语文课程逐步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原有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被打破,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提高,语文并不单纯地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将人文情怀与生命意蕴融入语文教学中,因此语文课程教学目标逐步被扩充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其次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逐步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被大大提高,老师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最后是新时期的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还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宽广的眼界。语文学科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但在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语文教学理念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在教学方法上,老师虽然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但是老师讲得太少了,课堂上出现了乱哄哄的无主题式的讨论,学生很容易在课上学不到任何知识,这使语文的教学目标更加模糊,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断降低。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和老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不够充分,例如在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方面,在这种理念的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对课外资源的生搬硬套,而没有深刻地把握课文,只是局限于现代化科技的表面形式。最后,新课改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一方面是由于物质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是自身文化素质的反思和觉悟能力,在大城市的语文教学中这两个因素基本都能满足,但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更不用说文化上的交流和沟通,老师的少讲、精讲虽然给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但是沉默寡言的学生处于不思考、不准备的状态,收获反倒不如改革以前,因此班级的整体语文水平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1]。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程研究

(一)多元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我国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尝试,出现了很多的教材版本,这也标志着语文教材开始进入“多元化”时代。以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分为《文言读本》《文学读本》《文化读本》,培养学生的语文训练,“三文一线”打破了传统语文教材的格局,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还出了上海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编写的语文教材,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发展格局。语文教材在内容编制上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例如刘翔夺冠被列入上海市小学语文五年级的教材中,《泰坦尼克号》的经典对白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的初三课本。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被都有很多纳入教材,例如舒婷、梁实秋、贾平凹等当代作家的作品被纳入课本教材,不论是社会主义文化还是资本主义文化,不论是传统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都被纳入了语文的教材中。除此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语文教材的载体也出现了不断创新,由纸质版的书籍向网络电子文本扩充,语文教材的感知形式由单一向多元化,由间接向直接,由平面向立体的方向发展,学生对语文教材感知不仅可以靠文字和图画,还可以依靠视觉和听觉来获得更加直观的感知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升华[1]

(二)教师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据调查显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多元文化还不够了解,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实际的情况而言,很多教师对多元文化只是字面上的理解,而没有将多元文化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主要表现为三点:(1)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有很大的区别;(2)多元文化是多层次、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文化;(3)对多元文化还处在比较陌生的状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首先部分小学语文老师的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其次是学校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不高,只需要认真备课、讲课,将学生的作业和试卷进行批阅和讲解即可,老师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性不大,语文老师缺乏充实自己的意识和机会,没有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作为语文老师,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宽广的视野,只是具备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不能对新的理论知识作出详细而全面的解读,导致老师在对多元化的理解上太过片面化[2]。

(三)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研究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出现了数不胜数的教学方法,比如自学指导教学法推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教学中,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自主学习,这篇课文主要以情感为纽带,来帮助学生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让学生通读课文,研词析句,想象体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救援活动进行口述,老师运用图片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完美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以《三打白骨精》为例,这篇课文选自我国的古典名著《西游记》,这篇课文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故事情节描述得扣人心弦,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人物的形象,体会经典的魅力。学习这篇课文之后,老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课外延伸和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古典名著,让学生课外展开《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片段的学习,学习这些文章中表现人物、烘托气氛的表现手法,给学生科学地设置实践任务,比如章节的朗读、角色的扮演、影片的观看以及读后感的写作等,在这些实践的任务中促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融合,让学生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不断地深化阅读与写作实践。“比较教学法”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文因素的比较、分析和探索,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古诗时,课文一般都是以《古诗两首》的形式出现,但是老师可以打破常规运用比较的策略“并行”教学,比如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与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形成对比,同样都是描绘秋天,却是一喜一愁,各有各的情怀,各有各的意境;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与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相比较,同样是描写的秋天的山、水、月,却因为诗人不同的手法,让山水寄托了刘禹锡的浪漫,寄予了李白的思念。通过学生对二者的比较学习,让学生明显地感受到文字的异曲同工之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3]。

(四)语文教学中评价体系多元化尝试对语文教学中多元文化主题效果的评价不应该是单一的、片面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多元的、有弹性的[4]。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成为唯一的评价主体,而应该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二是语文教学评价应该突破以“分数”唯一的评价维度,从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来综合评价,不断增强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三是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式发展,考试只是评价方式的一种,给学生的评价也不是学生的最终结果,还应该有学生的成长记录和改善计划,让学生逐步作出改善,达到进步结果[5]。综上所述,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母语教育课程,对于每个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训和学习,还是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是一门陶冶情操、构建情感世界的学科,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意义非凡,老师应该创新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在教学目的上,使学生达到知识、情感、态度方面的提升;在教学方法上要对课文主题进行把握,联系实际生活,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效果方面,要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摒弃绝对的量化评价,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课程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肖.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策略[J].新课程(综合),2019(9):66-67.

[2]沈玉琦.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新校园(学习),2018(2):63.

[3]张宏.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语文的人文精神渗透研究[J].考试周刊,2019(33):64.

[4]杨杰棻.多元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下半月),2019(19):169-170.

[5]孙相会.试析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7):102.

作者:赵丽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