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中小银行经营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中小银行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对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中小银行进入了发展瓶颈期,暴露出很多风险。虽然监管部门精准化解了不少风险,但中小银行在改革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难题。本文对中小银行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银行;经营困境;金融风险管理
一、中小银行经营管理困境
一是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相对大型银行而言太过单薄,部分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没能达到监管要求,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差。从2014年初至2017年底,大型银行发展成为全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资本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资本充足率从12.56%大幅度上升至14.65%,资本实力有所增长。相比之下,同期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仅小幅度上升,从11.90%变为12.75%,农商行更是保持在13.30%的水平不变,与大型银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二是部分中小银行融资渠道依赖在银行间同业市场发行同业存单等方式融资,一旦金融市场融资成本提高或出现“钱荒”等突发事件,易引发流动性风险。三是银行业市场日趋白热化,优质客户的大“蛋糕”被大银行垄断,中小银行的本土特色使其客户群体局限于地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地方政府推荐的本土企业,导致中小银行在市场上的份额逐渐降低,处于将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四是金融科技投入不足以及经营理念的偏差,导致中小银行经营转型面临困难。近年来,大型银行在金融科技对银行业产生变革作用方面给予高度重视,随后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来发展金融科技,例如,工商银行通过组建网络金融部、建立“七大创新实验室”等措施,都加快金融科技的落子布局。相较之下,中小银行却受资金和人员等因素的限制,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不足,与大型银行的差距在不断扩大。此外,部分中小银行在经营理念上存在盲目跟风和冒进思想,在各个方面与大型银行开展竞争,却忽视了自身机构属性和业务特色,导致经营出现重大偏差。五是中小银行的股权结构和公司的治理均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中小银行负债端压力及信用风险增大,给中小银行防范化解风险,分散股权敲响了警钟。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较为平稳,但分化较为明显,大型国有银行资产质量较高,股权呈高度集中态势且安全系数高,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商行在股权方面表面上较为分散却存在实际中被大股东控制的现象。中小城商行应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视,对股权及负债质量等问题引发的风险更加警惕,自我风险监控更加严格。
二、中小银行经营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为中小银行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中小银行应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银行的治理机制,优化股权结构,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加强中小银行股权管理,严格把关股东资质,规范股东行为,强化“三会一层”履职监督和问责,着力开展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工作。其次,要强化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根治公司治理缺陷。规范各个主体的职责要求和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最后,提高信息披露的制度和内容要求。中小银行应及时、准确地公布相关言息,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的透明度,增加市场的可信度,确保投资者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其经营情况。
(二)建立银行间关联风险控制预警及阻断机制对风险指标进行准确的测量及预测是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银行间的关联风险控制预警也是如此。银行间同业市场的迅猛发展致使金融机构间存在着大量资金业务往来,这些错综复杂的关联增加了金融风险快速扩散的可能性。因此,建立健全金融机构间的关联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银行间的关联风险预警。监管机构可通过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动态检测指标体系来测量风险,以免部分指标存在的滞后性问题,另外还可以在风险监管的过程中实施压力测试,添加一系列敏感度高、综合性强的指标。根据历史数据不断调整确定风险临界值,基于金融风险的传染性确定一些指标,不断推进和完善针对金融机构之间关联风险预警的相关系统。从以往发生的商业银行典型案中可以看出,中小银行在发生金融风险时会形成牵连效应,或对存在同业业务往来的银行造成不良影响,又或者对一些股权的持有者以及金融机构产生冲击。因此,建立中小银行的风险阻断机制,阻隔其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染通道则是不容忽视的。监管部门可以对中小银行建立风险传染的数据库,通过银行间市场交易数据及相关指标比率的分析,从源头上把握风险源及传染对象,这也要求监管部门对中小银行全部真实交易数据准确掌握,重点监管。
(三)利用金融科技构建市场风险管理体系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不少银行选择竞相建立属于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或者与金融科技巨头达成紧密合作。所以,银行金融科技衍生业务需要受到细致监管,而这些与银行有密切合作的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也需及时完善自身相关的风险防控体系及监管制度。另外,金融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也导致银行业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使得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机遇并存。因此,除了要对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进行防范以外,还需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来避免新型的金融风险,传统模式下的数据统计结构性分析式的监管已无法满足新型金融业态的监管需求,而应更多地采用新兴数字化手段。监管机构应利用金融科技手段“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产品实行穿透式监管,掌握产品业务实质,推动监管升级。利用金融科技进行监管不仅使监管更加精准高效,还能动态防范风险,这也降低了监管的成本。
(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风险防范能力地方政府应配合监管部门工作,为中小银行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发挥防范中小银行金融风险的有效功能。一是切实改变将中小银行视为本地政府“钱袋子”和“提款机”的理念,减少因GDP增长等政绩需要对中小银行信贷决策进行不当干预的行为,防止中小银行因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向僵尸企业、“两高一剩”行业、房地产企业等国家行业政策禁止或限制的领域,而降低国家结构性去杠杆的效果,并减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发生;二是支持中小银行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行次级债和股改上市等方式补足资本金,促使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尽快达到监管要求,从本质上增强其抵抗风险的能力;三是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对出现严重信用危机的中小银行及时采取相关监管措施,以防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升级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学武.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反思[J].新金融,2018(10):37-40.
[2]史丁莎,黄亦炫,王晓楠.监管新规下中小银行资管业务发展探析[J].金融与经济,2019(O1):79-82.
[3]范诗洋,王立清.当前金融市场环境及其对城商行发展的影响[J].银行家,2019(3).
[4]史贞,刘娅茹,王森.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9(03):65-75.
[5]张予希.银行业金融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134-136.
[6]李燕,许存发.新时代中小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分析及建议[J].科技管理,2018(08):78一83.
作者:徐姣姣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