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双高计划”提出要坚持产教融合,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从产教融合外部支持力度,过程监督评价,产教融合内部运行平台等方面分析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问题。以杭职院精细化工专业群为例,构建“园-企-校”深度融合的体制,实训基地融合机制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精细化工专业群的产教融合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双高计划;精细化工;专业群
1引言
2017年10月党的报告中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重点强调了“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2019年4月1日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坚持产教融合,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这一连串的制度政策组合拳,一方面彰显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突显了政府破解深化产教融合的制度性瓶颈的决心[1]。以上政策文本中对精准定位了产教融合概念,更加清晰的明确了产教融合的目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向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延伸。从决策层看来,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步骤,是提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内涵的关键机制,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应对科技革命加速的关键手段,也是推动教育形态和学校形态变革的发动、传动机制[2]。作为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产教融合,充分体现出其在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全局性地位。
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存在问题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经的一条道路,是校企合作的深化或者是全新的形式。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必然是多方主体,与以往的学校主体或企业主体完全不同,在这种形式下,产教融合时企业,学校,政府和行业的多主体的一种结合体,设计政府部门,产业部门和教育部门以及相关的制度建设,管理建设和政策研究等。
2.1产教融合外部支持力度较小
产教融合的多方主体在经济学中是利益相关者,从各自利益出发考虑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各主体的产教融合动力也不一样。目前由于政府优惠政策力度还不够,企业对产教融合还不够了解,学校与企业和政府的对接还不充分等原因,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力度往往不足,出现了政府和学校两头热,企业冷的现象。即使校企双方有一定的校企合作行为,也往往停留在较低层次,合作的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合作的方式也仅仅是学生实习,教师顶岗普通的合作等,与双高计划要求的高质量产教融合还有很大差距,学校和企业还极少能成为命运共同体。
2.2过程监督评价不到位
要提升产教融合的质量和层次,必须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约束监督政策和质量评价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顶层设计了若干激励政策,如税收,用地和金融支持等。但大部分地方政府还未出台相应的细则,企业对这些政策的了解程度也还不够,政策的制定和宣传还需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产教融合的质量评价机制和标准还处于空白状态,各级组织缺乏有效的手段监控学校和企业的产教融合行为,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标准还需各方进行研究制定。
2.3产教融合内部运行平台不完善
产教融合内部运行平台主要有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和职教集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在全国已有多地进行探索实验。实训基地可分为“校中厂”“厂中校”等,可整合校企双方办学资源,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目前普遍存在规划定位不清晰、多重管理效率不高和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职教集团对促进校企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聚合度不高、成员自身利益不清、“集而不团”等问题[3]。
3产教融合的对策研究-以杭职院精细化工专业群为例
3.1基于“园-企-校”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群包括精细化工技术专业,药品生产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产教融合特色明显、行业资源集聚度高”,“园-企-校”合作机制构建了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等一系列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运行已经超过10年,效果显著。地方政府将产教融合的基本目标通过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为本地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构建多方参与的组织架构,努力形成区域产业链与精细化工专业群之间的对接合作平台,促进教学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专业群与园区内产教融合企业有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百合花集团、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3.2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群所在临江学院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原萧山临江工业园区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融共进的原则共建的二级学院,建成了“园-企-校”合作平台。与园区企业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室(场)30个,与行业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40个。“基于‘园-企-校’合作背景下的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3.3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双方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共同制订评价标准、共同实施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了学生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校企联动,教学改革稳步推进。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群实施了“导师制”、“小班化”、“双师合作授课”、“现代学徒制”、“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改革成效明显。学生在化工类竞赛中获奖17项,其中,获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2项;省级“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1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5项。专业就业率97%以上,就业对口率达90%以上。“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四真三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项目驱动,专业教学资源日渐丰富。专业紧密依托企业,开发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以产品小试、中试放大和工艺执行能力为核心内容的项目化专业课程18门,出版项目化教材13本,其中“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1本。建有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2门。开发微课资源500个。
3.4产学研深度融合
校企紧密合作,开展技能鉴定、职工培训、双元制教学、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多形式合作,为园区企业开展培训累计达5000人次,向园区输送高技能人才300余人,社会关注度逐年提高。专业群与浙江力膜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高分子材料工程创新中心,实践能力超强的一线技师队伍常驻学校,源自典型岗位的教学资源全面融入,企业在原料、工艺、师资等全方位融入专业教学改革。
4结语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工专业群,构建了“园-企-校”深度融合的体制,实训基地融合机制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精细化工专业群的产教融合质量,体现“双高计划”关于专业群高质量建设的要求,提高紧密对接产业链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钱闻明.“深化产教融合”政策的理论、文本及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8,11:147-150.
[2]陈锋.深化产教融合的文件释放了什么信号[N].中国青年报,2018-01-29(10).
[3]黄云林.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思考:价值取向、问题缺失及路径优化[J].职业教育,2019,1:72-76.
作者:吕路平 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