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国防教育生成性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模式,对传统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具有启示性。本文通过教学目标的弹性预设、教学重点的关注学生、教学过程的动态真实分析生成性教学在国防教育课程中的要素合理性;通过国防教育课程的环境背景、普遍特点和主要对象分析生成性教学在国防教育课程中的现实必要性;通过教学预设、教学体验、教学情境分析生成性教学在国防教育课程中的实践可行性,从而探索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生成性教学新理念研究。
[关键词]国防教育;课程;生成性教学
一、生成性教学在国防教育课程中的要素合理性
“生成性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与预成式教学相比,其更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1]在传统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中,教学活动呈现出标准线性、封闭静态等特征。随着时展,教学的环境背景、技术水平、内容方式甚至教学主体都在发生变化,目前传统的高校国防教学课程为了更好地履行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任,正在探寻改革的方向。生成性教学作为探究国防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种理念模式,具有适合国防教育课程学科特色的教学要素。
(一)教学目标的弹性预设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效果,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国防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2]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状况具体进行弹性设计,教学预设灵活多样,尽量有“留白”,并不要求每一步骤完全按照计划要求刻板单一地进行。在国防教育课程中,可以“多层次标识认知目标的分类”“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追寻自我设定的目标。”[3]
(二)教学重点的关注学生
在生成性教学中,强调“向生性”。即以教学的对象———学生为本,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传统教师的教,而在于学生的学。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就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预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找学生的兴趣点,结合教材进行延伸。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反应和状态,从而实行相应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教师一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在国防教育课程中,由于这类不是专业课、基础课,学生往往不重视、不用心,呈现出人在心不在的“伪在场”状态,[4]最终的学期末课程考核往往是从随便写一篇小论文或实践报告获得了学分就算完成了任务,教学效果不明显,恰恰是因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往往忽略了教学对象的课堂状态和反应。生成性教学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弥补了传统教学活动的惯性缺陷。
(三)教学过程的动态真实
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与真实性。所谓动态性,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寻求知识的合理性,而非利用教师的传统权威硬性灌输某些知识;所谓真实性,是教学组织者根据教学活动进行的情况不断调整原来的思路和方案,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的教学活动。国防教育课程中,如何让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应当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中国国防的历史现实、中国当今所处的形势战略环境,以及世界强大的军事高技术等主题内容的分析中来,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辩证地得出结论,更能增强差异认同的说服力。
二、生成性教学在国防教育课程中的现实必要性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出现的诸多问题,除了国防教学课程本身,也与当下时代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激荡的环境、作为主要教学对象的大学生自身特征也随之产生了新变化有密切联系。因此,生成性教学对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现状具有现实的指导和启示。
(一)国防教育课程的环境背景:多元价值观的错综复杂
当今时代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接受新鲜事物更快速更普遍,在多元文化背后的多元价值观的碰撞环境下逐渐成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网络上的主动权,通过网络竭力宣扬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一方面,网络的兴起与发展都最先始于西方社会,因此西方社会掌握着网络的绝对技术优势和语言优势。尤其是视频、音频等娱乐文化的传播,西方的电视剧、电影里奇异的场景、新奇的画面、刺激的节奏首先满足了年轻人的视听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西方电视剧、电影里传达出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和我们历来接受到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中国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密集用户群、大众文化的主要受众群,同样也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网络的开放性与即时性促进了全球各地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与碰撞,培养人的独立性、反映人的差异性、尊重人的自主性。而西方发达国家表面上打着宣扬独立,尊重个性,开放自由等旗号,却牢牢抓住了年轻大学生叛逆不羁的心理,大量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深刻影响着当代的年轻大学生。
(二)国防教育课程的普遍特点:“霸权队伍”的单向灌输
由于时代环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都在发生着不可预测地改变,传统的国防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无可避免地遇到许多不适应,呈现诸多问题。第一,课堂的单向性与被动性。目前大多数国防教育课程依旧依赖传统方式,即由教师讲授、直接灌输,很多授课教师缺乏系统、深入的国防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讲授,配合着播放相关视频,已成为大部分授课教师的上课形式;教学的主要内容还停留在之前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即使有个别的事例也显陈旧,尤其当前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课堂教材也不可能随时更新,相当一部分教师忽略学生的课堂反应,仍然按照预先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这类的课程不重视、不认真,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有限。第二,课堂的霸权性与封闭性。布迪厄认为教学活动是客观来说是一种“象征暴力”,借由“文化专制”来强制实行,以“专断的权力”来完成。因此,教师被赋予绝对的知识权威,整个教学活动完全由教师操控。由于国防教育教学的学科特点,更加深了“国防教育教学的权威在常人眼中多半呈现出‘师者威严’。”[5]然而,在信息时代深入发展的同时,传统教师的知识权威实际上已经被逐渐打破,很多国防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陈旧,只能停留在新教育模式的高墙之外。
(三)国防教育课程的主要对象: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特征
