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雨课堂下的人体运动学教学设计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雨课堂下的人体运动学教学设计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雨课堂下的人体运动学教学设计应用

摘要:“雨课堂”是融合了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一种全新教学工具,人体运动学课程采用“雨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成效。本文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6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秋季开展的人运动学“雨课堂”教学实践为例,对“雨课堂”教学进行探析,设计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活动,并以期末成绩作为教学成效评估指标,证明“雨课堂”教学在提升第一课堂质量中的作用和优势。最后,对“雨课堂”使用时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期望能为康复治疗学专业人体运动学课程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雨课堂;人体运动学;智慧教学工具;康复治疗学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研发的新技术,是在MOOC平台“学堂在线”推出的混合教学新手段[1]。“雨课堂”就是给PPT装上一个增强插件,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建立了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的沟通桥梁———可以实现以下功能:课前,教师将视频、习题等课前预习课件推送给学生;课中,学生可通过实时答题互动,促进师生沟通;课后,教师通过推送和分享链接方式给学生推送课后拓展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选择地自主学习———从而实现了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的功能[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响应国家政策、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从2018年9月开始,我们将“雨课堂”运用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人体运动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雨课堂”的具体应用

1.1课前准备

开学前,在教师电脑下载雨课堂V3.0版,并在手机“雨课堂”公众号下设置课程班级名称,以专业和教师授课内容命名。例如:2016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人体运动学共5章,1~3章由1位教师授课,则命名格式为“2016级康复治疗学《人体运动学》1~3章”。授课老师将“雨课堂”使用说明和班级的二维码发送到学生微信群。上课前1天,课前预习课件,PPT中插入讲义、视频、习题、语音,转载有趣的相关病例、实时新闻、讨论资料、医学前沿资讯等。将需重点掌握的医学基础知识在PPT中以红色加粗字标明,并在习题中设置至少50%比例的相关重点内容。发送后设置时间节点,在节点前没有点开课件阅读的学生会收到提示。授课老师备课时可以查看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并预设预习课件完成率占期末成绩的5%,以提高学生参与预习的积极程度。根据学生对PPT内容的“懂”与“不懂”选择比例、消息留言、预习自测习题正确率———这些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相应教学设计

1.2课上安排

课中,教师讲授的每一页幻灯片都会通过“雨课堂”即时发送到学生手机端,方便学生保存课件并回顾课程内容。课堂分配时间如下,用1min教师考核出勤,学生扫描二维码;4min教师对上节课正确率低于50%的课后测试题,进行讲解和答疑,学生发送弹幕或举手向老师提问;30min教师讲解本节课内容,并播放配置的人体运动学示范视频,学生认真听讲,如有不懂,则在手机对应PPT页面上点击不懂,匿名反馈给老师[3];5min教师发送随堂限时测试题(占期末总成绩10%),学生则在手机上限时答题,完成后系统自动交卷,显示学生成绩、正确率;5min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正确率和PPT“不懂”页面数据,给予讲解,并打开弹幕功能,进行答疑[4],学生则发送弹幕或举手向老师提问。结束授课后,雨课堂会通过公众号向教师手机端推送“课后小结”,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上学生签到、课件学习情况、学生弹幕反馈以及下课前试卷测试来综合评估课堂效果。

1.3课后互动

学生手机里的PPT、视频、测试题可作为课后复习材料。教师在当日课程结束后,于当晚针对所讲授的全部内容发送限时测试题,占期末总成绩10%。教师分析学生课后复习测试答题数据,查看学生在手机APP留言和讨论区的问题,准备下一次课的答疑。通过以上“课前-课上-课后”的有机联系,仿佛给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增加了精密的仪表[5],使教师充分、及时的了解课堂的进展状态,掌握学生学习效果,把握学生学习轨迹。

2“雨课堂”的教学效果

2.1使“低头族”抬头

网络和智能手机是新工具,也是双刃剑———学生沉迷娱乐则耽误学业,正确使用则推动学业。而“雨课堂”的应用正是发挥了这些“双刃剑”积极的一面。上课时,学生使用手机,既减少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又有很高的参与热情。

