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类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类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业类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知识技能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生产制造业的崛起,兼具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职业技术院校恰好可以填补目前教育结构缺失,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同时,对职业类院校教育质量的评判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特长发展三个方面对职业教育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特长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在培养高中文化基础上的为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承担将设计、规划、决策、规范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的工作,在教育手段和培养目标上与其他本科类院校有着较大差别。它不但是培养理论型人才,更是要培养具有职业特征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对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判与实践时,针对自身特点,有的放矢,建立一套适用于职业院校的教学评判体系。职业教育具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双重属性,培养的是全方位人才,是素质、能力与特长的综合体,这也是衡量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准绳。

一、素质教育是人生的基础

素质教育是社会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和重要使命,直接影响着人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素质教育。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学习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知识,不但是今后深入学习的基础,更为实践操作提供理论依据。职业院校课程应以必需和实用为原则,重点突出,不宜太深、太偏,同时配合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培训。为了能够科学、全面地衡量学生文化素质的高低,针对职业教育自身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课堂:传承文化的主要渠道,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地方。通过课堂讲授及现场提问、做题、讨论等方法,使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得到系统提高。抓好课堂,也就抓住了文化素质教育的主体。实验:是对学生知识运用的考查,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操作能力,发现和解决课堂中遇不到的新问题。考试:仍将是目前理论考查的主要方法,是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最直接体现。考试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不仅听得懂,还要懂得做,经过平时不断的练习、思考和总结,将知识融会贯通,具备独立计算和分析能力。建立一套课堂、实验、考试三位一体的考查机制,是全面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2.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思想道德素质高的学生对待学习积极向上,对待同学友善互助,对待集体团结奋进,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以真诚、无私的态度面对社会。相反,思想道德素质低的学生多无集体、国家观念,有狭隘、自私的思想意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风气优劣,学校首当其冲地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报告、演讲、电影、宣传先进事迹等方式,使学生逐步理解社会道德规范,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2)加强师德建设,真正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思想观念。教师要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3)规范学生日常生活,注重养成教育,运用文明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校园管理方法,构筑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团结、勤奋、求实、献身的校园精神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

3.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气质、人格特征、情绪管理水平和思维水平。现代社会,学习任务重,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面对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面对即将踏入的陌生社会,许多学生无法及时地适应环境,无法正确地面对挫折,产生消沉、抵触、不满、厌学等情绪。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圆满地完成学业,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和任务。面对挑战,我们应该解决以下问题。

(1)从观念上明确,心理素质的提高并非针对少数问题学生,而是以全体学生的提高为最终目标。如果无法平衡,新的问题则会层出不穷。

(2)使学生明白心理素质不成熟并不代表有心理疾病,大多数学生只是暂时对环境不适应,应及时调整心态,避免恐惧害羞心理,积极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

(3)心理素质教育不仅局限在心理课上,呆板地传授与机械地记忆,只能使学生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我们在开展心理课程的同时,应建立班级互帮互助氛围,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把教育工作做深做细,使问题解决于萌芽阶段。科学地指导,配以及时、长期、深入的交流和辅导,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能力培养是成功的保障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学习知识是高校教育中的一环,个体能力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更高目标。他们如何才能不断地汲取新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如何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斐然业绩?个人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能力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高效溶剂,能将所学变为所用。学生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对学习技术和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依赖性过强,教师授课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无法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症结在于缺乏自学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度地给学生设置问题。如一些简单的课程,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再讲解,不仅让学生能学习,更会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能力。交际能力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个人与他人、个人、群体之间的协调、组织能力,也叫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处理得好与坏,关系事业是否顺利,心情是否舒畅,身心是否健康。大学生刚迈进大学校园,还没有深入社会,如何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呢?首先,让学生遵守交往原则,尊重他人,宽容大度,讲究信用。其次,掌握人际交往艺术,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培养语言艺术,说话要礼貌、得体。再次,通过内在和外在素质的培养,逐步形成较强的人际魅力。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回顾过去,一部社会发展史,是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可以说,农业时代是体能时代,工业时代是技能时代,当今我们处于激烈竞争的智能时代,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谁就将赢得主动。创新已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诸如理论创新、实验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等。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想法和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在激励中培养他们善于发现、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最终形成以学习引领创新、用创新带动学习的学习环境。

三、特长突出是发展的方向

特长培养是指要以发展“内在潜质”或“天性”为目的,通过恰当的方式,为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创造出足够的空间和适宜的土壤。特长包括专业特长和个性特长。在现代的教育中,职业教育不再是批量生产模式,而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或个体要求等多因素,培养多元化、有特长的人才。在专业特长上,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个性特长上,根据各自爱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方面的特长。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特长,强化学生优势呢?一是学科教学要用多种方法引导;二是多层次教学,尤其在学生训练时要以不同方式辅导;三是重视和开设活动课和选修课,发现学生优势潜力;四是充分利用校园社团形式多样、亲合力强的特点,把校园社团作为课下教育的补充;五是尽可能地开展多类竞赛活动,让具有各种优势智力的学生有一展风采的机会;六是让某种优势发挥得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在教其他同学的过程中强化和提高。总之,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出一批思想进步、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特长突出的职业型人才,必须建立起一套灵活开放、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其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2,(6):17-18.

[2]孙善学.从职业出发的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22).

[3]郝宝文.教育学纲要[M].远方出版社,2003.

[4]刘文霞.广义创造论[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

[5]王盛辉.创新理论与实践知识读本[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吕耀文 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