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如何提高高职学校统计学教学质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数学统计学能够提高学生数字敏感度,统计学知识也是就业时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统计学教学时应该重视知识的实践运用,统计学教师应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分层教学以及鼓励学生自由讨论等模式,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质量
一、引言
数学统计学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基础内容。统计学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字敏感度有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手段被运用到高职院校的数学统计学教学中。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习数学统计学课程主要以帮助今后更好的就业为导向,对技能操作以及基本概念的理解较为重视。
二、高职院校数学统计学学习现状分析
(一)大班教学无法兼顾所有学生需求
由于教师资源以及教学设备资源、教学书籍是有限的,因此,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往往是实施大班教学模式。在大班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一次性面对几十名学生,在传统的数学统计学课堂上,往往遵循“教师讲解例题———布置习题———学生思考习题———教师讲解习题”的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在学习样本与总体概念时,某些学生总是无法区分抽样样本和总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但大多数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教师为了照顾所有学生进度,不得不花费额外的时间进行讲解。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由于教学资源、教学精力以及教学设备的限制,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开展数学统计学课程教学时,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完全按照书本的套路进行讲解,尽管很多老师也会提前制作PPT辅助教学,但学生表示PPT仅仅是书本内容的复现,缺乏新意。此外,教师在开展统计学教学时,过于看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忽视了高职院校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不具有针对性。
三、提高高职院校数学统计学教学质量策略分析
(一)引入多样化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师也要积极、灵活引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统计学课程的兴趣。例如,采用微课的模式进行辅助教学,并在微课的设计中融入更多实践性的内容,跳出书本的性质,让数学课堂的教学能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能力。此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设备,将实用性价值高的统计学知识展示出来,将枯燥的统计学知识变得生动多彩[1]。
(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高职院校大班教学的弊端,帮助教师更好的定位不同学生的学习难处,提供针对性的辅导。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在最近几次统计学考试、统计学课程中的表现,以及其他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类。其次,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教师要给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案,例如,针对A层次的优秀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的知识,也要尽可能的利用课余的时间掌握EXCEL,SPSS等电脑软件在统计学中的应用,提高运用、计算能力;针对B层次的学生,则只要求掌握书本内容,保证考勤、作业以及考试分数;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短板问题,将统计学分为排列组合、抽样分布、假设理论等几大块,进行分别的讲解,保证学生的基本功底。最后,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时,应该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分层结果[2]。
(三)引导学生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创造沟通情景,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概率统计应用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再推选一人进行汇报,最后公布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注重点。当学生的解题思路或习题答案不正确时,教师不应当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而是通过引导的形式找到问题所在。另一方面,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霸权教学的习惯,即使学生提出了错误的观点,也应该尊重学生的理解,借助道具、案例进行点拔,鼓励学生继续思考[3]。
四、结论
数学统计学课堂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力,统计学知识也是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知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该重视学生统计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珂珣.浅谈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101.
[2]吕秀丽.浅谈高职高专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84-85.
[3]蔡映珍.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J].青年与社会,2013(3):138-139.
作者:时光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财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