2.2增加学生出勤率

“雨课堂”可采用4种签到方式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包括扫二维码、课堂暗号、正在上课提示以及其他。此外,因配合课堂发送限时习题+随机点名,考勤数据更精准。

2.3形成性评价

课堂限时测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10%,课后限时复习测试占期末总成绩10%,这样提高了学生听课注意力,遇到不懂问题及时举手提问,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性明显提高[6]。

2.4激发兴趣

促进交流人体运动学内容繁多,理论抽象,以往学生平时上课兴趣不大,复习时常不得要领。“雨课堂”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进入课堂学习的学生如果处于对知识点形成了初步理解的阶段,只要教师提供适当指导,初步理解就能强化知识渗透[7]。很多同学一边听课,一边浏览“雨课堂”课件,随时查阅前一课内容,使知识融会贯通。使用“雨课堂”教学时,学生不需要举手提问,可通过手机发送弹幕提问,弹幕作为新的交流形式,提问题的学生明显增多。课前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给老师留言,既可以实名提问讨论,也可以匿名提问讨论,明显促进了师生交流。

2.5提高教师授课质量

授课教师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进度,及时回答学生的课堂提问,对学生答题进行现场分析,课后在手机APP讨论区与学生互动,使教师更清晰地发现学生理解的难点与教学中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8]。使用“雨课堂”创新教学后,学生对于人体运动学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更为立体,不仅反映在随堂测试及学生课后的反馈上,更体现在学生的期末成绩分布上。分析38名学生的得分率情况,有25人得分率在80%及以上,占总人数的80%,13人得分率60%~79%,同时无人在及格线以下,说明“雨课堂”教学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人体运动学学习要求并促进教学效果,证明了“雨课堂”教学在提升第一课堂质量上的作用和优势。

3“雨课堂”

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3.1优势

“雨课堂”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与新媒体联系密切的新手段,“雨课堂”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进行“全景式记录”,为教师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帮助教师客观量化了解、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精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轨迹;其次,在线学习可以打破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次,“雨课堂”快捷的综合评价使教师只需查看“雨课堂”上学生学习记录作为参考,即可准确地得出平时成绩,方便快捷,标准量化;同时,“雨课堂”真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过去填鸭式教学的弊病,并通过平时成绩、课堂签到等方法有效维护了课堂纪律;总之,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如此高的前提下,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将手机由娱乐工具转为教学工具。

3.2存在问题

第一,“雨课堂”的应用需要教师做好前期设计,除了教学内容外,还要掌握网络技术。第二,教师不能仅依赖“雨课堂”教学,还要做好应付特殊情况的准备,如果上课时遇到停电或网络故障等现象,要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9]。第三,“雨课堂”平台提供的数字资源非常有限,亟待完善,精品课堂资源仍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去组织和整理。第四,应用课堂规模不能太大,“雨课堂”讨论实施人数30~50人最佳[10],人数太多时将导致弹幕激增,形成刷屏态势,无法达到满意的课堂讨论效果。最后,部分年长的教师反映,对于新型智慧学习平台操作困难,而且课前-课上-课后的备课内容的增多,使得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增多,这同样限制了“雨课堂”大规模普及应用[11]。

参考文献

[1]孙利宏.雨课堂———慕课时代的中国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3):72-73.

[2]多依丽,付晓岩,海军.“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2017,27(12):153-155.

[3]曾晓晶,樊斌.“雨课堂”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7,20(3):14-17.

[4]孙晔.浅谈混合式教学工具雨课堂的使用[J].新丝路(下旬),2016,32(11):197.

[5]姚璐,冯洁,霍福权,等.基于“雨课堂”的八年制生理学教学设计与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1):64-67.

[6]曾晓晶,樊斌民.“雨课堂”在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6,17(19):245-246.

[7]黄成龙.雨课堂让教学更轻松[J].科教文汇,2016,21(35):27-28.

[8]臧晶晶,郭丽文.滴水成雨-走进雨课堂[J].信息与电脑,2016,12(8):235-236.

[9]冯建国,高宗军,张正贤,等.慕课发展现状与高校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6,24(12):4-7.

[11]孟延,刘传勇.医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挑战与机遇[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1):7-10.

作者:林星星 董宝强 王树东 田辉 刘玉丽 张淑慧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康复临床研究室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