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普惠金融下的金融人才教育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2005年联合国以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为目的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中国结合现实国情积极响应并大力发展。在这种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新的大背景下,中国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方向和新的需求。通过介绍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在普惠金融背景下对金融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新需求,以及国内高校现有教育模式和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在普惠金融背景下如何改进金融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人才;教育改革
2005年,联合国提出要以可负担的成本,重点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的提出,目的在于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但它并不意味着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弱势群体的慈善公益行为,普惠金融依旧讲究市场性原则,不仅要满足社会各阶级各群体的需求,还要让供给方合理的受益。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潘光伟指出,普惠金融的服务意义是帮助而不是救助,是为了帮助受益的弱势群体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所以依旧要坚持商业发展的可持续原则,坚持市场化与国家的扶持政策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现在,虽然国际社会上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旧没有满足世界范围内弱势群体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所以,优秀的金融专业人才是供不应求的。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要求各地高校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做出相应的改革,从而来适应因金融发展带来的时代变化,满足国内外金融市场对综合能力强的全能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1普惠金融背景下教育改革新要求
1.1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依托互联网技术的高效性、信息性、传播性,普惠金融得以高速发展,并深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更加简单化与多元化,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可选择性,同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互联网技术与普惠金融相辅相成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新时代金融专业人才能够顺应时展,综合运用各种互联网技术,既要懂互联网,又要懂银行的支付、渠道、产品、投资银行等各种金融业务。所以,这就需要金融专业人才的课程培养加强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融合,要求各高校开设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课程,熟练掌握互联网金融与筹资、贷款、大数据等方面的使用,培养操作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的综合全能型金融人才。
1.2深入了解普惠金融发展需求
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起源于金融机构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经济发展不发达的地区,贫困地区人口经济落后而很难产生储蓄,向这类人群提供贷款业务便存在极大的风险,所以,即使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人群也只能接触到极有限的金融服务,无法完全满足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很多金融机构打破陈规,逐渐向这类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低收入人群及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不仅帮助他们稳定生产经营和满足日常消费,也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行为称为普惠金融。但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在校生的研究视野局限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之中,对普惠金融所针对的弱势群体生活情况了解甚少,对弱势群体所居住环境中的金融行业情况也了解不足,根本无法切身体会到金融服务的匮乏对贫困人群带来的不便,以及弱势群体对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这就要求中国的金融专业人才走出校园,走出舒适区,深入农村基层的金融领域,切身体会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1.3课程安排结合现实
按照中国各类高校对金融专业人才的课程培养,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课程体系是极度理想化的,并且认为社会各个阶层都可以接受到自己所追求的并且合适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但是现实情况通常不是这样的,在普惠金融这样的新背景下,金融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并根据自己对金融市场的认识参与其中。这就要求各高校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学方向、教学重点、教学方法适应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将课程安排与普惠金融的国际金融环境相接轨。
1.4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普惠金融的受众人群主要为农民、城镇低收入者、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这类人群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金融知识、法律制度、风险意识等专业知识了解甚微,也缺乏相对规范的财务报表和符合要求的抵押品。这就需要金融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健全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掌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能力,还要具备自主创新设计与时俱进的管理策略能力,并且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不能存在欺骗、隐瞒、误导等行为,要具备正确的金融理念。金融领域总是复杂多变的,这对金融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确保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真正地普惠人民。
2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国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的不足
2.1培养模式陈旧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各个高校基本上已经普及了多媒体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虽然硬件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是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各高校普遍存在以教师授课为主而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教师很难真正地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熟悉程度。有的高校虽然存在让学生自主做课件讲课件的课程要求,但是效果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总有学生为了应付课程安排而敷衍了事,并且在学生自身对知识点了解并不透彻的情况下进行授课,对其他听课的同学来说也是一种误导。所以如果课堂效率不高,那就更提不上实践应用了。
2.2师资能力参差不齐
中国金融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生活在安逸的校园环境里,对现实社会的发展情况了解较少,这就需要高校的教师团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自己的累积经验相结合传授给学生。但是,中国高校普遍存在一部分师资较年轻,刚刚硕博毕业就留校任教,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从而只能纸上谈兵。而同时存在另一部分师资较为年迈,虽然在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上具有充足的经验,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些高端前沿的学术研究并不能被他们所掌握和接受,从而与先进的国际金融研究体系脱轨。所以,师资能力的差异也需要各高校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重视起来。
2.3学生思维局限