高校的国防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当代大学生,从接受主体的角度来说,目前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应以学生为本,生成性教学的重点同样是学生。但是时代的发展、内外环境的变化,受教育对象的特征也不同以往。现实时代的发展客观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平等,在这种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大学生,多数具有崇尚自由、关注现实、强调自我的特征,教学活动应当围绕接受教育的主体,应更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而非教师个体。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传统国防教育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忧患意识及民族精神感、荣誉感的淡化,国防意识的削弱。西方文化在中国当代大学生之中深入蔓延与发展的结果,虽然开放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却不得不注意到:“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极端自由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弥漫在网络世界里,极易使大学生丧失艰苦奋斗的精神,忘却革命历史的民族精神,淡化爱国主义的思想意识,从而迷失了政治方向,没有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应有的国防意识,这是十分值得警惕的问题。
三、生成性教学在国防教育课程中的实践可行性
在实际的实践操作中,生成性教学在国防教育课程中可以从教学预设、教学体验和教学情境中着手,结合生成性教学的特征,进行国防教育课程的方法革新。
(一)以学生的期待视野为定位,制定教学预设
有序的教学活动需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安排,即教学预设。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学预设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从宏观的角度整体把握课程的主要方向,具体却是动态的,并且指向学生,强调以学生即课堂的接受者为本。而“期待视野”属于接受美学的概念,由美国的学者姚斯提出。“读者在特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基础上,在特定接受动机的支配下,在特定接受心境的影响下展开的”。这同样是从接受者的角度、以接受者为主体。学生在国防教育课程中的期待视野,表现在学生对国防相关知识、技能已有的认知,及学生在目前的环境状态下倾向的兴趣点和知识点。首先,注重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捕捉教学生成的契机。”学生的课堂反应,不仅仅是提问,学生的沉默、茫然甚至错误,都可以视作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的途径和信号。其次,注重学生的表现性目标。在制定教学预设时,必定会制定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个体差异,而且同一个个体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也存在差异,因此,事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达到,便要通过了解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的表现性目标,以便从效度评价的视角了解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最后,注重寻找学生的兴趣倾向。通过了解学生的期待视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倾向相结合,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形成课堂的自我建构。
(二)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切入点,重视教学体验
在当下多元文化价值观相互碰撞的现实中,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生成与认同主流价值观教育体系,绝非通过几堂课程硬性灌输就能达到。生成性教学注重教学对象的体验,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大学生中有相当的影响力。可尝试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切入点,首先,从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军事理论课程为例,用优秀的文化与中国国防历史结合,吸引和感染大学生。《孙子兵法》这样中国军事史与文化史中的经典著作则可以历史故事、军事发展与文化内涵的视角向学生讲授。让大学生深刻了解我国的历史与现状、国情与发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继承并发扬我国珍贵的文化宝藏和优秀的传统思想精华,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其次,革新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渠道,尤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可以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课堂,通过大学生经常生活、接触的环境,例如网络论坛,微博、微信、qq等载体,通过各种优秀历史文化微视频故事、知识问答、测试、投票、视频制作比赛等方式,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及正确的主流思想意识形态通过潜移默化地方式引导大学生,少一些单薄的理论灌输,多一些真实的情感引领,把国防教育课程内容真正切实地延伸到大学生的体验之中。再次,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切入点,开展相关的国防教育活动,通过国家重大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国家安全日、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主体视频展示、话题讨论等大学生易于接受且感兴趣的方式让大学生铭记历史,增强国防意识。并对相关实践教育活动进行及时、具体的宣传报道,在学生中产生影响,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形成健康、良好的国防教育新环境。
(三)以国防教育学科特点为基准,创设教学情境
在探索生成性教学实践的路径时,应当结合国防教育教学的学科特点,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围绕这个任务和目标,创设能够激起学生情感反应的真实教学情境,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第一,创设课堂的民主氛围。在观念上打破传统赋予教师的绝对权威,让学生能够有机会主动参与教学对话,在当前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碰撞激烈竞争、西方文化霸权思想蔓延于人的社会生活之时,“以学生的经验定位教学内容,在差异的教学对话中丰沛课程实践”。通过学生在差异中对比、感知、讨论,让学生在自我构建知识体系中,寻找我国制度的合理性,构建差异认同。第二,创设课堂的开放氛围。在方法上利用新媒体方式共同打造国防教育的平台与载体,创建学生喜闻乐见的国防知识板块,多方面拓宽国防教育的渠道,加强课堂的开放性,让学生平等地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学生与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了相互交流的载体,提高国防教育平台载体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增加国防教育的互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的更新变化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深入,不断探索新的国防教育教学思路。第三,创设课堂的情感氛围。“国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目标上有一致性,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课堂里枯燥单一的口传讲授方式,通过观看纪录片、相关电影赏析、有感染力的采访视频和雄壮激昂的音乐,通过情境的创设,以感化教育培养大学生内心的思想情感;以对大学生的情感感染为导向,利用文化的引导与育人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方向,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情感体验,培养大学生居安思危、保卫祖国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祎,涂荣豹.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J].教育研究,2007,(1).
[2]陈建,林立华,王婧倩.高校“思政课”大学生主体性“伪在场”及唤醒[J].江苏高教,2012,(5).
[3]周玲.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刘倩.大学英语课堂活力之源———生成性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8,(8).
作者:李居铭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