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创新途径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创新途径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创新途径浅析

摘要:信息素养逐渐成为高校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高等学校在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应该更有作为。如何更好地了解信息素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何创造性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尤其是信息输入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有用之才,是新时代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信息素养;创新

一、信息素养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电脑,作为一种信息处理机器,通过键盘网线等硬件工具输入信息,经过CPU等器件的处理,通过显示器、打印机等设备实现信息输出。人的大脑同样可以实现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这三个功能。人类通过感觉器官,尤其是视听器官输入大量的信息,思考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信息的输出则表现为思想观点或一言一行。信息的输出是目的和结果,信息的处理是关键,而信息的输入却是前提和基础。信息素养,从技术上讲,就是人的信息输入、处理、输出能力,主要是信息输入能力,也可以理解为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是全球信息化对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强调的是对技术的认识和使用能力,信息素养的重点是信息的内容和对内容的分析,比如信息的检索和评价等。也可以说,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同时还包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的概念一经提出,就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内涵也愈发丰富。信息素养不只是指信息的识别、获取、加工等技能,更包含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甚至文化素养等多个维度的含义。信息素养作为一种能力,不仅表现在获取信息的速度方面,实际上,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知识层次的必要一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信息素养成为了每个人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能力。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明显的新时代特征,体现在国家进步、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等层面。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二、高校学生提高信息素养面临的问题

(一)从客观环境看,信息素养教育大环境的推动力不足

目前来看,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还局限于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高校各专业之间,社会各行业之间对于信息素养的认识和要求还有差异,甚至不兼容。信息素养培养标准作为素养培养的专业指南,对于信息素养能力的个人评价和高等学校信息素养培养实践具有宏观的引领指导作用。从国外实践看,英美等信息素养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有各自的信息素养标准。教育部仅就全日制普通高中出台了信息素养相关培养标准,但高等学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尚付阙如。高校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受升学教育影响,只注重学习分数,忽视其他素质能力,包括信息素养,造成先天性功能缺乏[1]。2018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有明确要求,“推动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并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必将成为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力保障。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媒体素养的教育提升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主观原因就在于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现阶段的高校大学教育内容,在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面缺乏力度,甚至没有将信息素养培养列入教学范围[2],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有关领导和教学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出台相应管理文件,提供政策和物质保障,提出明确的激励措施和奖惩办法,提高教师的内在驱动力,为信息素养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二)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力度不大

信息素养是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的能力教育。大学生既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现阶段,我国的高等学校在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方面,仅仅开设了文献检索、计算机应用等数量有限的基础课程,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的信息素养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直接决定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越来越密切,教师在信息素养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教师信息意识淡薄,一味守成不思变革。教师在进行信息素养教学探索过程中,往往满足于传统教学方法,不能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这一新生趋势之中,或者仅仅满足于制作课件、下载资源,日常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不够深。二是学校层面组织的培训在力度、次数等方面有所欠缺,教师本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参差不齐。三是教师在信息素养方面的自我学习存在时间不够多、层次不够高等问题。如果教师本身对于新技术、新环境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不愿主动接受新技术、使用新技术,信息素养的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由于高校教师本身对信息素养的理解不同,学习探索的力度也有差异,信息素养参差不齐,传道授业过程中自然就会导致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薄弱,有关知识不系统等缺点。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现阶段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主要采用传统的统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制定有个性的教学方案。有研究认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在信息素养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男生相比女生,在新知识、新技能方面有更多的主动性。文史经管类专业学生侧重已有信息的应用,而农医类学生的信息意识更强[3]。但是,高等学校一般不会根据男女性别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教学,或者,很大概率上也不会采用与不同专业相结合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比如,农医类学生,他们的信息素养更加专业,他们可能更加关注如何有效掌握文献资源的检索方法。

(三)大学生的信息评价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有待提高

多元文化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尤为深刻。境外不良思想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渗透到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方面面,很容易影响个人的价值观[4]。美国哲学家丹尼特认为,从总量上来说,90%的信息都是垃圾信息。如果对于信息的评价能力不高,对信息的质量和价值不能做到有效鉴别,自然就陷入垃圾信息的泥潭不能自拔。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有关疫情防控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出现频繁,公众难辨真假。这种“信息疫情”传递恐惧,混淆视听,分散决策者的注意力,对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和困难。高校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意识,不能了解获取信息的权威可靠渠道,不能有效甄别信息的真伪,也就是说,不提高信息素养,不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就不能避免虚假信息带来的危害。大学生的信息工具运用能力不足,信息搜索能力有待提高[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善于利用工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现在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工具,都能利用百度、谷歌、微信等工具进行学习。查阅资料时,都知道“百度一下”,对中国知网文献检索的比例却不大。从信息获取的角度看,部分大学生不具备一般的引擎搜索、文献检索技能,找不到自己想学的知识,视野的拓展也受到了限制。

