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探索

摘要:本研究以武汉地区部委属高校为例,研究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模式。首先,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当前武汉8所部委属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有益做法,进而总结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基本经验。其次,认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联系不够紧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不适应。最后,提出明确指导思想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建设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一、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

基于党和国家对创业的高度重视,该项目自2017年10月获准立项以来,团队成员围绕“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探索”,走访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同时也深入了解了国家民委直属的中南民族大学。此8所部委属高校有着较完备的专业教育体系,在校大学生涵盖我国各民族学子却综合素质较高,该项目通过综合了解分析这些在汉部委属高校的创业教育情况,以期以点带面、通过代表性案例进而研究探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

(一)实地走访武汉地区8所部委属高校,深入了解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为研究探索我国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项目组考虑到武汉市作为国家科教强市,部委属高校8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专业教育体系,在校大学生涵盖各民族且综合素质较高,因此以武汉部委属高校为例,研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具有典型性。项目组成员实地走访考察了此8所院校,深入了解了8所院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重点对其组织机构、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践训练、师资保障等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

(二)对掌握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凝练观点撰写研究成果

项目组成员结合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对武汉8所部委属高校的实地走访,尤其对成员的工作单位——中南民族大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撰写和发表了学术论文《新常态背景下民族高校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当前,民族高校创业教育虽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研究的成果较少,项目组成员希望借此项目,对我国民族高校的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对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予以梳理。同时项目组成员通过撰写调研报告《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探索——以武汉部委属高校为例》,系统总结了此8所院校在创业教育有关经验,特别是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有益做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提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创新性发展、可持续性的建议。

二、主要成效及经验

(一)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武汉8所部委属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有益做法

项目组实地调查走访了在汉的8所部委属高校,了解这些高校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有益做法。其中,武汉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教育理念,积极整合内部资源,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联动对接,促进师资、课程、项目、平台、政策、资金等要素的融合,以办好“创业学院”为突破口,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华中科技大学着力建设大学生创新思想启蒙、创业能力训练、项目孵化保障三个平台,系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积极成效。武汉理工大学开设全国首个创业管理专业,并通过小班化创业教育来培养创业专门人才;同时该校还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华中师范大学在本科阶段设计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抓住“互联网+”经济社会发展契机,建设“互联网+”创业教育和实践载体,实现网络技术和创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华中农业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相结合、与第二课堂活动相融合,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以“氛围营造为主线,能力培养为关键,扶持孵化为重点”的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立涵盖开放实验室—特色创业园—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的四级链接物理空间支撑平台;建立以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创新创业资金扶持体系;从而打造以“兴趣+专业+创新+创业+就业”为运行模式和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国内最早成立创业就业教研室的学校之一,于2011年成立创业学院,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并面向在汉7所部属高校和南湖片区10所高校开设了创业管理双学位班。中南民族大学推进“各民族学子携手创新创业行动”,构建“三级四阶段精准帮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学院、专业”三级联动,“育种、育苗、育树、育果”滚动培育,“边疆少数民族学子创新创业精准帮扶工程”落地生根。

(二)在走访调研基础上总结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结合实际走访体会和获得有关资料,项目组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基本经验有几点思考:第一,不同的融合模式将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创业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注重知识面的宽度,过分突出学生的某一个专业领域的教育将导致创业教育偏离初衷。并且往往创业实验课程被师生轻视,变成了课堂教育的附属品。因此,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应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互动的发展模式。在线下,通过探索专业技能特点和能力特征,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创业课程;在线上,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创业意识普及和技能培训。第二,“创业教育是在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的教育”[2]。因此,创业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契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思想素养,实现理论知识、精神品质、实践能力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重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告诉大学生无论是创办企业还是立足本职岗位都需要这样的精神和品质。其次,让大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观念,学会利用碎片时间和整块时间进行学习,并努力促进学习的知识向能力提升的转化。虽然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目的和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即都是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进而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服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中也体现在教育的结果中,需要大学生、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其中,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越强、教育工作者育人责任心越强,就越是有利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第三,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创业教育的实践训练要互相配合,提升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训练,增强动手能力、训练实践本领,在训练与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更真切地知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和存在哪些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何况创业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项实践活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高校要以创业教育为抓手,革新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教育与训练环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大学生在创业实践和创业训练中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创业实践和创业训练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检验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和训练中接受锻炼和增长才干,从而更加有利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存在的问题

实际走访过程中,项目组发现包括武汉市部委属高校在内,受“我国现行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弊端是专业分割过细”[3]的影响,高校课程结构体系仍然存在学科交叉不够的问题。目前的情况是,部分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够,存在“两张皮”。课堂上,专业课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较少讲授如何立足专业进行创业,而讲授创业课程的教师往往又非专业教师,创业教育缺乏、创业实践不够使得大学毕业生创业之路荆棘满途。另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欠缺。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强,普遍缺乏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创业教育的教师,一些不懂创业教育的老师讲授创业课程,其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此外,“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过程中,在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类精英人才的培养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在高校创新创造型人才的工作体系建设方面,缺乏全局性和整体性的规划”[4]。

四、改进措施

(一)明确指导思想强化顶层设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契机,作为促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大力倡导和推进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专业知识基础,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更高质量地就业创业夯实基础。

(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

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体系。加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积极推进各高校基于“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实践环节,通过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美国一些高校的创业教学体系,将创业知识融入创业过程中,使学生可以获得创业实战技能[5]。

(三)建设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教师队伍

按照创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创业教育专任教师;聘请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同时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支持鼓励专业教育教师与创业教育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李志阳.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N].光明日报,2019-03-22.

[2]李文鑫.创业教育在武大推进“三创教育”培养“三创”人才[J].科技创业月刊,2003(11):50.

[3]黄进.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J].中国高等教育,2004(12):20-21.

[4]丁玉斌,刘宏达.大数据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

作者:张俊 张海燕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采购与招投标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生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