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国防教育是高校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基本要求。政治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国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而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却处于弱化地位,缺失课程设置的连续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国防教育的重点工作难以有效落实。为此,结合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来提出针对性的国防教育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问题;改革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自古以来,国防建设始终处于国家全面发展的优先重要地位。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更应该将国防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范畴。事实上,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在教育目标上缺失细化方向,在课程设置上缺失连续性,在教育方法上还显得单一,在师资队伍上教师存在边缘化等问题。重视高校国防教育,要将国防教育置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重点,切实提升国防教育的实效性,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组织,优化课程,努力营造国防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全面提升。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问题表现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将“国防教育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一直是中央重视的战略问题,也是强化国防建设、强军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也取得了良好成绩,特别是在国防理论教育、国防思想教育、国防科技教育、国防法规教育、军事技能教育等领域,为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奠定了基础。不过,由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差异性,在对国防教育开展与实施形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对“国防”概念的界定,“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可见,国防教育涵盖的内容不仅仅是军事训练、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配置、战场和战略建设,还要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民族心理、文化、人口素质等内容。然而,在高校国防教育实践中,很多大学生对国防教育认知不清晰,国防意识淡薄。这些生活在安逸环境下的大学生,缺失忧患意识,缺乏独立能力,在日常生活上过度消费,缺失追求与理想,将国防教育理解为简单的军训。面对国家周边不安全环境及问题,缺失家国意识。这些问题的存在,折射出国防教育并未深入人心。
(二)高校国防教育被弱化
高校应该是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了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地位,也提出因校制宜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如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国防知识、国防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建设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夯实基础;高校要设置国防教育课程,包括理论与军事训练,引导学生树立国防意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高校应该丰富国防教育内容,立足大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创新多种形式的国防知识授课方式。如采取报告会、国防知识讲座、参观展览、开展社会调查等方式等。事实上,在高校课程设置与实施上,国防教育无论是教学资源、课程建设,还是师资力量、活动开展等方面都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一些国防教育课程形同虚设。一些高校误认为国防教育就是要展开军训和象征性的几节国防知识课程,未在国防教育上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国防教育课程被弱化。
(三)高校国防教育内容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对高校大学生入学军训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军事训练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使其成为培养我军后备兵员的重要手段。高校承担着为祖国培养和储备军事人才的基本重任,要通过具体的、多样化的国防教育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素质文化水平。军事训练作为基本内容,不仅仅在大学生入学初期来实施,还应该伴随大学期间,让国防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生活学习中。然而,很多高校在国防教育形式上,未能给予足够重视,也未能贯彻好《普通高校学生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如科目四中的“轻武器射击”训练,一些高校因教学场地成本问题,临时搭建射击场,缺失安全防护,带来安全隐患;还有些高校直接放弃该科目教学;一些高校在军事训练课程上,以站军姿为主,丧失了国防教育的丰富性特点,也让大学生对国防教育参与意识不高。
二、国防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
国防教育与高校育人目标具有一致性,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能力、技能、身体、心理素质等内容,而国防教育的融入,更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来看,涵盖思想、道德、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内容,而国防教育以军事课程为主线,通过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增强国防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因此,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具有重要推动意义。同时,国防教育融合了国内国际军事环境等知识,并通过军事战争、军事活动来渗透家国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广大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这些内容更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国防教育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
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实践育人”作为重要目标,而国防教育除了军事基本理论外,还有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等活动。借助于国防教育,让学生从军事训练活动中,增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从军事实践活动中强化组织协调性,沟通交流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从吃苦、忍耐、坚毅中获得自我体验。所以说,国防教育不同于其他实践课程,其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大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意识,又通过强制性的国防训练内容,来磨砺大学生的心态,培养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志。
(三)国防教育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全面素质的根本宗旨”。高校国防教育,立足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来融入军事理论课程、军事训练课程,较为系统地介绍现代军事科技及国防科技的应用前景,让学生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培养国际军事视野,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学习精神。同样,在军训活动中,依照部队条令,开展常规化军事训练课程,让大学生从中感受军人的风范,做到严肃、快速、端正、利落的工作作风。如在军训教官的严格管理、言传身教中,增强大学生的纪律感,自觉接受服从意识。
三、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改革与构建
(一)明确国防教育目标体系
高校国防教育要给予高度重视,要从组建专门领导机构上,将之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让国防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同时,在国防教育目标上,要立足高校大学生实际,细化各类目标体系。如与国防教育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品质,以及大学生国防意识、国防素质、职业素能等协同目标,来保障国防教育质量,来促进国防教育活动的有序展开。在国防教育基本知识方面,要让大学生了解国防概况,增进国防情感,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并将之内化到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同时,在国防教育纵向目标体系方面,要明确国防教育的基本任务,设置国防教育课程,除了基本的军事训练、军事理论课程外,还要设置相关选修课、国防知识讲座、国防教育研讨会,以及国防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国防情感。在国防教育横向目标体系方面,要融入国防理论,国防法规的学习,让学生从中了解国防的历史,了解国防科技,国防经济,国防外交,以及国防战略等知识。
(二)完善国防教育多元化教学体系
高校国防教育要遵循和顺应高等教育教学规律,要立足国防知识与国防技能,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立足高校基本目标,在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融入国防课程。高等教育既要关注大学生追求知识,还要关注大学生对人生、对人性的理解,要创新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国防教育。如围绕大学生时间轴,引入国防综合素质、职业素养教育,将国防知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创新品质,让大学生从国防教育体验中,充满梦想,不畏挫折,养成包容、理解、感恩、奉献、担当的优秀品质。
(三)充实高校国防师资队伍
加强国防教育师资建设。国防教育师资是开展国防教育的基本力量,也是保障大学生国防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高校国防教育师资不足是普遍问题,而加强国防教育师资培养,一方面可以从师资选拔上来补充,另一方面从后期师资培训上来进行提升。一些高校对国防教育边缘化的理解,投入财力、精力在专业师资队伍方面,忽视国防师资建设。因此,建议从以下几点来改进:一是做好国防师资梯度建设,特别是老中青队伍的结合,利用传、帮、带方式,来提高国防师资的教学经验和授课技巧;二是加强青年师资的培训,特别是在国防教育领域,引入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通过组织国防教育专业培训,让教师能够掌握专业理论,具备实践教学能力;三是成立高校国防教育研究中心,以国防教育为基础,广泛开展国防教育研讨与教研活动,制定国防教育专题研究。
(四)完善国防教育课程设置
国防教育课程的设置,体现在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在显性课程设置上,包括国防军事课程,如军事基本理论,军事基本技能训练等。在课时上,本科院校要有36学时的军事理论学习;高职院校要有24学时的军事理论学习,并接受15天的军事技能训练。同时,在国防教育隐性课程上,围绕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引入不同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包括校园文化中的军事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学习等,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完善人格的养成。另外,高校要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引入国防教育信息化资源。如引导大学生关注国际形势、军事理论热点,加强对国防安全的了解,培养大学生民族责任感、爱国精神,组织国防教育知识大赛,让学生从中了解国家军事研究成果,强化国防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科.“和平崛起”大战略视域下高校国防教育创新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6,30(1):41-44.
[2]张冬胜,陈雄军.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国防教育创新研究———基于某高校的思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3):67-69.
作者:李博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