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纳西语国际化教学研究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纳西语国际化教学研究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纳西语国际化教学研究论文

一、纳西语国际化教学即纳西文化的国际化教学

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而论,不少学者认为,第二语言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个文化教学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二语习得模式(假说):文化适应假说。这种假说认为,二语习得过程就是学习者逐步适应目的语文化的过程。由于语言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工具,很难将其与社会文化分离开来。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人作为二语习得的主体,由物质和精神构成。语言的物质属性和工具性决定了二语习得者不但获得语言知识,而且附带获得语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传授语言的同时也就教授了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了解相关的文化因素,不仅可以帮助消除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遇到的诸多障碍,特别是文化障碍,还能够帮助把握该语言的精神实质,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掌握目的语。洪堡特提出:“民族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语言是特殊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世界观的体现。理解了该民族的文化精神,便领会了该民族语言的精神实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撇开文化进行所谓纯语言教学几乎是举步维艰。纳西语国际教学的内容,依照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对纳西文化的分类结果,按照“从纳西传统原创性核心文化和语言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将纳西文化分为纳西本语文化和纳西族非本语文化两大部分,保护和传承纳西族文化,指的就是以纳西母语为核心的原创性纳西本语文化”。纳西语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纳西族先民在这片世代生息的土地上延续至今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在纳西语国际化教学的初始阶段,教授最基本的打招呼用语“你好”和“您好”,如果不介绍纳西族的敬语谦语文化,学生便难以区别使用。同样,纳西语第二人称代词根据说话人的婚姻状况、年龄、交谈对象的不同而有差异。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整体,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学习语言,也是学习一门民族文化。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必须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语言学家罗常培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知其文化是培养大傻瓜的最好方法”。纳西族的社会历史、经济发展、生活习俗、审美观念以及人文地理等文化信息往往都体现在语言中。胡文仲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有意识进行文化教学,语言教学都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同样在纳西语国际化教学中,如果不了解纳西族文化,对文化意识没有自觉,便很难理解纳西人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表达。如纳西族谚语“达瓦纳西奴”(纳西语音译,意为腊月间纳西人发疯),要表达的是纳西人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在节前人潮涌动,摩肩接踵的集贸市场采购年货,是要传达一种乐在其中的喜悦。而在纳西人中流行一句纳西语“纳西讲句益”(纳西语音译,意思是纳西人在一起交谈比吃饭还有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地理或心理距离都发生了变化。纳西族这种通过交谈使各自心情舒畅,化解或淡化矛盾的方式使得语言交流的功能不断改变。语言不再是简单增进友谊的途径,也更增强了一种满足意识,通过本族文化,去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因此抛开文化因素,纳西语教学便难以开展,而在纳西语国际教学中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满足国际学生文化知识需求,进一步在语言学习中融合文化体验,最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纳西语。

二、跨文化意识视域下纳西语国际化教学的策略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语言是钥匙,也是桎梏。从教学对象上看,在纳西语国际教育过程中,外国学习者对纳西族语言和文化的积累随着认知程度的渐进而不断提高。不同的学习目的决定了学生对纳西文化知识的需求不尽相同,由此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具有针对性。2009年,笔者对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纳西语的外国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表明:留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丽江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占被调查留学生的72%。高一虹认为在跨文化教学中“为了帮助不同文化的人们互相了解,一方面是架设桥梁,沟通文化的使命,另一面是构筑壁垒,隔绝文化的危险。”在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培养中处理好搭“桥”和砌“墙”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美国语言学家Cohen提出,作为教师必须清楚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和使用中的作用,必须清楚哪些是支持目标语学习和使用的,然后根据这些知识来确定使用什么样的策略。

(一)差异对比与实景体验相结合的策略

对外纳西语教学实践,结合当地的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相关知识,对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和纳西文化差异进行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前介绍展示背景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到古城实地体验文化,让学习者结合个人经历以及体验到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兴趣。由于世袭的纳西族土司姓木,惧怕建筑城墙将自己“困”住,因而整座古城没有建筑城墙,这也是丽江古城独有特征。丽江古城从宋末元初至今逐步成为纳西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丽江古城街道依山势、水势而建,溪流穿城而过,形成了家家门前有流水的景观。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清单”。时至今日,数以百万计的宾客来到丽江古城,体验、回味纳西族无言的沧桑与变迁的历程。在古城体验神奇的东巴象形文字与古老的东巴教、古朴的纳西古乐。体验纳西人悠然闲适的生活方式。通过这样的体验,学习者对古城深厚的历史能产生共鸣,为进一步反省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提供了参照。

