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拓展思维的色彩设计教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拓展思维的色彩设计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拓展思维的色彩设计教学研究

摘要:色彩设计是艺术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何保持敏锐的色彩感觉和搭配方法一直是色彩设计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文章将结合实践教学,通过名画借鉴、物质色彩提取、自然色彩再现、地域色彩总结的方法递进训练。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色彩感知力,灵活掌握色彩搭配和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色彩;解构设计;感知力

引言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离不开色彩的设计和搭配,某种角度上可以说色彩是设计作品的灵魂,所以如何恰当地选用和搭配色彩是色彩设计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通常色彩设计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可以分三个层次递进。首先要了解色彩的属性、冷暖、对比等基本理论和技法;然后掌握色彩对比调和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搭配运用色彩,并通过调和的法则修正色彩设计中的不足;进而再将色彩分解构成的方法带入到实践学习中,让学生由被动用色转为主动用色,达到很好的教学引导效果。

一、色彩解构设计

教学中当色彩的基本特点以及对比调和的法则被熟练掌握后,就可以深入地进行色彩解构的训练。“解构”即分解再构成的意思,是个“先破后立”的过程,顺序方法如下:选取主题——主题色彩特点的分解整理——色彩的平衡求取以及调和法则的选择——色彩画面再构成表现的实施。色彩分解构成环节的训练不仅仅考验学生对于色彩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还能够让学生思考比较色彩运用上的方法而逐渐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形成细致敏锐的观察方法,构建他们从感性观察到理性归纳运用的自主学习体系,培养其主动的色彩设计观念。

二、色彩解构设计的方法

通过实际教学的探索和研究,色彩解构设计方法是从以下几个训练主题由浅入深的进行,分别是名画借鉴、物质色彩提取、自然色彩再现、地域色彩总结。

(一)名画借鉴

古今中外的名画有很多,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不言自明,那些大师作品画面的色彩有的浓郁、有的清新淡雅、有的朦胧唯美,给我们呈现了多种不同的美感,而且毋庸置疑的是画家们对色彩运用都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方法,我们便可以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分析他们的用色方法和搭配特点。(如图1、2)便是这个实践环节中的学生习作,分别是针对擅长中西合璧画风的吴冠中作品和“维也纳分离派”奠基人克利姆特作品的色彩分解重构再现,这两个著名画家的作品色彩是非常有代表性和识别性的,一中一西、一淡一浓。课题开始之前先给学生们展示两位画家的多幅经典作品,让大家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去总结两位风格迥异画家的色彩使用特点,包括画面的冷暖色、各种色彩所占比重、色彩明度和纯度以及无彩色的穿插特点等进行逐一的分解归纳,将对大师作品感性的体会上升到理性的分析思考,在这一环节的训练中,让大家从名作中吸取色彩搭配方法的无限可能性,学习了解名作色彩呈现出来的不同美感,然后借鉴学习,以自主设计的构成元素形式再现出来,通过实际的绘画创造过程摆脱课本教学的局限性,这不仅仅是一幅课堂习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一种切实可行的色彩学习方法,对于名画色彩的学习不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而是能深入分析。就很好地从原作中汲取了色彩搭配的特点,吴冠中用色的飘逸和浪漫挥洒;克利姆特用色的丰富和热烈奔放,都在二次创造中被很好地呈现出来,并且画面本身又有学生自己的构图和内容表现,这样的磨合训练可以逐渐将学生带入到更高一级的色彩学习体会之中,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物质色彩提取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纷呈的世界,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色彩,共同构成了我们周边的美丽画卷。在这一阶段的练习中我们选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来展示色彩的解构设计,它微小到让很多人都不会关注它的色彩,甚至不会把它和美丽联系起来,但它在有光线照过的时候也凸显了自己的色彩,并且色彩也有明暗过渡的层次感,我们依据它的色彩层次感提取了明度渐变的色彩序列,然后可以用恰当的构成法则再形成画面,毫无疑问,经过解构后的画面是美丽的,这也恰好在色彩设计的学习中告诉大家,“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中间两个小画面是色彩提炼的原素材,显而易见的是蝴蝶本身就是美丽的,自然界中蝴蝶身上有无数种色彩搭配的样貌,每种都有别样的美感,这些美丽的色彩搭配在我们身边往往由于司空见惯而不被发现,而当我们正视这些色彩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大自然造物是鬼斧神工的,蝴蝶的色彩稍一改变,哪怕只是局部的截取放大,就可以呈现很美的画面。所以不同物质的色彩提取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大到远山近海,小到花草遍地,艳如孔雀蝴蝶,素如石子落叶,只要用心都可以发现它们的美,“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自然色彩再现

