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关系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当前高校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
德育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道德教育,是针对学生道德素质水平所开展的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开展的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及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只有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优质的思想品德,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又是道德教育开展的基础。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只是具备专业水平和丰富经验的能力型人才,更是具备着优质道德教育水平的素质型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强化学生的总体教育水平,就必须重视开展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常规的专业教育,他真正地将心理健康咨询与现代化的高校教育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其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有着明确的差异,但同时也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两项教育内容的开展都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想品德。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又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其培养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强化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适应性,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的融入学习生活当中,以及参与校内活动、有效缓解个人情绪,以便不断完善自身素养。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会关系到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水平,这两者之间在某一层面上可以互为补充,但又不能完全互相替代。就目前情况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无须承担过多的压力,同时也拥有着丰富的业余生活。但就相关调查来看,当然有少部分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在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病征包括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等。其中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疾病是潜在的,并未对其日常学习生活造成干扰和影响,但其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心理疾病已经影响到了其工作与生活,甚至导致他们不得不退学。细致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外部因素的干扰占有极大的比重。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逐渐深入,我们迎来了新的观念和新的政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使得大学生在工作和学习时获得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社会的发展在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压力,而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仍然处于观念的形成阶段,一旦出现突发困难,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是十分不利的。目前许多高校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却将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体育教育等内容放在不重要的位置之上,这也是干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大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个人因素也是造成其心理发展矛盾的重要原因。
2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区别
2.1内容和任务的不同
在大学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道德教育任务就是为了强化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会观和政治观。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交友择业等重大选择阶段提供引导,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两者无论是在开展的具体内容还是任务要求方面,都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
2.2理论体系不同
道德教育开展所依靠的理论体系包括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多项内容,其中的大部分内容从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所依靠的理论体系则是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又可以被细分为多个分支,如普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卫生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学等。这两项教育内容开展所依靠的理论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但有时也有相互交融的地方。
2.3价值取向不同
道德教育的开展需要立足于大局的发展,但却要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出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德育教育更重视社会取向,以社会大局为指导标干来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培养遵纪守法、具有道德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反观心理健康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健康发展,解决学生在当前学习生活以及日后工作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所具备的潜能。
2.4工作原则不同
道德教育的开展是公开透明的,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还是思想言行都起到了直接的指导和教育作用,其中很大程度上引入了奖惩原则,对于学生所具备的一些正确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应当予以肯定和表扬,反之,对于学生所具备的一些错误的、带有不良影响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应当予以否定和批评,通过不断地指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相对而言,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具备如此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它不会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引导学生认清事实的真相、发现事件当中所存在的矛盾,然后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与道德教育的公开性相对,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特质是保密性。总体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但又相互联系、互相影响。许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道德教育中的一部分,积极促进两者的同步开展,以便在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培养其道德能力水平。
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关系的新探索
3.1不断提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高校当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紧紧依靠教育工作者来进行推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获得高校领导的重视。一位优秀的专业人才除了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外,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抬高至一定的高度,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与学生的培养融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当中,普遍将道德教育当作一门单一的学科来开展,未能发现道德教育与心理科学之间的关系,也没能依据当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来开展教学内容,导致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存在显著的差异,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高校本应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但在近几年却频繁于高校当中发生一些恶性案件,这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我们提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融合,以便促进这两项工作的同步开展。
3.2强化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在上文中提到过,目前在高校当中仍然有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潜在的,是学生本身不自知的。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高校对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宣传不足,导致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不够,但是有许多学生对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偏见,认为这项教育的开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可笑的。这导致许多应当在必要时期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未能及时来到心理健康门诊进行治疗,虽然有些时候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但也有些时候会因为讳疾忌医,导致病症越来越严重。针对此类问题,我们提倡应当在高校当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强化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和了解程度,必要时还要在高校当中设置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随时对于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3.3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队伍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教师的个人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和道德素质水平也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培养。为此,我们提倡在高校当中构建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队伍,并定期组织教学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道德责任素养,来带动学生在相关方面的提升。
3.4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不应当只是一味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开展校园活动来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大学生精力充沛,更能接受新鲜事物,如果只是单一的开设教学内容,不仅难以强化学生的接受能力,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为此,我们提倡不断丰富现有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道德教育融入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知识、强化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有着潜在的关系,在高校对于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这两项内容的开展与专业能力教育同等重要。只有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做到融合开展,才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敏.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文学教育,2016(6):147.
[2]宋发庆,钟声震.心理健康教育在德:147.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1(7):25-26.
[3]王陈,蔡宏标,钟秋亮.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7(9):14-15.
作者:国术平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