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措施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8月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展。其中第35条着重强调了教育投入机制的研究。本文作者作为一名小学财会人员,熟悉基础教育领域经费投入情况,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投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自己的论点和建议。保障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阐述论证保障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三点措施一是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以4%的GDP总量投入为起点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二是促进落实完善整个经费投入机制,尤其是增强教育投资多元化发展和完善教育投资体系;三是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完善从预算,核算和审计的整个监管体系。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经费;经费管理;教育投入机制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以4%的GDP总量投入为起点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投入经验。一个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程度和其经济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成正比,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以当代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为例,美国不仅仅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是一个教育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教育同时也是在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下教育,给不同族裔、肤色、国籍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美国公立学校的经费通常由地方税收提供,家长和选民对学校办学的规划有很大的发言权。与此同时,美国社区学院通常与社区企业和有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经费和工作岗位,同时企业也可以享受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当出现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形时,美国政府通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资助等政策帮助,达到教育均衡发展的局面。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学校构成虽然与美国有差异,也可以借鉴美国模式的优点,缩小城乡办学水平以及西北部等欠发达地区与北上广等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全面均衡发展整体教育水平。(二)高度重视教育,加大并促进落实教育经费投入。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推动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家也应该尽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对于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如何发展教育和如何减少教育失衡现象是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便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国内许多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观点认为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虽说已有明显增加,但是还是相比已世界先进水平偏低,直接影响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数据和标准,我国教育经费应该逐步增加到GDP总量的7%左右。以作者所在的武汉市江岸区教育部门为例,近几年区教委也加大了对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2012年江岸区财政局教育局针对全区标准化建设任务的13所小学进行了评估验收,投入了大量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按照“一校一策”的硬件建设方案,维修教学楼,行政楼及操场共计51035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实验室及其他功能室10间,计算机室8间,新增教师机411台,多媒体室4间,新增图书27余万册,全区小学均实现了“班班通”,配置近百个摄像头防盗报警装置,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安全,安静的教学环境。全市教育投资超过50亿元,全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每生每年已达到8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000元,农村寄宿制学生按照实际集中住宿的学生拨发经费,在原来的标准基础上浮20%。(三)逐步发展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承担教育费用。所谓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是指鼓励国家,社会各界以及个人的力量,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各个方面协调配合,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全盘投入的基础上,转变成国家,社会,企业乃至劳动者的多元化投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教育算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兼备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特点,其所得收益一部分被其所有者持有,另一部分则归除所有者的其他社会公众一齐享有。在教育的不同阶段,其公共属性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开始的小学基础教育,到中等教育,再到后来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育对于个人的意义和目的不断加强,逐渐削弱了其公共产品的属性。(四)完善教育投资体系,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向教育投资,走官民结合的发展路线提高教育质量。现在我国教育在逐渐走向官民共同发展的道路,政府和民间资本共同投入教育行业,尤其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投入于其中,有效地解决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面对高等教育的不断夸张和国民不同的教育需求,民间资本和政府资源共同竞争的局面更加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政府应该在继续加大教育投资的同时,继续提出相应保障制度来调动社会,企业和个人投资教育事业的积极性。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鼓励杰出校友和社会各界有志之士捐赠教育事业,如果政府和教育部门合作,充分调动各方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将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与民间资本投入有效地结合,我国教育事业一定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完善从预算、核算和审计的整个监管体系

(一)加强预算监督。我国目前教育经费投入在稳步增加的同时,在义务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上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政策。由于中小学校财务普遍基础薄弱,对于这些以学校为单位的收支往往难以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如果象这样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收支情况不加以管理,则很难保证义务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学校应该完善预算体系,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学校财务和会计人员严格区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等各项开支情况,保证专款专用。以江岸区为例,我区各中小学以全面推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健全的资产购置,验收,保管等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有效地增强了部分预算约束力。(二)加强核算监督。加强核算监督力度可以有效提高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对公用经费管理力度不够。公用经费中最主要的用处是公务费和业务费,两者的分配比例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有些学校由于管理不规范,忽视了公用经费的使用规划工作,将原本应该用于发展教育的公用经费变相投入在公务费领域,管理支出费用占了大头,使得教育支出不够。此外要协调好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比例,遵循国际上对教育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统一明确的标准。根据国际OECD(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规定,初等教育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比例应该为6∶4,小学初等教育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合理比例是7∶3,但是在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中,小学初等教育和初中教育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比例明显超过这一标准,表面我国义务教育事业性经费的内部配比结构不合理,导致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三)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对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情况严格监督管理,全过程审计。针对教育系统展开全面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会计稽核机构和制度,积极开展内部稽核审计调查,促使教育审计由传统的差错防弊型向内部管理和服务型转变,以审计结果促进审计整改,发挥审计在教育经费使用的保障护航作用。

三、结束语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因素。贯彻保障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也就是积极发展国家经济水平和提高国民素质文化知识的保障。《纲要》的提出显示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我国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教育的潜能,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作为一名武汉市重点小学的财会人员,学习贯彻落实《纲要》的内容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业务水平,为学校乃至武汉市的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武汉教育年鉴编纂委员.《武汉市教育年鉴》(2011-2012版)[M].武汉出版社,2012

[2]李万峰,汪彤.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与教育投资体制的完善[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7(1)

[3]吴淑元.试论教育乱收费的现象、原因及治理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14)

[4]陈珊.关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理论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

作者:俞友伟 单位: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