传统的金融专业课程教育,大多重视理论知识体系的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鼓励,导致很多学生不能灵活地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操作之中,毕业之后难以快速地与国内金融行业相融合,更谈不上与国际金融行业相接轨。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促使部分学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在学校虚度光阴,而现如今的金融行业是一个创新型行业,仅仅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却没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见解是很难在高速发展的金融业环境内生存下去的,所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也是进行教育改革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2.4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在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渐小微化,研究方向、研究群体、研究内容等逐渐贴合人民的实际生活,但是高校现有的教学内容仍然采用传统陈旧的一套东西,重于宏观金融理论的教学,忽略微观专业技能的培养,脱离了现实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很难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并且,普惠金融依靠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得以发展壮大,现实社会对信息统计与分析、市场调研与分析等能力要求提高,但是高校对这方面技能的教学和培养普遍有所欠缺,跟不上国际社会发展的脚步,很难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3普惠金融背景下金融教育改革建议
3.1加强校企合作
因为普惠金融的受众群体比较特殊,金融专业的学生仅仅局限在校园内是不能切身体会到普惠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性和对金融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这就需要各高校充分发挥自己的品牌效应和人才优势,与相关金融机构之间加强相互的合作。不仅教师可以在校企合作之中,根据现实社会中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内容,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走出校门,在课本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应用,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切实地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普惠金融的发展当中;校企合作加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普惠金融的相关知识,对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起到一定的扩大作用;学校和企业的相互合作,也会提高双方在社会上的声誉,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发展。
3.2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中国高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一直受到社会各阶层的诟病,不仅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也降低了教师授课的效率和效果。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将创新型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可以通过引用当前经济社会所发生的真实案例来引入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入企业基层进行实践参观来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还可以结合当代经济社会中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提出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或者向学生进行模拟金融交易或者实际金融交易的操作演示,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增加实践经验,提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3.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需要配备不同的培养模式,可以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次培养人才。对于尚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应该加强金融专业知识体系的培养,顺应时代潮流加强数学、英语等公共课程的学习指导,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处于求职阶段的同学,应该加强对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关注报考含金量较高的职业技能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对于处于创业阶段的同学,应该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此类同学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同时校内外专家导师可以共同组建专业的创业指导团队,为同学提供专业具体的创业建议。而普惠金融作为新兴又复杂的金融领域,不仅对金融人才有足够的需求量,也对人才的全能化、多元化发展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普惠金融发展背景下的金融专业人才更需要采取这种分情况、分阶段、分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优质的全能型金融专业人才来应对普惠金融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快速发展。
3.4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普惠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相辅相成,这就要求金融专业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金融专业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地掌握互联网知识与技术。高校应增加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加强互联网金融与贷款、筹资、投资、征信等业务的综合教学,加强大数据统计分析原理和统计工具的培养,以期培养出适应国内外金融市场需求的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过强、战略规划能力过高的综合型高端金融专业人才,从而在普惠金融的国际市场上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3.5升级师资力量
师资团队是支撑高校进行优秀人才教育培养的主要力量,高层次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培养全能型专业人才的保证。近年来,虽然各高校金融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有所提高,但与国际学府先进的师资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国内高校金融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够高端前沿,并且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所以,为了应对金融专业学科建设的需要和普惠金融背景的需要,各高校应该结合自己的综合实力,定期组织高校优秀教师出国调研学习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或分批次组织高校教师到不同的科研机构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汲取优秀科研理念、掌握先进专业技能。同时,应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研究学者和业界精英到校进行社会热点专题学术讲座,既能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升级高校师资力量的同时,切实将普惠金融引进校园。
4总结
在普惠金融的国际金融发展大背景下,社会金融行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不仅要求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还要求对相关金融专业技能的灵活运用,所以,各高校只有系统、创新、科学地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出能为各阶层人民群众谋福利、为国家经济增长做贡献、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国际金融发展相接轨的综合型全能人才,才是时不待我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洪宇,牛实华.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机制[J].中国金融,2016(03):52.
[2]洪宇.完善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机制[N].金融时报,2016-01-25(011).
[3]蒋俊贤.普惠金融发展对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研究[J].时代金融,2018(35):41-42+47.
[4]蒋俊贤.普惠金融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J].台州学院学报,2018,40(05):49-53.
[5]隆宗佐,罗荷花,廖子贞,等.基于普惠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时代金融,2017(11):291-292.
[6]王卓.基于普惠金融背景的金融教育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5(07):51-52.
[7]徐哲潇,郭红玉,张运龙.普惠金融建设背景下金融专硕人才精英化培养定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8(33):3-5.
作者:刘飞 胡元元 单位: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