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现如今,机械制造已经由传统的人工方式转变为智能化操作,新的机械制造技术不断升级,因此机械制造智能化已然形成一种趋势,人工成本的减少,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生产精确度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为未来的机械制造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机遇。
关键词:智能化;计算机;学科改革
一、理论基础
机械制造智能化有助于劳动力的释放,工作成本的减少,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工作数据的收集分析等。通过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可以高效的进行生产,也可以为人类的生活造福。机械制造智能化一旦开放使用,便会贯穿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深度融合各类高科技,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操作。
二、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实现机械制造智能化的企业的规模已经达到近30%的增长率。此外,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进行细化,其应用领域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诸如:高污染行业,高危行业以及地下作业等人为不方便进行的领域。其机械制造智能化的使用有助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障财产安全。但是机械制造智能化的普及程度较差,管理制度尚未形成规模,因此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
三、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相关问题
1.技术方面
机械制造智能化实现的前提是要有完整的设计方案以及机械数据流程设定。因此计算机以及生产设备的程序规划管理需要放在首要位置。现如今,大部分企业已经不用图纸来进行规划,而是使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操作。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发展速度较慢,程序的需要与实力不相匹配,使用计算机进行机械操作的比例不是很高,因此导致,我国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较慢,操作水平相对滞后。
2.人才方面
随着机械制造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相应的对操作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但是目前的人才数额指标却显著不足,人才缺口很大。一方面,掌管技术的人才与管理人员的界限相对不清晰,在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掌管技术的人才开始从事管理工作,术业有专攻,职位的设定与职位的培训对机械制造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对高校的培养模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的学科设定和未来的就业息息相关,若无相关的就业指标配合,学科的设定也会有一定的变动。
3.管理方面
在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只是一个趋于成熟的趋势,大部分地域还是没有完全的达到成熟的模式,其管理以及组织结构的设定尚未完善,制度的起草也未完整,技术的学习还未到达一定的标准,其管理思想尚未完整到达每一个心中。此外,数据的应用并不完整,计算机以及机器人的应用广度依旧不广。
四、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1.技术方面
衡量机械制造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机械制造技术的效率,二是机械制造的精准度。在机械制造技术的效率方面,因为机械制造由人工操作转为智能化操作之后,因为其采取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其相对应的系统也有了相对的升级,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简化了操作步骤,降低了人工成本;在机械制造的精准度方面,机械制造智能化相对应的模块都会进行数据上的对接升级,其机械机器人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等,都会使生产工艺得以强化,对生产信息的管理也有助于机械制造的技术的发展。
2.人才方面
一方面,对技术型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职责定位加以区分,做到术业有专攻,对管理人员加强相关机械制造智能化管理方面的经验把控,对技术型人员进行相关机器操作,设计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因专业产生的成本损失,以及生产问题。另一方面要重新规划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规划高校的学科建设工作。时代在发展,技术手艺的传承也需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可以根据现如今形式的转变为指导进行学科改革,既有助于学校的专业招生,也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3.管理方面
管理是多方面的配合,不仅仅要在技术上进行完善管理,更要在体系,制度,结构等方方面面进行规模管理。一是要与时俱进完善技术;二是要在机械制造智能化管理上采取人性化的设定;三是要完善组织架构,完善管理相关制度。综合上述,机械制造产品的作用是更好的服务人类,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其智能化能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能够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这也是机械制造智能化的一个初衷。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实现了人类操作与机械智能操作一体化发展的局面,全面协调两者关系,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朱祖武.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9):49.
[2]孙力伟,王爽,顾佳超,徐恒斌.我国机械制造的智能化发展[J].智库时代,2019(18):239+241.
[3]龚毅.基于智能化的机械制造技术及发展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1):148-149.
[4]郑淮棱,潘琦.现代工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9(16):41.
作者:赵晟琪 单位: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