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人格修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目前民办高职注册入学的招生方式给低分考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给民办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带来了教学困难。为此,必须从建立为就业服务的基本导向、课程模块式的基础架构、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民办高职的公共基础课进行改革,以适应注册入学后的学生情况。
关键词:注册入学;民办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
目前,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高职院校已逐步开始实行注册入学的录取方式。注册入学是一种双向选择,学生用申请的方式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学校则根据学生中学的学业综合成绩和表现选择学生。高考分数不再是衡量学生能否上大学的唯一标准。有些学生由于成长过程和自身情况的原因,学习能力不强,造成高考成绩偏低;有些学生在高考中因为种种原因意外失利。如果仅仅按高考分数线进行录取,这些学生将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注册入学使这批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职业教育重视实践教学、强调职业性和够用性,更有利于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使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更好地为社会建设作贡献。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选择注册入学的学生大部分高中阶段文化课基础较弱。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竞争力的原因,招收到的注册入学生成绩比公办院校更低,这对民办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民办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通常由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部分组成。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包括三大类。一类是马列主义公共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一类是通用知识类,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一类是素质拓展类,包括大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指导、军事理论等。公共选修课则是在课余时间开设的,学生可根据学院有关规定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学习,如电影欣赏、摄影技巧、艺术与生活、商务礼仪等。2009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张尧学院士指出:“我们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高职院校首先应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然后是使其具有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再是促进其能够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如同建造一座座高楼大厦,职业道德是地基,专业技能是框架,而这座大厦要能经受风雨屹立不倒,必须能适应多种功能,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确定了我国核心技能体系框架,将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外语应用作为我国职业核心技能的八个重要模块。这八大模块,就如同地基上的八根柱子。而在这些核心技能中,大部分都与公共基础教学密切相关。张尧学院士曾提出“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设计,即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基础知识培养,也就是专业实践课体系和公共基础课体系。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公共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人格修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知识日新月异、技术更新快速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并在毕业后迅速找到工作,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如何使学生打好职业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拥有终身就业的能力。
二、注册入学后公共基础课面临的困难
(一)学生层面
对于注册入学的学生而言,高等教育阶段的公共基础课最难学的是通用知识课程,尤其是英语和高等数学,因为这两门课都是中学阶段基础课程的延伸与提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而选择注册入学的学生在高考中考分最低的往往就是这两门课程。正因为高中学得不够好,所以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丧失学习信心,进入高职后更无法适应。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将来就业时要用到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课没有用处,所以不愿意在基础课学习上投入时间和精力。
(二)学校层面
近几年来,民办高职院校之间的生源竞争由于注册入学的原因而比以前更为激烈。学生选择学校通常要考虑的是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出路如何,尤其是对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学费比公办高职要高很多,更需要有能吸引学生眼球的“亮点”———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民办高职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上比以往更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有些学校还采取了类似工学结合的方式。但是,学生三年在校的学时是有限的,所以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公共基础课在教学时数上就面临着被缩减的危险。由于思想政治类课程、体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国防军事类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在课时上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性要求,不得随意减少,所以通常民办高职院校只能在英语和高等数学上进行调整,而这两门课的任课教师则普遍认为由于学生基础较差,甚至必须要补高中阶段的课,更需要加大课时才行。这类矛盾往往使民办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进退维谷。
三、注册入学后的公共基础课改革方向
针对注册入学的学生现状、结合民办院校的实际,笔者认为,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为就业服务的基本导向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民办院校提高吸引力、扩大知名度的基本思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也必须要走与职业化相关的发展道路,在内容上与专业课紧密结合,使学科之间的知识可以互相渗透,为学生上好专业课打下基础,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体做法有:第一,在制订公共基础课教学计划时,邀请相关系部的专业教师及企业的管理人员或专家参与,教学内容要体现出职业特点和时代特色。第二,公共基础课教师的配置要按专业固定,教师必须熟悉相关专业后续专业课的设置内容,了解行业需要,注重对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分析,及时更新教学知识点,使之能及时反映新的技术发展,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和访谈,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趋势,掌握他们在职业中运用到基础知识的情况,修订教学计划,尽量把就业最相关的公共基础课内容教给学生。
(二)建立课程模块式的基础架构
由于学制原因,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个半学期,第三年的第二学期学生开始实习。而在民办院校注册入学,随着实践教学的全面加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必定会酌情减少。而且有的专业由于顶岗实习的需要,公共基础课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按学期全院共同开设、进度一致,因为有的专业可能被安排大一下学期外出实习一到两个月,而有的专业则是在大二,这对教学计划的设置将会带来很大困难。这就必须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全面整合,构建多门基础课统筹优化、自由组合的模块化公共基础课程架构模式。以大学英语为例,可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基础模块,以基本日常会话、口语交流为主,所有专业均适用;专业模块,即专业英语部分,不同专业内容不同;进阶模块,适合于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或者准备参加专转本和四六级等级考试的学生。每个模块设置2—4个学分,三大模块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合,最少学完两个模块。这样英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基础好的则可以跳过基础模块,直接学习专业模块和进阶模块。而且学生可以在在校学习期间,根据自身条件和专业要求,自由选择在哪个学期学习。高等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等科学文化类课程同样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保证学生的实训课程不和公共基础课冲突,同时,又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能力的培养。
(三)建立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手段
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学习的能力。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直是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缺点之一,所以教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许多专业课程由于技术性强需要教师的指导,甚至需要边做边学,自学比较困难,但对于公共基础课中的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和素质拓展类课程而言,教师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教”阶段进行翻转,实现“学—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自学,在课堂上由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并且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和提问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为掌控者,自己决定学习生活,主动参与每一个过程,以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基于信息时代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引入公共基础课教学不可避免。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课程等都是现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愿意尝试的教学手段。为了将公共基础课有效的教学时数用在教学难点上,可以将一些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章节实现网络教学,让学生课余通过浏览教学网站、观看微课视频、在线答疑、完成网络作业的方式,在网络上自主学习,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局限,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四)建立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中学阶段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评价一般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的方式,通过考试或测试使学生认识自己某门课程的实力进而改正自己的学习,换句话说就是“一考定终身”式的单一评价办法。此种评价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因为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不一定身心都处于最好的状态,容易受到突发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考试结果容易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办高职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通常都会很多次地经受这种挫折,如果在高职教育阶段再采取这样的方式,本身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就会更对学习产生厌烦和排斥的心理。所以评价方式必须要进行改变。对于公共基础课而言,第一要用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也就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把终极性的考试化整为零,在教育活动进行当中,即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形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可以通过平时成绩、学生参与课堂发言和小组讨论情况、课后参与网络教学、进行网上答疑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成绩计入总分,使学生更重视平时学习。第二要重视职业证书,以各类等级考试证书代替相应的考试,以参加各类竞赛代替相关公共基础课程考试,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与对应课程相关的竞赛、比赛可以获得加分,这样既拓展了公共基础课考核的方式方法,又为学生增加就业竞争力开拓了新的路径。总之,在教育市场竞争严峻的今天,面对注册入学日益成为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普遍推行的招生形式,民办高等院校在教学上必须与时俱进,主动进行改革和调整,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考生和家长的青睐,从而赢得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裴智新.对高职教育“注册入学”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1(7).
[2]王宏,李晓军,张春玲.高职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的改革与实践[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3]胡艳.以公共基础课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三堂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4(10).
[4]叶小明.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维度考量与路径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
[5]郭茜.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理论园地
作者:董建宏 单位: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