(二)网络资源共享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通过课堂教师引导,课后学生查阅资料的策略来实施教学。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搭“桥”的过程。利用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丽江各级旅游职能部门、文化部门、世界文化遗产官方网站以及国内外名目繁多的民间信息交流网站等媒体,查阅纳西族文化的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以及多姿多彩民族文化风貌。纳西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巴象形文字,是古代纳西先民创造并沿用至今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被称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东巴象形文字记录的东巴经古籍有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史料价值,对研究文字学、宗教学、民族学以及纳西传统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据英国爱丁堡大学安东尼•杰克逊(AnthonyJackson)教授统计,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纳西东巴经典共达两万余册。另外纳西族传统的原始宗教东巴教和达巴教,同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以及道教等兼容并存,纳西民众对这些宗教持“信而不笃”的态度。东巴教成为一种活跃于民间的原始宗教,而纳西人则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相关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个教学策略的优点在于给了学习者足够的发挥空间,去寻找学习的兴趣点,它既超越了简单语言表述,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达到寓文化意识的培养于阅读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影音资料来练习纳西语以及体验纳西文化。多媒体传递的是立体信息,因而信息量大,同时多媒体材料真实感强,因此带给学生的震撼往往也大于纸质材料,容易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体验途径。目前为了保护和传承纳西族的文化遗产,对纳西文化的保护传承有了多种形式的呈现,皆可作为纳西语国际化教学资源。如纳西语母语教材、东巴文化研究成果、纳西族地方乡土知识一般读物、纳西语配音电影、纳西语歌谣、歌曲、舞蹈、音像娱乐等多媒体资料实现了高科技新式媒体与传统文化的兼容。选用这些语言教学辅助资料,学生能体验到真实语料,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文化体验学习语言。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交际同步的策略

学习纳西语的国际学生,由于已经沉浸在纳西语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在生活中对纳西语的接触远远超出课堂教学内容。课外的交际活动则让学生进一步走进纳西人真实的生活,通过体验文化运用学习到的语言。春节是纳西族保留至今最为重视的节庆,纳西语发音为“吉振”。纳西族为过节要准备丰盛的食物,每一种食物都蕴含了对来年的祝福。从冬月宰杀年猪、腊月间采购年货、除夕祭祀祖先,大年初一小辈向长辈拜年,全家老小上坟;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拜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四祭天才告一段落。这些浓郁的民族传统节庆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出纳西族社会生活及文化的内涵。另外,丽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纳西文化研究机构、文化旅游产业实体单位都是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请进来”的同时也组织学生“走出去”参与纳西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到当地纳西人家“做一天纳西人”,在体验纳西族的民风民俗的同时,把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体验中,融生活体验、文化体验和语言实践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在文化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四)专题讨论与参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

在提倡低碳生活,强调环境保护的今天,人是环境中的一部分,营造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成为每一个人的心愿。纳西族与自然神“署”和谐相处的生态观更具现实意义。在纳西文化中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理应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互不侵害”的条约约定谁损害了自然与生态,其结果便会反过来损及人身,将会面临难以生存的危机。这种“事物互相转化以及福祸相依的辩证思想,也深刻反映了纳西人的生态观和自然道德观”。丽江古城内水系自然分布、纳西人自觉遵守着保护水源、不污染环境和不乱砍伐树木的行为规范,也使得纳西族聚居地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借鉴纳西人与“署”和谐相处,互不侵扰的价值观,开展人与环境专题讨论。通过学习者自我反思,实现文化双向互动。类似教学活动如纳西文化百科知识竞赛、纳西语演讲比赛、东巴象形文字书法展览等,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实现多样性文化体验。

三、结语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还要积极去身临其境地体验其文化。德国语言学家海德格尔指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笔者认为,在纳西语国际化教学中,语言教学和培养学习者文化意识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传统语言文化教学的一种超越。纳西语国际化教学中的纳西文化意识培养策略有其独特之处,强调通过典型的实例进行教学,注重文化意识培养的双向性。把学习者从灌输性的学习中解放了出来,促进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精通纳西语和熟悉纳西族文化,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文化因素的融入,还应该对文化意识培养有高度的敏感性,否则“对文化的教学我们精心铸造的并传递给他人的,可能同时是一把开启认知大门的钥匙,又是束缚思想的桎梏”。因此,对外语言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作者:唐湖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