当我们了解知道每种事物都有各自的色彩美感特点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带入更为细致的观察训练,让大家能够观察某种特定场景的色彩特点以及变化。的画面是根据要求完成“树影斑驳”的色彩解构习作,通常提起树的色彩,大家都知道春天绿,秋天黄,这种认知是一种思维定势,而事实上树的色彩因为有了光线的加入会变得丰富。“树影斑驳”的训练要求是让学生从特定的光线角度再去重新观察树叶的色彩变化,于是答案就有很多种,有的学生关注的是远处的树;有的学生是树下抬头仰望,看叶子间闪耀的光;有的学生则在晚上的灯光下看树影的变化,于是一棵树也就有了不同的样貌,的作品再现的是树下仰望的色彩场景,有浓密的叶子,也有闪耀的光线,这样的色彩设计画面,不需要有特定的图形,也可以很美。的画面则是“玻璃折射”的主题再现,玻璃本无色,但是因由它的透明反而会多角度地呈现周边其他事物的色彩,学生经过细致敏锐的观察、分解后再现的是雨后的玻璃画面,雨停阳光初现,水珠和雾气未散,视野还有些许模糊,但是光线已经透射进来。这些特定场景的色彩观察引导了学生们敢于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势,用全新的视角去观察体会,而这一点,恰恰是色彩设计学习中需要的,经过这一轮的训练,学生的色彩视野会被拓宽,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地域色彩总结

通过对事物、场景的训练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色彩再现能力后,可以给出一个较大范围的区域,让学生自己多角度地采集色彩、总结色彩特点、分类再现画面,这个时候的训练已经要求学生从被动的认知色彩转换为主动的运用色彩,达到色彩设计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是要求学生分别归纳总结、分解重构西藏和中国的色彩特点后呈现出来的画面,课题训练的色彩范围扩大了,所以想要很好地完成首先需要具备归纳总结的能力,要通过大量的图片影视资料查询调研相关地域的色彩特点,对于西藏色彩的表述中,通过对蓝天、雪山、湖泊、藏服、经幡等带有典型地域特点的事物色彩进行归纳,提炼出西藏色彩的高纯度、中明度、强对比的特点,并且藏民的豪放、善舞也会给我们营造了一幅动感浓郁的画面,最后的习作以自由的图形形式语言和奔放的画面笔触结合红、蓝、黑、紫、绿、白等色彩一簇而成。是“绚彩中国”的主题再现,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众多,很难用一个色彩画面涵盖中华民族为世界称道的方方面面,所以面对这个主题的时候首先要学会以点代面的表现方法,在归纳总结了中国的特定色彩之后,和前面训练不同的是,在这里不是要在画面中加色,而是要学会适当地删减,去粗取精,于是有的学生选取了京剧的脸谱元素,有的选取了青花瓷的色彩,都能很好地完成课题要求,而的作者思路很巧妙地选取了旗袍领口的形式构成画面,并用高纯度的对比色彩表现,细节之处用中式盘扣的图形作呼应,一幅炫彩中国的色彩解构画面跃然纸上,观其色,品其韵,这是一幅热烈、浓香、韵味十足的中国色彩。

三、色彩解构设计训练的作用

如何保持敏锐的色彩感觉和搭配方法一直是色彩设计教学中的核心,色彩的观察是感性的,但是作为设计师在运用色彩的时候又需要理性的驾驭,在色彩设计教学中加入色彩解构设计训练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感性思维意识和理性构建能力,通过对常见事物的细致观察、对特定场景的色彩再现,以及更大范围内的色彩解构表现训练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色彩提炼的方法;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感知能力,掌握这个方法后,色彩的学习就不仅仅只是课堂上、书本上的学习,它可以延伸成为无处不学习,处处皆色彩,这样才能大大丰富学生的色彩储备,在具体的设计中,也可以因地制宜的选择使用色彩,将色彩的搭配变得灵活。结语世界上没有不好看的色彩,只有不合适的搭配,色彩学习中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是后期色彩设计使用的重要积淀,色彩的学习是没有终点的,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的进步不断丰富自我。色彩学习方法可以是多样化、多渠道的,但不管什么样的方法,都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和严谨的分析,让我们把对色彩设计的学习从感性开始,由理性把关;从基础知识开始,到解构训练提升;不断地提高深化下去,增加色彩的创造力,让色彩设计的世界充满无限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林家阳.设计色彩[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5-56.

[2]黄缨.色彩构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48-53.

[3]乔磊,蔡颖君.设计色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104-105.

[4]郭茂来,秦宇.构成色彩[M].沈阳: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86-88.

[5]刘晓杰,赵娟,李清泉.色彩构成[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3:36-39.

[6]崔生国.色彩构成[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54-57.

[7]郑惊涛.关于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分析[J].设计,2016,29(2):132-133.

[8]谢林,王军峰,吴凡,叶根等.羌族色彩研究及其在文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16,29(3):34-35.

[9]陈林.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表现探析[J].设计,2016,29(17):35-37.

[10]胡雨霞,石海林.色彩构成和视觉心理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J].设计,2016,29(9):128-129.

作者:包琳 单位:嘉兴学院设计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