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实践育人教育改革及启示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实践育人教育改革及启示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实践育人教育改革及启示探究

[摘要]欧洲各国工程教育各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这种原有的个性化教育模式阻碍了欧洲工程教育一体化发展和深入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欧洲各国纷纷推进实践育人教育改革进程,从学科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评估体系层面进行调整。欧洲工程类高校实践育人教育改革经验对我国工程类高校的实践育人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实践育人;欧洲高校;工程教育改革

0引言

第四次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生产领域的运行机制,对传统工程制造领域造成了革命性的冲击,为工程类高校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和国际化建设提出了全新的时代课题。对于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的中国而言,新技术革命导致的国际分工重塑叠加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既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历史机遇期,又对我国产业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工程类高校需要进一步推进实践育人教育改革,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水平、高素质、多层次的智力支持。本文在借鉴欧洲工程高校实践育人经验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其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评估体系等方面推进实践育人教育改革的具体举措,结合中国现实国情和工程类高校发展实际,为中国工程教育提供经验借鉴。

1欧洲工程类高校实践育人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1.1欧洲工程类高校在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改革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各国工程教育体系受到来自体系内外的共同挑战。从内部形势看,欧洲各大工程类高校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学制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各国高校之间的兼容性较差;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各新兴经济体纷纷抓住工业体系变动的机遇,大力发展本国工程教学,对欧洲高校在工程类领域的传统优势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服务欧洲各国政府的工业振兴规划,1999年,欧洲29个国家的教育部长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开始对工程类高校进行全面的实践育人教育改革[2]。总的来看,欧洲工程类高校在实践育人教育改革中的学科专业改革有三大突出特点:一是注重校企协同,摒弃闭门造车的学科和专业设置,教学资源和内容来自企业实际问题。按照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订单式课程设置,在企业急需的生物医药、智能家居、远距离无线通信、生态环境工程、大数据产业等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力求提供企业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工程人才。二是强调宽口径培养。在开设的课程中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除了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外,欧洲工程高校还设置了一些与工程专业相关的衍生课程,比如人文、经济和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从更高水平和更广层次上掌握工程项目,保持工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实现从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合同合规、外观设计乃至环境保护全流程的把握。

1.2欧洲工程类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

高校的核心价值在于人才培养,第四次工业革命后,工程领域对于掌握行业最新技术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时,在学科融合的大趋势下,具有跨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也是工程领域的紧缺型人才。在此基础上,欧洲工程类高校在学科与专业建设改革的同时,就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得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一是培养重点从科学研究转向技术应用。20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装备制造业等工程产业向海外进行大规模转移,这在本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埋下了产业空心化的隐患。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开始反思传统的产业结构,开始实行“再工业化”政策,注重提高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吸引制造业回流。传统的以科学研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工程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存在脱节,科学转化技术的能力不足。为此,欧洲工程类高校转向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提高科技转化效率,促进工程教育与实际需求融合。二是统一人才培养年限。20世纪,欧洲各国工程类高校的学制不同,为高校之间的跨国交流设置了障碍。为了解决各国学制不同的问题,促进与国际通用体制接轨,实现欧洲教育一体化,1999年,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举行会议,会议达成了《博洛尼亚宣言》,开始了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进程。宣言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统一的、可以相互比较的学位体系,互认各国的文凭;建立一个以本科和硕士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加强硕士学位课程教育,突出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欧洲学分转换体系,促进师生和学术人员流动;促进欧洲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合作,具体表现在合作办学,共同颁发文凭等方面,培养复合型和跨国型人才。《博洛尼亚宣言》促进了欧洲工程类高校一体化的进程,提高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全球竞争力,对工程类高校具有重要意义。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和学制的统一,是欧洲工程类高校实践育人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

2欧洲工程类高校实践育人教育改革效果评估

为科学评估工程类高校实践育人教育改革的效果,2004年,欧洲教育部门建立了欧洲认证工程师计划(EUR-ACEProject),这是一个以欧洲共同标准为基础的欧洲工程教育评估体系。该体系通过同行评议,由受过专门培训并且独立的评审小组来实施,小组成员由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工程师组成,为接受该评估体系的工程类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具有高度权威性的认证。认证将确保一个项目达到毕业生为取得必要教育资格证书所要求的标准,以便他们能够进入工程职业领域。通过欧洲认证工程师计划,欧洲工程类高校开展实践育人教育改革的效果可以获得权威的评估,激励了各大工程类高校开展实践育人教育改革的热情。通过客观、公正、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评测,为工程类高校持续开展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方向性和有效性的保证。

3欧洲工程类高校实践育人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实践育人教育改革,要求培养新一代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工程类高校实践育人教育仍处在起步水平,深入推进实践育人教育改革仍是将来一段时期内极为重要的领域。纵观欧洲工程类高校实践育人教育改革的历程,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吸收其先进经验。

3.1学科与专业设置应具有高度现实性

在学习借鉴欧洲工程类高校学科与专业设置实践育人教育改革的同时,我国工程类高校在相关方面的改革应该紧密围绕以下几条原则开展:一是必须深刻认识学科与专业设置领域实践育人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工程类人才的培养方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学科与专业设置上不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更不能躲进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内。要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工程领域具体实践需求做出及时反应,快速有效调整学科与专业设置,以满足工程领域的客观现实需求。二是要变学者型工程教育模式为专业通用“双结合”型工程教育模式。学者型工程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在相关专业领域研究能力强,但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其知识结构往往因为不符合产业结构变革需要而淘汰;只有专业通用“双结合”型工程教育才能在保证技术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迁移性和适应性。既适应专业性强的岗位,又满足新兴岗位的需求。

3.2培育助推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欧洲工程类高校在面对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挑战时,通过及时调整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制、学位认证、创新创业等方面推进实践育人教育改革,助推了欧洲工程类高校一体化建设。中国也正在面临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分工调整的考验,学习欧洲工程类高校实践育人教育改革经验,需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一是要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当前,我国工程类高校的主讲教师主要以高校中研究理论科学的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具有很好的理论功底和很高的学术水平,对学生掌握扎实的工程领域相关理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今时代,高校的教师队伍需要海纳百川,广泛吸纳奋斗在工程行业一线领域的优秀人才以特聘教师的身份进入大学校园,向学生们传授工程实践一线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理论功底,又了解行业发展现实需求的高素质工程行业人才。二是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程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其培养目的是要解决社会面临的现实工程问题,具有鲜明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特色和发展内部逻辑。当前,我国工程类高校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实践育人教育改革活动,也取得了一些优秀成果。但是,我们要意识到,这些成果距离满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仍有一段距离。工程类高校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将理论学习寓于工程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结语

为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欧洲工程类高校从学科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效果评估体系等几个维度进行了实践育人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值得当前的我国工程类高校学习借鉴。在学科与专业层面,要更加注重学科与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有效性和现实性,紧贴工程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把握工程企业的现实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层面,要建设精干高效的工程类高校教师队伍,注重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大力营造有利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在效果评估体系层面,要通过政府引导和行业自律并重,建立一套公正、权威、高效、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效果评估体系,引导工程类高校开展实践育人教育改革,助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小春,张蕾,李丹.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11):204.

[2]李正,林凤.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37-43.

[3]李建忠.从理念走向现实———欧盟推进终身学习发展的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9(31):83.

[4]陈乐,王沛民.课程重建:欧洲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11-16.

作者:杨慧香 刘小勇 吕长松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