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小出版企业经营管理战略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出版社转企改制后,中小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战略亟待调整。本文在阐述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基础上,明确了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特性,分析了中小出版社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中小出版社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经营管理战略的方向。
[关键词]中小出版社;机遇挑战;经营战略
中小出版社普遍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问题,即使经历了全国出版社转企改制,也并未走上“康庄大道”,相反,阵痛之后是持续的剧痛。随着各领域科学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出版业态竞争日趋激烈,在此局势下,中小出版社是否还有市场价值?
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按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分类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明确了“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事业文化单位依法运行”的新型文化体制准则,由此开启了文化事业改革的序幕。2003年6月,中央召开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决定在北京、上海、浙江等9个省市和35家国有文化单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2008年至2009年,政府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等文件,推动各出版社加快改革步伐,并要求于2010年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工作。按照中央精神,转制后的出版社在经济上必须与原主管主办单位脱钩,完成全面自负盈亏的转变,企业人员的身份性质也从原先的事业编制转变为企业员工。在这场改革中,原先实力较强、出版体量较大、人员较多的出版社,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卸下了很多旧包袱,在改制中轻装上阵,一些出版社还成立出版集团,抱团发展,如中国出版集团、北京出版集团等。并不是所有出版社都能抱团取暖,出版集团的成立固然增强了国家的整体文化竞争力,提升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地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一些中小出版社的生存空间。另外,对于员工数量不多的中小出版社而言,很难享受人事制度方面的政策红利。
企业经营战略及其特性
企业经营战略是指在激烈变化和形势严峻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需要具备如下特性。一是整体性。要以整体宏观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掘企业各方面的优势,整合利用。二是前瞻性。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刚刚被捧红的图书热点很可能转瞬即逝,如果毫无计划地盲目跟风,没有前瞻性的预判研判和预估,很可能导致企业的投资打水漂。三是可控性。在制定经营战略时,必须对自身实力和可能产生的失败后果有所掌控。尤其对于中小出版社而言,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差,有时一本图书的操作失控或版权把关不严导致的官司缠身,就可能让企业元气大伤。
中小出版社经营环境分析
1.中小出版社面临的挑战
(1)国家政策的转变。2010年5月,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相关政策,设立了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开启了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的创新合作模式。首批签约入驻企业为32家,其中民营企业23家,包括北京磨铁文化图书有限公司等5家民营书企。通过产业园的运营,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可以为进入产业园的民营书企免费提供书号,出版创意产业园对入驻的书企还有很多政策上的优惠。虽然目前大部分书号依然掌控在国有出版社的手中,但这种支持民营书企、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力的政策导向已经使出版社,尤其是中小出版社感受到强烈的危机。(2)自身条件的限制。第一,资金短缺。规模出效益和“内容为王”是出版行业的两大特征,然而中小出版社由于资金不足,既难以扩大出书规模,也很难争取到好的内容资源。第二,发行方式陈旧。中小出版社由于本身图书品种不多,人力资源匮乏,所以在发行方式和渠道上都缺少创新热情。第三,人才资源缺乏。中小出版社由于体量小,缺少岗位晋升的空间,在解决录用人员户口方面的优势也日渐衰弱,所以难以招揽和留住人才。
2.中小出版社面对的机遇
(1)文化兴国。在党的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产业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一环。而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读者人数众多,为出版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随着大家认知水平的提高,读者对出版物的质量及品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多元化的阅读需求给中小出版社带来了新的机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小出版社仍然是我国出版产业中的灿烂春花。(2)自身优势。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出版热点也瞬息万变。在这种形势下,中小出版社“船小好掉头”,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可及时甚至随时改变企业航行的方向,通过经营战略的调整,实现企业发展的升级换代。
中小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战略
受自身条件所限,中小出版社难以实现覆盖面过于宽泛的经营战略,所以应着力向精、尖、特、强的方向发展,从调整企业结构、塑造自身特色、完善人才机制、健全企业制度等四个方面,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战略。
1.调整企业结构,开拓创新
对企业结构进行调整首先要充分体现自身的特色和历史优势,通过市场调研,制定新的经营战略规划,开发创新型产品。比如,某地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跨界经营战略就让人耳目一新。该出版社曾经是一个以出版大画册为主营业务的特色社,但随着互联网以及终端阅读设备的不断发展,其产品销路越来越窄。为谋求转型发展,该社拟定了新的经营策略,向艺术品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进军,如艺术品投资、拍卖、典当、租赁等,并且自建博物馆,将社里存量画作对外展出;为画家作者队伍开辟创作空间,建立画家创作室,搭建书画作品的全产业链。作为文化产业中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出版社严把思想政治关,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同时加快整合发展的步伐,加强产品立体化、多元化、多层次以及多形态的发展,这是目前中小出版社可以借鉴的转型思路。
2.塑造自身特色,打造“小而专、小而精”
中小出版社受自身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很难做到大而全,更难依靠多品种来实现市场占有率。但如果中小出版社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定一个专业领域,精耕细作,往往几年时间就可以培育出自己特定的市场和专属品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较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如某科技翻译出版社另辟蹊径,专攻医学类图书的出版,培养了大批的医务工作者成为作者群,同时,利用原有外语方面的优势,引进大量的国外医学专著,填补了医学领域的市场空白。在销售上,该社与微店平台合作,与时俱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发展。
3.完善人才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人才队伍是出版社发展和壮大的前提条件,也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中小出版社的当务之急是积极引进、培养并留住优质人才,完善用人机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出版社必须不断更新人才梯队,引进复合型出版人才,实现从出版到“出版+”的转变。
4.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是出版社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中小出版社应牢牢抓住改革契机,转变经营机制与出版体制,深化改革。比如淘汰老旧制度,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的同时完善退出机制,完善新营销体制下的奖惩、激励制度等,大幅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宁.中小出版社如何提高竞争力[J].编辑之友,2008(06).
[2]方振益.出版发展战略纵横谈——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研究[J].编辑之友,1990(05).
[3]周山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出版社的应对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09(01).
[4]王哲.中小出版企业转制后的战略分析及选择[J].编辑之友,2010(01).
[5]王谷香,刘美华.出版传媒集团资本多元化战略实证探析[J].编辑之友,2011(08).
[6]刘奇俊.出版多元化经营战略解析[J].编辑之友,2002(05).
[7]柏子康.对标管理对中小出版社快速发展的借鉴意义[J].编辑之友,2009(01).
[8]牛延秋.出版经营三阶段的不同战略[J].编辑之友,2003(06).
[9]王一禾.保持个性与质量——英美出版商谈出版[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10]徐蕾.出版品牌经营的实施路径[J].编辑之友,2007(05).
作者:张娓莹 单位:中国友谊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