三、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

(一)创造全民提升信息素养的良好氛围

提升全民信息素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国家目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英日等国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推动本国国民信息素养提升的规划和政策。我国尤其是近一二十年来,在制定标准、设立机构、拨付经费及整合资源等方面为提升全民信息素养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要求,“支持普通高等院校、军队院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开展信息素养培养,加强职业信息技能培训,开展农村信息素养知识宣讲和信息化人才下乡活动,提升国民信息素养”。2018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在加强统筹谋划,完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提升国民信息素养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发挥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作用。相应教育主管部门对于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有指导职责,政府制定发布的政策和指导性文件具有风向标意义。政府引导,有利于统一社会共识,从思想上提高全民对于信息素养提升的关注,形成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全社会力量,整合信息素养教育资源,为信息素养培养搭建平台。可以细化《教育法》有关规定,建立信息素养终身教育体系。实现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必须明确信息素养对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将信息素养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个人的就业和成长挂钩。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出台行之有效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但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自身可以通过借鉴外国信息素养标准,根据国情和高等教育时代特色,制定出一套严谨科学、可操作性强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标准。在提升信息素养方面,应当鼓励和引导各种媒体的参与。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早已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发挥媒体的作用,也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应有之义。各种媒体通过增加信息素养内容的投放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体现公益职能,成为真正的舆论“喉舌”。通过各方努力,最终形成由政府引导、高校主导、媒体参与、大学生为主体目标,四方形成合力,有效推进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良好发展局面[5]。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养成教与学两者信息化的习惯

传统教学手段就是一名教师、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自古已然。这种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就是老师在讲台上主动传授大量知识内容,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没有自由度,除了拼命努力听讲,不用思考为什么。信息素养的提高不只是理论知识的简单增加,更多程度上是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缺乏参与度,有明显的缺陷。新技术条件下的教学信息化对于教师和学生两者都是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信息技术为支持虽然是信息化教学的显著特征,却只是一个表面特征,从更深层次上说,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才是本质特征。传统教学,教师的惯性思维是注重考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数量和效果,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教”,是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问题。信息化教学,教师考虑的是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师不再只是教学过程中简单的传道授业者,而是学习环境的开发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评价者,学生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自主探索者,学生的知识不只是老师传授来的,而是通过信息化的环境和资源的相互作用和自己的主动学习获得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高校广大师生深刻理解了教学信息化的价值,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接触、理解、喜爱线上教学,并不断创新思维方法。后疫情时代,可以将以前线上教学成果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直播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的结合,部分还原真实教学场景,移动平台上发生的教学互动,直接平移到现实教学中。可以将微视频、翻转课堂、慕课(MOOC)、APP教学等新型网络学习资源和技术带入信息素养教育的课堂[6],来支持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转变,适应当下碎片化学习的新常态,满足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个性化需求。微视频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围绕一个知识点以短视频方式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短视频的形式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能够更加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由于能够反复学习,可以能满足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时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可叫做“颠倒课堂”,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传授知识,这些知识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阅读电子书、与同学讨论等方式完成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或师生交流完成更真实的学习目标。慕课是一种大规模网络开放性课程,主要目的是实现精品教学资源共享,同时作为一个重要平台也能使学生在课前课后都能够得到有效管理。慕课教学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集中式教学,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教学效果。APP教学模式就是将第三方应用程序作为移动终端的主角开展教学,师生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学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分享。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也会从以前的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时授课模式,这同时也体现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多元化和必然性。无论是传统的线下固定教学还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移动教学,目的都是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主导地位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服务、分析、交流中心,主要职责是收藏各类文献资料,包括纸质文献和各种电子资源,为师生的学习研究提供服务。图书馆配备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采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指导帮助学生查阅文献,对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但是目前,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度不够。二是信息素养教育方式老化。每年的新生入馆教育,就是发个宣传手册,组织学生听个讲座,缺乏新的方式方法,效果也不好[7]。三是信息检索的课程内容不尽合理,没能根据专业、性别、知识基础等情况体现出个性化和差异性。

1.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培训,提高馆员的信息素养

图书馆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和馆员的具体情况,经常性地开展图书馆员培训,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保管、经营、服务能力,使馆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密切相关,互为必要条件。培训可以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座、馆际交流等方式,同时有计划有目标地适当采用岗位轮换、脱产进修等途径,促进馆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同时还有利于发掘培养业务骨干。图书馆员与其他院系教师之间的协作能力也应成为馆员培训的内容之一,这样更利于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嵌入式教学[3]。嵌入式教学就是具体到课程或班级,酌情制定个性化教学需求,量身定制嵌入院系有关课程的信息素养教学,将信息素养教育深度融入到不同学业教育之中,有效提升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图书馆同时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咨询部门[3],配备优秀的信息素养师资团体,解决师生在信息需求方面的难题,潜移默化地提高师生整体信息素养。

2.深化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影响力

高校的信息检索课程一般都是公共选修课,课时不多。该课程在大部分高校还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地位没有得到广泛认同,根本原因在于对课程的作用认识不足。可以通过提高学分或者变成部分专业必修课的方式,提高该课程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信息检索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课,还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建立专门的信息检索实习场所,为学生更好地掌握检索技能创造条件。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除了信息的检索运用以外,还要围绕师生科研选题、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等工作开展,突出实用性。教学方法,则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智能化教育手段,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利用微视频等信息化手段,确保信息素养教育有丰富的给养。

3.依托图书馆建立信息素养资源共享平台

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在大数据时代有了进一步凸显。为更好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高校应当以图书馆作为基地建设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平台。学生只需完成简单的信息注册便可实现平台的登录,并在平台上获得所需的各项服务。自主学习模块,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课件的方式,自主学习各种与信息素养相关的知识。疑难解答模块,可以针对学生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借助于微信、QQ等方式实时解答,这样,不但图书馆专业人员和学生实现了沟通与交流,学生的信息素养也能有效提升。平台架构中也应该设有信息交流模块、信息道德模块等,便于师生间建立良好的互动与交流渠道,提升道德感和责任心[8]。可以探索建立信息素养教育的嵌入式教学平台[9]。平台可以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定期研讨会等,还可以通过平台举办信息素养主题讲座,应用赛、辩论赛、演讲赛等各类专题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10]。

作者:程泳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